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中华丨这一伟大的人间奇迹是如何实现的?
来源:“道中华”微信公众号 吴欢 发布日期:2024-05-23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道中华”微信公众号 >>阅读原文

 


             

  编者的话:

  《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指出:“在决战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党和国家将少数民族与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经济现代化纳入高质量发展的大局中统筹推进,实施精准可持续的对口援助与区域协作,持续推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均等化,以‘一带一路’倡议的大空间经济框架为民族地区现代化赋能助力。”随着脱贫攻坚战的胜利,我国民族地区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本文通过部分民族地区的巨变和脱贫数据,讲述这一伟大的人间奇迹的历史性成就。

图片

  ▲甘肃布楞沟村旧貌。(图片来源:东乡县地区官网)

图片

  ▲布楞沟村新貌。“布楞沟”,东乡语意为“悬崖边”,通过脱贫攻坚,昔日悬崖边上的小村庄如今成为了“幸福庄”。(图片来源:临夏州融媒体中心)

  (一)西北乡村大变样

  “渴死麻雀摔死蛇”“亲戚来了,不给一碗水宁给一个馍”,这是从前布楞沟村极度缺水的真实写照。2013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甘肃省东乡县高山乡布楞沟村看望贫困群众,作出了“把水引来,把路修通,把新农村建设好,让贫困群众尽早脱贫过上小康生活”的重要指示。

  同年起,“精准扶贫”的概念首次被提出,脱贫攻坚这场重大战役全面打响。

  十年九旱,明晃晃的阳光,烤得当地村民后背火辣辣。如今阳光在布楞沟也有了另一番用途,在“光伏扶贫”的政策扶持下,“种”在荒山坡上的太阳能电池板,给当地贫困农民带来了真金白银的收入。而随着东乡县中西部农村人饮安全工程的实施,布楞沟村家家户户用上了自来水。如今,水龙头一开,洗衣、做饭的水哗啦啦地流,布楞沟村村民再不用为用水发愁了。

图片

  ▲布楞沟村新貌。(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脱贫攻坚不仅解决了吃水难,还解决了行路难、住房难、就业难、上学难、增收难……曾经,布楞沟村很多妇女因照顾家人无法外出打工,空有一手好厨艺。2018年4月中旬,甘肃伊禾城商贸有限责任公司在布楞沟村建起了“东乡传统食品布楞沟流域加工车间”,吸纳村里30多名妇女务工,让她们将制作油馃馃这一东乡族传统家常美食的本事,变成致富新门路。

  2012年底,布楞沟村人均纯收入只有1624元,贫困发生率高达96%;2014年底,人均纯收入达到3419元,实现整村脱贫;2019年底,人均收入达到7218元。而这,仅仅是脱贫攻坚成果中的一个小小缩影。

  2021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二)“一个民族都不能少”!

  即使是最偏远的边疆地区,也能看到扶贫干部走访贫困户,一家一户“因户施策”脱贫的身影。西藏阿里地区一位乡党委书记说,“这里距首都北京超过5000公里,但国家的发展没有落下任何一个角落和任何一个人。”

  西藏是全国贫困发生率最高、贫困程度最深、扶贫成本最高、脱贫难度最大的区域。然而,就在这片极高极寒的土地上,书写出了脱贫攻坚的奋斗史诗和伟大奇迹。2019年底,西藏74个贫困县(区)全部摘帽,62.8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年人均纯收入从2015年底的1499元增加到2019年的9328元,历史性消除绝对贫困。

  2011年前,距离雅鲁藏布江扎囊段江岸约3公里的扎囊县扎其乡西卡学村的村里只有泥土路,“晴天一层灰,雨天两腿泥”;村民的房屋简陋,没有稳定收入。“现在,村里新增了十多个合作社,村民人均年收入超过2万元。”西卡学村党总支第一书记兼驻村工作队副队长李德林说,村两委为村里的蔬菜种植基地注资,2021年以来每年带动群众就地就便创收达40万元以上。西卡学村的蝶变,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具体体现。

图片

  ▲西卡学村党总支第一书记兼驻村工作队副队长李德林(右)向村里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边觉了解绵羊养殖及销售情况。图片来源:新华社。

