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读铸牢金教材 树立正确民族观
来源:中国民族报 发布日期:2024-05-07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共读铸牢金教材 树立正确民族观”第十二届国家民委青年读书演讲活动选拔赛,近日在西南民族大学举办。国家民委机关各部门、直属各单位和13所民族(地区)高校的56名青年选手,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围绕学用《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结合工作实际,从理论研究、文化传承、宣传教育、教书育人、文物古籍、文艺创作等多个维度展示学习成果、畅谈心得体会。大家一致认为,《概论》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维度,宣传阐释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史料体系、话语体系、理论体系,是一部政治性、学理性、思想性、教育性都很强的“金教材”。大家以本次读书演讲活动为契机,不断提升学好用好《概论》的能力水平,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中国民族报在此摘登部分参赛选手发言。

 

 

  中华民族可久可大的基因密码

  □ 国家民委理论研究司 魏金金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望眼世界,唯中华民族与中华文明以国家形态延绵数千年赓续辉煌,即使在最孱弱时也没有分崩离析,而是不断走向认同度更高、凝聚力更强的命运共同体。这其中的奥秘究竟是什么?翻开《概论》金教材,我找到了答案。

  她,是一统天下的家国情怀。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无论哪个民族建鼎称尊,都以统一天下为己任。自史迁起,《二十四史》洋洋洒洒,易代修史相沿不断。中国人评价一代君王,从不看他是哪个民族,只要大一统实现得好,他就是当之无愧、千古留名的中华帝王。

  她,是舍生取义的民族气节。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爱国出版家张元济先生从中华典籍中选取了八则义士故事汇编成册,取名《中华民族的人格》。编者就是希望借由书中可歌可泣、气壮山河的义事壮举告诉广大国人:我们这个民族从来就不缺少顶天立地的英雄豪杰。抗日战争中,在党的领导下,无数英勇的中华儿女就像书中的仁人志士一样,不畏死、不惧难,千家炮火千家血,一寸山河一寸金,用血肉长城托起了新中国。

  她,是不绝如缕的中华文脉。1900年,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兵临城下之际,奉命守城的王懿荣写下绝命词,携家人慷慨殉国。就在一年前,他在中药铺发现了一种叫“龙骨”的药材,让沉睡千年的甲骨文石破天惊、重见天日。它如一盏明灯,洞穿千古依然璀璨夺目。中华民族历尽沧桑而生生不息,就在于我们始终有着国土不可分、国家不可乱、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断的共同信念。

  沧桑笔墨浓,书人间正道。《概论》铸丰碑,凝天下人心。掩卷深思,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民族工作者,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是历史和时代赋予我们之光荣使命,我们将不负韶华,砥砺前行。


 

  光影里的中华民族故事

   □ 国家民委民族团结促进司 扆嘉蔚 

  北京电影学院陈山教授曾经提问:当我们的电影走出国门时,我们有没有根基与世界对话?我们拿什么与世界对话?在阅读《概论》时,特别是通过领会“四个共同”的深刻内涵,我对这个问题似乎有了答案。

  各民族共同开拓辽阔的疆域。“统一”是电影《月圆凉州》中出现的高频词汇。凉州全盛时,蒙古汗国西凉王阔端给吐蕃高僧萨班大师一张未完成的地图,西起葱岭,东到大海,南到天涯海角,唯独西南空缺。萨班大师为它添上了喜马拉雅山和雅鲁藏布江,草原和雪山终于连在一起,西藏从此正式纳入中国版图。这是各民族向大一统国家归入与融合的最好例证。

  各民族共同书写悠久的历史。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中时代洪流与个人命运交织,大唐诗史和想象建构结合,万里诗卷和独属中国人的浪漫情怀碰撞,很好地表达出了气韵生动的中国美学精神。

  各民族共同创造灿烂的文化。各族文化交相辉映,中华文化历久弥新。《五朵金花》《冰山上的来客》《阿诗玛》等民族题材电影,共同构筑了中华民族多元文化和谐共生的社会图景;《塔洛》《达拉的青春》《阿莫阿依》等新时代民族题材电影,反映了民族地区人民的新生活、新风貌。

  各民族共同培育伟大的精神。天真无邪的达斡尔少女傲蕾·一兰在抵御俄寇保卫国土的殊死斗争中,成长为巾帼英雄;《喜鹊岭茶歌》中自学成材的汉族青年柳新泉,深入农村一线,同畲族群众一起刻苦钻研农科技术。各族人民共同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中华民族精神,已深深融入了中华民族的血脉。

