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银川实践”系列报道(一)】塞上湖城 长歌嘹亮——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银川实践
来源:中国民族报 李翠 发布日期:2024-04-24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银川,宁夏首府,历史上农耕文明、游牧文明的交汇之地,新时代各族儿女共同开发建设的“塞上湖城”。

  贺兰山下,水洞沟遗址、远古岩画勾勒出史前人类文明画卷,“灵州会盟”的团结佳话流传至今,西夏王陵诉说着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滔滔黄河,经千年古渠滋润着银川大地,锤炼出坚韧向上、团结奋斗的精神。在这片热土上,诞生过“宁夏第一个党组织”“少战团”等红色组织,也书写了“三线建设”“闽宁协作”的时代篇章。

  阳春三月,市民、游客徜徉在穿城而过的唐徕渠畔,欣赏“拂堤杨柳醉春烟”的美景,参观郭守敬雕像、“民族团结碑”,穿梭于各类主题公园、文化长廊,感受古老黄河文化与城市现代文明的交相辉映。

  贺兰岿然,长河不息。新的历史起点上,银川多措并举,立足悠久历史,深入挖掘多元文化、红色文化、民族精神深刻内涵,形成人心凝聚、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纽带,激励塞上儿女砥砺前行,谱写新时代的奋斗者之歌。

  薪火相传,各族儿女接续奋斗

  “刚到这,我形容是‘天空无飞鸟,地面不长草,沙滩无人烟,风吹砂砾跑’。现在这里良田万顷、百姓富足,这都离不开党的好政策,离不开福建人民的帮扶,也离不开几代移民勤劳的双手。”近日,永宁县闽宁镇福宁村的“山海小院”民宿又迎来一批客人,“山海小院”的主人谢兴昌向大家讲述着闽宁镇的奋斗史。

  今年69岁的谢兴昌,是热播电视剧《山海情》中男主角马得福的原型。1997年7月,谢兴昌从宁夏南部山区西吉县搬迁到当时还被称为玉泉营开发区的闽宁村(现在的福宁村),是第一任村党支部书记。他被习近平总书记称为“闽宁镇移民搬迁的引路人、脱贫致富的带头人、开发建设的见证人”。

  如今,退休后的谢兴昌依然干劲十足。他和大儿子一同置办、经营“山海小院”,还学会了直播带货。“山海小院”集特色农产品销售、农家特色餐饮、闽宁协作成果展示于一体,是了解闽宁镇发展史的一扇窗口。

  “闽宁镇的变化,三天三夜也说不完。”谢兴昌常到闽宁新貌展示中心及各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讲解,也曾上过央视《开学第一课》节目,“让年轻一代了解闽宁镇的过去和现在,传承闽宁精神,不忘艰苦奋斗,用双手和智慧创造未来。”

  距闽宁镇数十公里外的灵武市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马鞍山造林基地,“人民楷模”王有德也在做同样的事情。教大家植树之余,他最愿意做的就是讲述“生命不息,治沙不止”的奋斗故事。

  “抓生态文明建设,既要靠物质,也要靠精神。”过去40多年里,王有德带领白芨滩林场的各族干部职工,以“宁可掉下10斤肉、不让生态落了后”的精神,种下60多万亩防风固沙林,在毛乌素沙漠边缘构筑起一道南北长约60公里、东西宽约40公里的绿色屏障,阻止沙漠南移西扩、危害黄河,创造了世界治沙史上的奇迹。

  去年10月,宁夏首个劳模园在王有德“二次创业”的马鞍山造林基地建成启用。“我今年70岁了,治沙、种树明显吃力,更多的精力用在教育后人。”王有德说,让娃娃们将几代人奋斗形成的治沙精神、劳模精神传承下去,是他的心愿。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从“干沙滩”到“金沙滩”,从“黄沙漫天”到“漠上花开”,在脱贫攻坚、生态治理的伟大实践中,千千万万个“谢兴昌”“王有德”们,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的脱贫攻坚精神、劳模精神写下生动注脚,也是银川各族儿女共同守护中华民族美丽家园、共同构筑共有精神家园的生动写照。

  文化滋养,团结基因赓续绵延

  “太阳少年的故事口口相传,成了正义和勇敢的化身,被众人镌刻在古老的岩石上,千年不朽。”夜幕降临,银川市“城市会客厅”凤凰幻城的舞台上,杂技剧《岩石上的太阳》将太阳神岩画的传说娓娓道来。

  由银川艺术剧院创作的《岩石上的太阳》,挖掘贺兰山岩画蕴含的人类文明密码,以杂技艺术呈现悠久灿烂的中华历史文化,曾多次到海内外巡演。“这部剧宣扬了除恶扬善、守卫家园的正能量”“下一站就去贺兰山实地看岩画”……观众们纷纷举起手机,记录一个个精彩瞬间。

