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威海市:民族团结进步开“心”局丨榜样的力量
来源:中国民族报 发布日期:2024-04-30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山东省威海市,位于山东半岛最东端,是甲午国殇的见证者、“红色胶东”的源头、改革开放30周年全国18个典型地区之一,是中国近现代史的一个缩影,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起始和发轫之地。党的十八大以来,威海市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以精神家园共筑、发展成果共享、民族和谐共建、民族事务共治、风险隐患共防为抓手,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凝聚合力建设“精致城市·幸福威海”。今年1月,威海市被国家民委命名为第十一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

  高位推动,明确“主心骨”

 

  位于威海湾内的刘公岛,是清朝北洋水师诞生地、甲午战争主战场,也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

  威海各民族“大交流大融合”历史久远,属于少数民族散居且深度交融互嵌特色鲜明的地区。结合民族工作良好基础和禀赋,威海市坚定履行守护民族团结生命线政治责任,始终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放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全面融入“精致城市·幸福威海”建设,与中心大局同频共振。

  依托大统战工作格局,威海市建立示范创建工作协调机制,全域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各地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创建工作方案》等落实落地,深入实施精神家园共筑、发展成果共享、民族和谐共建、民族事务共治、风险隐患共防五大工程,创设制度化、体系化、项目化的载体平台,推动各项工作做深做细。

  依托现有各类场馆,威海市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40处,累计参观人数超过600万人(次);采取“市培训到镇、县培训到村”的模式,实现县镇村民族工作人员业务培训全覆盖;72个镇街的6106名网格员承担起民族工作职能,有效激活了民族事务治理的“神经末梢”。

  各地积极创新,探索出一系列有特色、可借鉴的经验做法,民族工作实效显著提升。2023年,山东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创建试点工作现场会在威海召开,威海市被命名为首批“山东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市”。

  增进认同,架起“连心桥”

 

  威海市荣成市凤凰社区举行“中秋百家宴”。

  火红的剪纸、立体的雕塑、精致的瓶盖画……走进临港实验学校内的“民族团结文化长廊”,一幅幅由孩子们创作的征文、画作,展示着他们对“中华民族一家亲”的认识。

  临港实验学校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与学科教学、社会实践、节日活动相结合,研发了《寻脉黄河 在海观河》《情系方寸 印记中国》等校本课程,开展“我为民族团结作贡献”“花开实验石榴红”等主题项目,让民族团结进步的种子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

  学校是开展创建工作的重要阵地。威海市依托全市38所省、市级民族团结示范学校,开发“石榴籽”教育课程9个,形成覆盖幼儿园、中小学、大中专院校的全链条教育体系,对全市40余万名师生开展“沉浸式”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国心、中华魂。

  文化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着眼增进中华文化认同,威海市持续强化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讲好立德树人和民族团结故事,架起文化交流、情感共鸣的“连心桥”。

  除了创新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外,威海市还注重开展常态化宣传教育,制作18部专题宣传片,线下线上开展主题宣传30余场(次),征集文创和民族团结进步故事竞讲作品145件,开设“民族团结号”专线13条、主题宣传线路196条,营造了各族儿女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浓厚氛围。

  互嵌发展,拓宽“舒心路”

  这几年,在威海瑞翔电子有限公司,从新疆远道而来的务工人员合同到期后,选择续签的比例越来越高。

  “直把他乡作故乡”。瑞翔电子有限公司是威海推动各民族互嵌发展的生动缩影。公司从务工人员的日常生活入手,打造“笃学爱国、乐学规矩、善学文化,同工同酬、同吃同住、同心同德”的“三学六同”模式,在帮助各民族务工人员提升本领同时,引导他们学习文化知识和法律法规,厚植爱国情怀。

  响应国家对口支援和东西部协作号召,威海市先后从新疆、云南等地招工3600余人。部分少数民族员工语言不通、习俗有差异、技能欠缺,如何帮助这些员工更好地在威海生活工作得更舒心,成为威海市近年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中的重要内容。

  威海市坚持以企业、社区和旅游为重点,不断延伸互嵌式发展“生态链”。积极创设工作载体,推动建立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设立山东省内首家“援疆劳务人员服务站”,帮助来威海创业就业群众留得住、生活好;打造创业基地,实施税费优惠政策,先后举办电子商务、金融知识等培训40场(次);打造2700余个“红石榴”驿站、窗口和志愿服务队,帮助各民族流动人口提供经商就业、就医就学、技术培训、法律援助等服务,以管理服务的“小切口”,探索民族团结进步的“大路径”。

  聚焦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威海市不断打造对口支援和东西部协作示范样板。目前,已累计投入援助资金7.6亿元,援建项目204个,带动1.7万余名群众增收致富。

  擦亮品牌,绘就“同心圆”

 

  新疆孩子(左一、左二)到“文登妈妈”家过新年,大家一起贴窗花。

  在威海,“一碗拉面温暖一座城”的民族团结进步故事家喻户晓。2017年起,全市180多家拉面店为环卫工人及其他需要帮助的人免费提供拉面,7年来已累计奉献爱心拉面13万余碗。“爱心拉面”成为威海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闪亮品牌。

  除“爱心拉面”外,113名“文登妈妈”的故事同样广为人知。为了让从新疆来威海求学的孩子们尽快适应环境,感受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浓浓亲情,威海市文登区委统战部发起了“文登妈妈”爱心活动,帮助每名孩子结对一位“文登妈妈”,让他们在威海有了“第二个家”。

  在企业探索“三学六同”“四树六共”等经验,各族员工在团结和谐中共事共乐;在学校创树“榴铸童心”等品牌,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种子播撒在各族师生心田;在基层采取“五融五美”等做法,推动各族居民共建共享……威海市经验做法被中央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宣传报道,“文登妈妈”“榴铸童心”工作品牌先后被评为2022年、2023年山东省民族宗教工作“十大品牌”。

  (文图均由威海市委统战部提供)

(编辑:马永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绿色转型,节能攻坚——2024年全国节能宣传周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
  • 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2023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
  • 收藏!党史学习教育系列评论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