  如今越来越多的文艺作品走出去,不仅表明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影响力不断提升,更折射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美好图景。我们将以更加坚定的信念,传承和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让永不凋零的民族之花常开长盛。


 

  籽籽相拥瓣瓣同心,书写民族团结新篇章

   □ 中央民族大学 蒲一赞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从延安走来的中央民族大学,有红的底色,全校师生对《概论》这本“金教材”爱不释手,在短时间内已经成为学校师生学习交流讨论的主角。在课堂上、食堂里、宿舍中,这本书已经成为校园中“最靓的书”。在各学院的专题读书会、教材研读小组以及本硕博研讨班里,师生们共同深入学习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基础理论,树立起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

  教材串联着历史与现实。这本“金教材”不仅讲好伟大的中华民族故事,还全方位地书写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1962年,著名作曲家臧东升根据“彝海结盟”的故事创作了歌曲《情深谊长》,2021年,我校推出了原创舞剧《情深谊长》,用艺术的形式传递了红军与彝族人民的鱼水之情,传承弘扬“彝海结盟”的深厚情谊。2018年至今,我带领学生党支部与军校携手共建,走进军营开展专场慰问演出,打造军民融合典范。这不仅是一部艺术作品或一场舞台表演,更是对历史的记忆和对民族团结的颂扬,承载了新时代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艺术表达,激励着各族儿女在新的历史征程中书写民族团结的辉煌篇章。

  作为全国党建样板支部和北京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的书记,同时身为一名高校青年思政教师,我读完《概论》这本书,真切体会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于历史的深厚土壤,更是对思政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学生心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担当,厚植民族音乐自信之根,传承中华文明之魂,用音乐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故事。


 

 读懂中华民族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 西南民族大学 陈媛媛 

  历史有很多像三星堆一样的谜团需要破解,历史同样也需要以正视听。翻开《概论》,可以看到一部波澜壮阔的中华民族发展史,让人对中华民族的过去、现在与未来有更加系统和深刻的认知。

  在《概论》中,我看到了一个民族跨越千年所积淀的独特魅力。没有哪一个民族像中华民族这样,生长在一个开放又内聚的地缘结构中;没有哪一个民族像中华民族这样,政治上“大一统”的集体共识从未动摇;没有哪一个民族像中华民族这样,经济上相互依存数千年从未改变;没有哪一个民族像中华民族这样,文化上交融传承数千年从未中断。

  以史为鉴,方可知兴替;以古为镜,方可明大义。

  掩卷思考,在《概论》中,我深切体悟到了中华民族面临的现实困境与挑战。我们身处这个激荡的时代,要在交锋中不乱分寸,要在喧哗中保持定力,就需要一种精神力量让我们凝聚在一起,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成为我们义不容辞的使命。

  为此,西南民族大学始终在行动。我们成立《概论》虚拟教研室,深研教材;将《概论》内容纳入党课、团课,学透教材;在校园里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用活教材。我们始终坚持让各族师生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坚持为铸牢教育贡献智慧与力量。

  《概论》一书,于尺幅之间描绘了恢弘壮阔的中华民族发展史,于方寸之中铸就了坚不可摧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它既是一本引导青年成长的经典著作,更是一面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精神旗帜。就让我们真正读懂手中这本书,读懂脚下这片土地,读懂正在阔步前行、昂扬奋发的中华民族!


 

  深学活用“金教材”,我与学子共成长

  □ 西北民族大学 艾丽菲拉·阿布都米吉提 

  作为一名辅导员,一名思政教育工作者,我坚持“学生在哪里,思政工作就在哪里”的工作理念,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体验中,在各种活动的组织参与中,在广阔田野的实地调研中,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在工作中,我也发现了一些不足:生动丰富、趣味多样的活动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效途径,但相关的理论学习还不完整、不系统。《概论》教材的出版,让我找到了解决实践困惑的“金钥匙”。

  《概论》从中华民族整体视角出发,对中华民族史观进行了一次全新的梳理,体现了各族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团结奋斗的使命与担当。通过与学院教工党支部党员同志们一起对这本教材的深学研讨,我充分感受到它站位高远、主线突出、特色鲜明、有血有肉,是一本“金教材”,对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具有开创性、先导性意义。