  开掘历史深度,探寻文化厚度,银川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创作了一大批文艺精品。在漫葡小镇,古风实景舞剧《梦回灵州》沉浸式演绎,呈现唐太宗在灵州会见少数民族首领、用开明民族政策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治理智慧;在水洞沟景区,马战史诗剧《北疆天歌》融合马战、游牧民族风俗等多种元素,生动再现西夏的传奇故事。

  以文化人,润物无声。银川大街小巷、社区学校,处处透露着文化气息。

  “月明羌笛戍楼间”“ 贺兰山下果园成”“塞北江南旧有名”“笑对西山是指迷”……凤凰幻城的诗词路上,串串诗词灯饰从路旁的树梢垂落,市民、游客驻足吟诵,品味中华诗词的韵味和意境。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人之初,性本善。”……兴庆区永泰小学门口,放学的孩子们一边排队出校园,一边唱着《二十四节气歌》《三字经》等经典内容。“让孩子们抬头可见、随处可学、处处能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永泰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柳立明说。

  以金凤区悦书房为典型代表的38家“城市书房”,覆盖银川三区两县,涵盖文学、艺术、百科、历史、哲学等22个类别,总藏书量超14万册,成为各族群众家门口的“精神粮仓”。

  “增进文化认同不能一蹴而就,需要绵绵用力、久久为功。”银川市民委党组成员、副主任马涛介绍,银川聚焦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加快建设长城、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在景区、学校、公交站等场所精心设计融入中华文化元素,在春风化雨中增进认同感。

  创新宣传,主流旋律慷慨激昂

  “是信息员,是调解员,更是各族群众的服务员,社区志愿服务者一日体验走起!这里是——石榴仔探班啦!”一大早,石榴仔探班达人范宇牵起“石榴仔”人偶,来到兴庆区银古路街道大团结社区,穿上红马甲,体验起社区志愿服务。网格员难点问题、开展宣讲活动、看望独居老人、消防隐患排查……一天跑下来,范宇感慨,“社区虽小,却连着千家万户”。

  这是兴庆区文化品牌“兴庆石榴仔讲故事”近期推出的新栏目“探班”第一期视频故事。粉丝们留言:“点滴付出都是为了给各族群众提供更好的服务”“为基层工作人员点赞”“下次到我们社区来探班”……

  石榴造型的脑袋,脖子上红心代表中国共产党,融入黄河颜色、玉皇阁造型等元素的挎包……活泼可爱的“石榴仔”,是银川市打造的市县两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1+6”IP大家庭中的一分子。

  在这个富有地域特点、文化内涵的IP大家庭中,有银川市“银银”以及兴庆区“石榴仔”、金凤区“美美”、西夏区“同同”、永宁县“永小宁”、贺兰县“和和”、灵武市“灵灵”。他们融入线上线下各种场景,讲述文化传承故事,社区邻里帮扶、居民团结互助的佳话,还有街区夜市浓浓的烟火气。

  在“银银”主形象基础上,银川市委统战部、市民委联合设计团队丰富创意元素、体验场景,延伸设计了系列情景化形象:穿上校服、背着小书包,化身“勤学上进好少年银银”;在景区推介旅游资源,这是“全域旅游小达人银银”;手捧金黄色麦穗,摇身变成“新农人”,“银银”为乡村振兴代言……

  “可能是教师、学生,也可能是志愿者、劳动者,‘银银’出现在主题教育馆、商超商圈、景区景点、办事大厅、公益广告等场景,形象展示全市各族干部群众共建美好家园的精神风貌。”马涛介绍。

  近年来,银川创新实施“互联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行动,“让互联网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最大增量的‘银川实践’”被评为全国统战系统优秀实践创新成果,“银川石榴云”传播中心入选第三届中国报业深度融合发展创新案例,“小宁大讲堂”动漫短视频、手绘长图、“银银带你看银川”等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

  聚焦党员干部培元固本、青少年夯基育苗、各族群众凝心聚魂、社科理论正本清源,银川深入开展“牢记总书记嘱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强国复兴有我”等主题教育,组织“百场万人”大宣讲、“五史”学习教育,举办“寻找最强石榴仔”趣味竞赛、“民族团结杯·幸福在银川”征文大赛,推出“榴铸青春、银得未来”主题团队课等,用共同理想信念铸魂,夯实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

  从干部到群众,从街头到巷尾,民族团结进步的主旋律在塞上湖城唱得更响、传得更远。“坚持思想引领先行,宣传教育创新,凝聚各族干部群众一起干、一起拼、一起闯的力量。”银川市委统战部常务副部长杜胜说。

(编辑:马永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
  • 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2023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
  • 收藏!党史学习教育系列评论合集
  • 中国民族报“十二评”合集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