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模式让古村落焕发新生机丨乡村振兴
来源:中国民族报 贾亮 发布日期:2024-05-14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走进位于甘肃省陇南市西和县长道镇宁家村,处处流露出浓郁的文化气息:笔直宽阔的观景大道、极具特色的仰韶文化雕塑墙、庄严肃穆的将军冢、历史深厚的宁家庄博物馆、宽敞整洁的村民文化广场……美丽乡村新图景映入眼帘,一步一景、景景动人,无处不彰显着“仰韶遗址 福地宁家”的蓬勃发展活力。

  近年来,宁家村党支部创新“党建+”模式,推进党建与美丽乡村建设、富民产业培育、人居环境提升、乡风文明建设、农村社会治理“五个融合”,让基层党建工作成为推动乡村振兴、民族团结的“红色引擎”。

  村党支部鼓励党员干部发挥“领头雁”作用,将政治素养好、文化素质高的致富能手、回乡知识青年、退伍军人等纳入后备力量中,通过“选”“育”“管”“用”4个环节,培养村后备力量干部3名、致富带头人3名,切实发挥农村党组织带头人的“主心骨”和“领头羊”作用。

  全村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积极探索“党组织+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党员聚在产业链上、各族群众富在产业链上。积极发展“石榴籽产业园区”,以群众土地入股、合作社统一经营方式,建成了苹果矮砧密植园和农业采摘园,带动乡村旅游发展。开发笤帚加工业,建成了宁家庄笤帚加工厂,实现了村内160户笤帚加工户组织化生产,并带动周边其他4村约300户农户参与,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近些年,村里的年轻人外出务工,手工制作笤帚的人越来越少,老一辈人留下的传统手艺都快失传了。现在有了笤帚加工厂,一方面让我们把传统手艺又重新拾起来,另一方面给村民们提供了就业机会。”村民王珍珍说。

  依托宁家庄仰韶文化遗址,宁家村充分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乡土文化,建成宁家庄博物馆,馆藏文物达到300余件。同时,打造民族团结进步宣传长廊,以宣传栏、展示牌等方式向村民和游客宣传党的理论政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村里的博物馆经常有游客来参观,博物馆成了村民和外界交往交流交融的窗口,也成了村民们学习、休闲的重要场所。”村民严占全说。

  乡村之美,美在山水,美在田园,美在淳朴。宁家村按照“把农村当公园建设”的理念,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人居环境”综合治理,形成了以生态为底色、文化为灵魂、有乡愁记忆的村庄风貌和 “一步一景”的人文和生态景观,为持续推进乡村旅游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这几年,村里的环境发生了大变化,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越来越齐全,旧巷道变成了新的水泥路,还清理了路边的杂物,保洁员也会定时清扫,村里变得干净整齐。”村民杨三富说。

  宁家庄还把新时代精神文明实践充分融入基层治理工作,健全“党建引领、网格管理”“乡风文明、积分赋能”和“巧乡民事大家谈”等制度机制,深入推进农村社会治理创新和乡风文明建设工作,切实为党员群众提供“一站式”的便捷服务,不断推动基层社会治理高效运转。

  村民们纷纷表示,现在村里家长里短的是非少了,闹矛盾的人少了,大家的心胸开阔了,精神面貌改变了,变得更加团结了。

(编辑:马永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最是民族团结奋进时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重要讲话
  • 绿色转型,节能攻坚——2024年全国节能宣传周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