  在主题班团会上,我结合《概论》教材,给学生讲坚决反对民族分裂,坚定不移维护民族团结的热地爷爷的故事;讲“人民楷模”、柯尔克孜族护边员布茹玛汗·毛勒朵,半个多世纪以来无数次在边境的石头上镌刻“中国”二字,坚守护边神圣职责的事迹;讲三千孤儿入内蒙,共同书写超越民族、超越地域的传奇故事——通过这一个个感人肺腑的事迹,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石榴花”开在学生心里。

  今后,我要深学活用《概论》教材,引领学生扎根祖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当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践行者和维护者,用青春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的建功篇章。


 

  向心而聚铸民魂 向新而行育新人

   □ 大连民族大学 孙雪 

  作为一名高校思政教师,我一直困惑于怎么给学生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故事。我拿起《概论》教材,想要在书里寻找一份答案。

  翻开书页,历史的长卷在我面前缓缓打开,“六合同风、九州共贯”诉说着中华民族“大一统”理念的传承。当书页合上,思绪从历史流转回现实,如何让历史和现实贯通,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故事?我想,答案不止在书中,也在每一次师生共情的课堂里。

  我曾给同学们讲过一个发生在雪域高原上的青春之约。我校设计学院毕业生赵岩,2015年以西部计划志愿者的身份来到西藏。为了帮贫困户解决生活难题,他带头成立了“雪域爱心小组”,利用微信平台发起捐助公益活动。疫情防控、脱贫攻坚、走村入户……在奔忙中,他早已成为西藏的一分子。离开村子那天,村民们聚在他的宿舍门口,一条条哈达、一声声祝福,让他再也割舍不掉这段雪域情缘。

  从青春追逐山河到因职责使命留在高原,从西部计划志愿者到驻村第一书记,从听不懂藏语到成为村民的知心人,赵岩用行动践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当我结束这堂课走出教室的时候,意外地收到了同学们的微信:“我也想参加西部计划,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在这些留言中,我的疑问终于有了答案。

  我们讲中华民族共同体,不仅要讲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讲大一统的政治实践,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进程,讲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各族人民革命建设改革,也要讲浸润在大学校园生活中的点滴、讲青年人民族团结的自觉传承、讲青年人民族复兴的勇敢担当。

  往昔已展千重锦,明朝更进百尺竿。《概论》像一把联通古今的钥匙,打开了通往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大门。我们从历史溯源,向心而聚,寻找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底气;我们在当代传续,向新而行,练就讲好教好中国故事的能力。


 

  寻迹千年,融聚未来

   □ 中央民族歌舞团 张安琪 

  作为中央民族歌舞团一名“90后”文艺工作者,我有一个设想: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中,撷取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用歌词将泱泱中华的千年历史讲述、用音符将巍巍华夏的万里画卷绘制,打造出体现“两个结合”的文艺精品。

  如何用短短几分钟的歌词展示好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如何让歌词既不枯燥又有情感,直抵观众心灵?我带着这些问题,翻开了《概论》一书。

  当读到“中华文明五千多年的辉煌历史,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根脉;中华民族饱受苦难、持续奋进的历程,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原动力”时,我被“根脉”和“原动力”两个词深深吸引,沉浸式地走进数千年的“三交”史中,与文物交流、与先贤对话。

  当我阅读完《概论》这本书时,我不由感叹:亘古亘今,千载明月照亮多少天下胸襟?念兹在兹,万里长空怀抱多少山河愿望?我带着这份对历史的震撼、感动和敬畏,一次次地走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物古籍展,将《概论》与一件件展品结合,不断汲取创作灵感、实现古今共情。终于有一天,这流动的千年记忆形成了246个字的歌词《寻迹千年》:“寻迹千年,晤语先贤,将长安落叶化作信笺,写满气象万千,寄出家国思念。寻迹千年,文脉相连。连着相识相知的心田,讲述古今博鉴,谱写新的诗篇……”

  这一次创作经历也为我今后的创作找到了方向。我将不断深耕历史文化题材、融合当代审美,用心用情用力讲述好融通古今的中国故事,让更多观众在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共情的历史记忆和共通的人文情感中,更好地体悟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


 

  掷地金石自有声

   □ 中国民族报社 封煜靖 

  作为一名新媒体记者,我带来了很多“声音”,它来自《概论》出版后,中国民族报官方微博创建的话题#一本书读懂中华民族共同体#。在这个有着1000多万阅读量的话题下,网红大V说,“这本书让中华民族的子孙知道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专家说,“这是一部填补空白的好教材”;网友说,“尺寸教材,悠悠国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而我想说,《概论》的出版如掷地金石般,发出了有重量、有分量、有力量的时代之声。

