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之声
来源:中国民族报 发布日期:2024-03-13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推动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工作

  针对进一步挖掘民族地区文化、生态、旅游资源,加大力度做好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工作,建议:一是充分利用活态的、本真的文旅资源,让游客从景区走进社区。在打造旅游线路过程中,以非遗项目名录、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名录等为依据,有针对性地提升非遗文化资源体验项目的比重。二是打造“阅读+旅游”新模式、新业态。加大经典文学作品、民族知识等内容供给,在旅游过程中,融入阅读分享会、读书俱乐部等项目;以兴趣和创意为导向,推出音乐之旅、故事之旅、诗歌之旅等高水平定制化、特色化的线路。三是开启“双向旅游”交互项目,促进各族群众在旅游中互动交流。在城际、省际旅游主管部门和旅游业经营主体间,可建立相关的合作机制,策划专门的旅游产品,在“团队行”“自由行”中为各族群众出行创造条件。

  ——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怒江州民族文化工作团一级演员茸芭莘那

 

  构筑网上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作用,构筑网上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对于增进文化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建议:一是在落实《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及其他相关政策和规划的过程中,融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关内容。二是全面统筹梳理文化领域已建或在建数字化工程和数据库,去掉不符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容。三是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施网络内容建设工程,丰富网上内容供给。四是打造一批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品牌。五是打造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元宇宙空间,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与数字创新融合。六是严格监管网络游戏、短视频、文章和图片,严厉打击在网络上制造民族分裂、破坏民族团结的言行。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理工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李健

 

  发挥黄帝陵作为中华文明精神标识的作用

  黄帝陵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标识之一,在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方面具有积极价值。建议:一是将毛泽东于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夕,为唤起全国同胞抗击日本帝国主义所撰的《祭黄帝陵文》编入全国中学统编教材。二是建议在黄帝陵组织举办国际性“中华文明论坛”,通过多领域专题讲座、研讨会、展览等形式,全面展示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推动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交流互鉴。三是建议把黄帝陵命名为全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华文明”教育传播基地,充分发挥黄帝陵的文化资源优势,引导广大民众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通过进一步挖掘黄帝陵的历史文化内涵,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讲好中华民族故事。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情报研究院院长张冠梓

  (中国民族报综合报道)

(编辑:马永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
  • 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2023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
  • 收藏!党史学习教育系列评论合集
  • 中国民族报“十二评”合集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