道中华丨“三八节”看什么?看千姿百态画中“她”,看独一无二巾帼花
来源:“道中华”微信公众号 赖静芳 发布日期:2024-03-08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道中华”微信公众号 >>阅读原文

 


                  

  在中国绘画历史长河中,不仅有气势磅礴的山水、活色生香的花鸟,更有众多生动传神的女性形象。她们或端庄娴雅,或英气逼人,或柔情似水,但都共同展现着中华女性的独特魅力与精神风貌。今天,在“三八”国际妇女节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让我们一同走进这些绘画,共同领略中华女性的魅力,感受她们传递出的美德与力量。

  

  《“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冼夫人》

  中的英雄气概与文韬武略

 

  图片

  ▲“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冼夫人画像

  冼夫人,原名冼英,被周恩来总理赞誉为“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她是梁、陈、隋三朝时期岭南地区诸部落首领,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文武全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她顺应潮流,带领其部众先后归顺梁、陈、隋三朝,并帮助三朝平定当地的叛乱,稳定了当地统治秩序,为国家的统一和民族团结作出了巨大贡献。因此,在南北朝至隋朝时期,冼夫人被岭南诸郡一同加封为“圣母”。《隋书》《北史》和《资治通鉴》等史书均记载了她的光辉事迹。

  

  《明妃出塞图》中的融合与安定

 

  图片

  ▲明仇英《明妃出塞图》,纸本设色,纵41厘米,横34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王昭君(约公元前54年—公元前19年),名嫱,字昭君。在《明妃出塞图》中,王昭君作为和平的使者,迎着大漠草原走向茫茫边塞,留下昭君出塞的历史佳话。骚人墨客为之吟咏千年,将她的故事汇入民族融合的恢宏叙事中。

  图片

  ▲南宋宫素然《明妃出塞图》(局部) 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藏

  

  图片

  ▲南宋宫素然《明妃出塞图》  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藏

    

  《耙地图》中的耕作与生活

 

  《耙地图》是出土于嘉峪关新城6号墓的一幅彩绘砖画,画中描绘了一个穿着褐色宽衣大袖的女性。她披着长发,一手扬鞭,一手拽着套在牛脖子上的缰绳,正蹲在耙上耕地,扬起的头发灵动、飘逸。披发是指留全发在头,垂于项背,不结髻编辫。根据《后汉书》记载,此耙地人应是羌人。(《后汉书·西羌传》曰:“被(披)发覆面,羌人因以为俗。”)

  图片

  ▲魏晋《耙地图》  甘肃省嘉峪关市新城6号墓出土

  新城6号墓画像砖上描绘的主题包括:农耕、狩猎、养殖、采桑、酿造、宴饮、庖厨、烤肉……每个画面虽然只有一块砖大,却生动描绘了魏晋时期河西地区氐、羌、鲜卑等各民族田园牧歌式的安定生活。

  图片

  ▲魏晋嘉峪关新城6号墓画像砖  甘肃省嘉峪关市新城6号墓出土

  图片

  ▲魏晋《采桑图》  甘肃省嘉峪关市新城6号墓出土

  这些画像砖中,如《采桑图》《护桑育蚕图》《驱鸟护桑图》都展现了勤劳与美丽并存的女性形象,是中华女性生活中朴实而美丽的历史切面。

 

  文成公主进藏壁画中的智慧与担当

 

 图片

  ▲布达拉宫白宫正门门廊文成公主进藏壁画(局部) 民族画报社金持元 摄

  布达拉宫白宫正门门廊北墙绘有文成公主一行从长安出发艰难跋涉抵达拉萨的场景。文成公主作为远嫁吐蕃的和平使者,带着先进的文化、技术进藏,与松赞干布相濡以沫,协力推动唐蕃亲谊和西藏地区的发展,呈现出唐蕃“社稷如一”“和同一家”的大好局面。