  《概论》正如春风化雨,应群众之需,答时代之问。2月27日,《概论》正式出版之际,我有幸参加了出版座谈会。在会上,我听到了《概论》背后的故事:全国240多所高校试用,近400条反馈意见,16场专题审读会,前后7轮修改完善。这样一部采百家之长、聚各方之智的教材,是当之无愧的“匠心之作”!它从历史中走来,又饱含现实观照,答时代之问,彰显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凝心聚力的使命担当。

  以道统术,以术得道。《概论》为我提供了“道”的指引,而身为记者的我,要走向大江南北,让书上的文字与来自五湖四海的声音相印证,完成“术”的使命。我尝试着用大众化的形式,对《概论》内容进行视频转化,用通俗化的语言,讲述民族团结的故事。我想让更多人和我一样,去理解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真正内涵。

  在采访《概论》编委会成员关凯教授时,他说:“《概论》进入到教育体系后,它将改变一代又一代人的思想观念。”而这,或许就是《概论》最大的意义。

  在《概论》377页、16讲、40余万字之外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等待着更多人前赴后继地去探寻、去书写。而我,要坚定地与无数同仁一道,抬头看,星月同辉;向前瞧,山河永耀!


 

  有一种力量,总让人热泪盈眶

   □ 贵州民族大学 韩洪雷 

  打开《概论》这本书,你就打开了中华民族悠悠五千多年的文明史。

  作为一名大学老师,通过专业授课、学生寝室走访、带着学生同台主持、组建篮球队并同场竞技等方式与同学们接触时,我发现,在每一个不被辜负的早晨,在贵州民族大学的操场上,同学们自觉加入《概论》的内容完成早功打卡;在校园课堂里,同学们围坐成一圈,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分享《概论》学习心得;在户外实践教学中,同学们走进工厂,走进乡村,走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动场景。

  作为获批国家民委“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中心”的高校,我们播音与主持艺术的教师团队主动对标国家要求,自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教学中进行大胆尝试和改革创新,把实践教学的场地放在了“村超”“村BA”“贵阳路边音乐会”等现象级大型活动的现场。

  “村BA”现场,深山音乐会《石榴籽的欢庆》华丽亮相。古长调的宏伟,苗族飞歌的悠扬,侗族大歌的婉转,回族花儿的高亢,天籁之音点缀着这迷人的夜晚。

  最激动人心的是红旗传递仪式。当《红旗飘飘》的歌声响起,现场观众将巨幅五星红旗托于头顶,手递手传递,那一抹中国红,点燃了无数人内心深处的激情与豪迈。

  “村BA”,以赛为媒,让各族群众更加有形有感有效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

  今天,我们共读铸牢“金教材”,读的是灿若群星的诸子百家,读的是激情豪迈的民族气节,读的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不朽篇章,读的是“四个与共”的共同体理念,读的是各民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团结气象,读的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泱泱中华五千年的文明。


 

  同心圆梦担使命,心同梦圆新征程

   □ 延边大学 王宇新 

  “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当我翻开《概论》这本教材时,就被它展现的浩瀚所打动。一部延边发展史,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各民族共同谱写的凯歌!

  当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肆意践踏着我们的家园,延边各族人民自发反抗,捍卫领土。1928年中共延边区委的建立,点燃了人们心中的信仰,如同在黑夜中点亮了灯塔,使各族人民在前行中有了方向。

  “山山金达莱,村村烈士碑”是著名诗人贺敬之对延边革命老区的真实写照。是什么让他们对这片土地有着如此强烈的归属感、认同感?我想是对这片土地的热爱,是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可,是对共产党人所追求的主义的认同。这种认同就是信仰。

  在延边,民族团结的光荣传统由来已久,各族人民心手相牵的历史积淀尤为深厚。1952年9月3日,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成立。1953年,随着延边州把每年9月确定为“民族团结宣传月”,开启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先河。延边州各族儿女在这片生机勃勃的土地上修缮水利,扩产水稻,建立工厂,成立边疆民族地区高等学府——延边大学。工厂里机器轰鸣,稻田里谷穗飘香,校园里书声琅琅,长白山下,海兰江畔,经济发展、政治平等、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生态美丽。

  “延边人民斗志昂扬,民族团结建设边疆,共产党领导我们胜利向前方……”《红太阳照边疆》不仅传唱延边人民建设边疆的斗志,更展现了古往今来,各族人民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血脉情怀。时代各有不同,青春一脉相承,在这里,我立下誓言,请党放心,强国有我。请党放心,固疆有我!

 

 

(编辑:马永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