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巴林右旗是蒙古族格萨(斯)尔重要发源地,被誉为“中国格斯尔文化之乡”。近年来,巴林右旗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要论述,正确把握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按照增进共同性的方向,推动传统手工艺实现传统与现代融合、手工与科技融合、文化与市场融合,实现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促进各民族在经济、文化活动中广泛交往交流交融,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四个与共”的共同体理念。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巴林右旗主动加强同中央民族大学、西南民族大学、赤峰学院等高等院校之间合作,以激活、传承、发展为目标,以民间工艺技术革新为出发点,培养一批优秀的民族手工艺工匠,不断激发手工艺产业的创新活力,带动群众参与、带动产业发展、带动农牧民增收。
2022年以来,巴林右旗连续两年承办了内蒙古全区民族传统手工艺品制作培训班。培训班为手工艺人提供刺绣原材料,全区各盟市优秀绣娘们聚在一起切磋技艺,既开阔了眼界,激发了创作灵感,也让大家深刻体会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
“培训班让各地手工艺人相互交流刺绣手法技巧,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增进了感情,让我们进一步坚定对中华文化的高度认同。”巴林右旗达尔罕街道德日苏宝龙嘎查绣娘萨仁陶亚参加了全区民族传统手工艺品制作培训班后高兴地说。
近年来,巴林右旗民委、文旅、职业中学等单位部门,一同积极探索学校、协会、企业“三方一体”的民族手工艺协同育人机制,依托服装服饰、雕刻、剪纸等研发设计,开发手工艺产品500多种,取得专利18项。
李贵雰是巴林右旗巴彦琥硕镇巴彦琥硕村村民,自小就跟着祖母在油灯下学习剪纸。60年来,她一直在传承、创新剪纸这门技艺。在政府支持下,她加入巴林右旗“企业+个人”手工艺产业链,带动40余名农村劳动力就业,培养了一批剪纸“手艺人”,把“指尖技艺”转变为“指尖经济”。
巴林右旗坚持赋予所有改革发展以彰显改善民生、凝聚人心的意义,建立民族传统手工艺品加工、生产、研发、销售“一条龙”企业,采取“请进来、走出去”“联合办、自己办”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多元、专业技能培训,形成了涵盖技艺传承、产品设计、市场营销的全方位人才培养体系,壮大手工技艺传承队伍。
据统计,这几年,巴林右旗先后举办传统手工艺品制作培训班20场、培训1200余人次,组织优秀手工艺人才参加全国、全区传统工艺展、非遗技能大赛56人次,民族手工坊、牧腾等手工艺企业在全国5个省区市建立了10家梦想工坊,刺绣、剪纸、雕刻、服装服饰等手工艺产品年销售收入达3000多万元,惠及2000多名各族群众。
“木雕技艺在蒙古族中传承历史悠久,生产生活用具上都有木刻纹饰。我从事木雕艺术,既赚了钱,也弘扬了优秀传统文化,实现物质、精神双丰收。”大板镇阿日班格日嘎查牧民格日乐一边雕刻着一边笑着说。在她的手机里,存储着各种雕刻工艺品的图片及短视频。每年,她都会邀请老师来村里开办雕刻技能提升培训班,通过理论讲解、现场示范、实践制作等方式传授雕刻技艺,让更多妇女学习技艺,实现就业创业、共同致富。
为拓宽手工艺品展示平台,巴林右旗深入实施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先后举办内蒙古自治区首届曲艺展演、赤峰市首届乌兰牧骑艺术展演暨巴林右旗第二十四届那达慕大会等大型群众性活动,通过“会”“展”“节”等线下平台,以及微信、快手、抖音等网络平台,宣介销售民族手工艺品。2023年,巴林右旗通过旅游销售的手工艺品收入达1000万元以上。
下一步,巴林右旗继续将民族手工业作为实现各民族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的重要载体,带动就业创业、乡村振兴、文化传承、民族团结进步,促进各民族在经济文化活动中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引导各族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为内蒙古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作出新的贡献。
(编辑:马永)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