  图片

  ▲《吐蕃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

  在《吐蕃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这幅画中,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位端庄美丽的公主,更是一位肩负国家重任的智慧女性。她在遥远的雪域高原上,用她的坚韧和智慧,架起了友谊的桥梁。她的形象,体现了中华女性在国家大事面前的担当与智慧。

  图片

  ▲《藏东南教化图》壁画,表现的是迎接文成公主的场景 藏东南文化遗产博物馆藏

  

  《茶道图》中的优雅与包容

 

  图片

  ▲辽代宣化张氏家族壁画《茶道图》

  宣化辽代壁画墓群,位于宣化城区西北约3公里的下八里村。辽代,宣化为北方游牧文明与中原农耕文明交汇融合的地方,人们的生活方式受到两种文化的共同影响。《茶道图》完整地展现了备茶的场景,画中人物栩栩如生,图中左边两位女子为辽代契丹装扮,分别端着煮水汤瓶和点茶汤瓶。她们是整个画面中最优雅亮眼的人物,为我们展示了当时饮茶的优雅场景,体现了游牧文化和农耕文化的融合。

    

  《苗蛮图册》中的勤劳与美好

 

 图片

  ▲清佚名《苗蛮图册》册页,纸本设色  美国国会图书馆藏

  《苗蛮图册》绘于1786年,是朝廷官员奉诏命完成的官绘之作,共41张。《苗蛮图册》没有引经据典,也没有恢弘的场面,只是记录了苗族人的日常生活。画面中心,一位女性正坐在织布机前织布,另一位女性,嘴上叼着织线,双手拿着梭子,正在帮忙整理织机上的线条;蹲在左前方的妇人,眼睛盯着织机,也是嘴巴叼着织线,双手拿着梭子,正在等待织布的下一步操作。

  图片

  ▲南宋楼俦《耕织图·经》

  农桑纺织是中国传统文化日常生活中最普通的场景,在少数民族的生活中也是如此。想必大家都会背诵“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天下的女性、母亲都是一样的,一针一线、一经一纬,慢慢织就的是对家庭的责任和呵护,对亲人的爱。

  

  《两个羊羔》中的纯真与希望

 

  图片

  ▲周昌谷《两个羊羔》

  《两个羊羔》是较早表现西藏题材以及西藏女性方面的画作,对这一时期少数民族题材的绘画创作产生了引领作用。1955年,该画作获得了“第五届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金质奖章。

  画面主体以国画写生手法描绘了一位天真烂漫的藏族少女,她嘴里含着小草,趴在围栏上,藏袍下的双足搓在一起,专注地看着眼前两只初生的羊羔。她身后不远处,一群白色、灰色、黑色的小羊正在惬意地吃草。整个画面着墨不多,却用以少胜多的手法,表现出藏族人民的美好生活。女孩在新中国温暖的光辉下,笑靥如花,幸福地成长。

  

  “凡华·丽影”中的平凡与美丽

 

  2017年,“凡华·丽影”—— 当代少数民族女性题材(中国画)美术作品全国巡展,陆续在北京、哈尔滨、深圳、昆明、乌鲁木齐展出。展览共展出近170余件表现中国当代少数民族女性生活场景、精神风貌的作品,通过讲好少数民族女性的故事,讲好中国故事。该展览中的画作以独特的艺术魅力和鲜明的时代气息,展现了当代少数民族女性美丽的外在风貌和细腻的内心世界。

  图片

  ▲刘大为《少数民族妇女》

  图片

  ▲李传真《蒙古女之一》

  图片

  ▲孙志钧《藏族妇女肖像之三》

  图片

  ▲孙维国《湘西冬月》

  图片

  ▲赛力克江·沙提《祝福》

  图片

  ▲田菁《边陲少女》

  这些绘画中的各民族女性,虽然身处不同的时代,但都展现了中华传统美德。她们的智慧、博爱、奉献、靓丽、高雅、勤劳、祥和与自信,共同构成了中华女性之美的丰富内涵。

  (本文所有图片由作者供图)


  监制 | 王翔宇

  责编 | 李依霖

  审校 | 许玲玉 

  制作 | 郭欣欣

(编辑:马永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