  2021年6月25日,西藏首条电气化铁路拉林铁路开通运营。该线路途经山南,串联起雅江流域绝美的风光,也方便群众出行。同年8月,拉萨贡嘎国际机场T3航站楼建成投运,成为西藏最大航站楼。

图片

  ▲行驶在西藏山南市境内的复兴号列车。(图片来源:新华社)

  在云南西双版纳的大山深处,有着全国唯一的基诺族乡。扶贫资金投入修通了道路,不仅打通了经济作物的销售通道,而且让基诺山乡迎来了祖国四面八方的游客。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使基诺族实现了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实现了“率先脱贫”,这是基诺族这个曾经的“直过民族”社会文明发展史上的又一大飞跃。

图片

  ▲这是一张拼版照片,显示的是基诺族群众腰则家里的变化。上图为:1984年拍摄的腰则(左二)和家人及朋友在屋里准备吃蒸好的米饭(资料照片);下图为:2018年11月20日拍摄的腰则(左一)和她的儿媳妇(右一)及腰则的两个孙子在家里的画面。(新华社记者 蔺以光摄)

图片

  ▲演员在表演基诺大鼓舞。旅游业发展不仅保护传承了少数民族优秀文化,还带动了基诺族群众脱贫致富。(图片来源:新华社记者 胡超摄)

  不论是青藏高原上的西卡学村,还是在山林深处的基诺山乡,都在脱贫奔小康的历史进程中实现了伟大跨越,成为了中国共产党兑现“一个民族也不能少”庄严承诺的鲜明例证。

  (三)换了人间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通过“三线建设”奠定了民族地区的工业基础,多种措施帮扶民族地区加快发展,逐渐改变了民族地区贫穷落后的面貌;改革开放以来,扶持力度不断加大,实施了西部大开发、兴边富民行动、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对口支援等一系列重大举措,在带领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富起来的历史进程中不断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向前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民族地区和各族群众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走出了一条波澜壮阔的脱贫奔小康之路。“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这一郑重承诺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如期实现。困扰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历史性地得到解决。

  据统计,2012年,内蒙古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贵州、云南、青海八省区(以下简称八省区)贫困人口达3121万人,贫困发生率为20.8%,现行标准下八省区农村贫困人口已全部脱贫;2016年至2020年,八省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从4203元增长到10770元,增幅达156%。全国民族自治地方420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28个人口较少民族全部实现整族脱贫。

  一方面,贫困人口从缺衣少食到“两不愁三保障”,各族人民物质条件极大改善。2012年至2021年,民族地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456元增长至39945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6314元增长至15094元。另一方面,从“输血”向“造血”转变,扶贫扶强精气神。少数民族的面貌、民族地区的面貌、民族关系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图片

▲中国扶贫时间线(图片来源:光明网)

  (四)世界“点赞”中国方案

  “这是绝无仅有的成就”,国际媒体和友人如此评价中国的脱贫攻坚。当今全球仍有7亿左右极端贫困人口,在许多国家贫富分化加剧的背景下,中国在实现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消除了绝对贫困。据联合国有关机构统计,近十年来,全球每100人脱贫中就有70多人来自中国。纵览古今、环顾全球,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实现几亿人脱贫。中国为什么行?靠的是党的坚强领导,靠的是中华民族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品质,靠的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积累的坚实物质基础,靠的是一任接着一任干的坚守执着,靠的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各民族空前团结、共同奋斗是取得脱贫攻坚伟大成就的重要密码。

  南非人类科学研究委员会研究员亚兹妮·艾波尔指出,“中国精通减贫的艺术,在减贫实践和经验方面,中国是全球无可争议的冠军”。英国《经济学人》杂志评论说,在减贫脱贫方面,中国是个英雄。

  图片

▲2020年7月31日,柬埔寨干丹省莫穆坎普县斯瓦安普乡的洗洁精加工厂中村民手拿生产的洗洁精。中国援柬减贫示范合作项目推动这里的两个扶贫村持续发展,焕发出新活力 (图片来源:新华社)

  中国扶贫方案获得世界“点赞”的同时,还帮助发展中国家消除贫困,包括实施民生示范项目、建设交通设施、提供专项资金等等。从中华民族共同体走向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将创造的人间奇迹转化为世界共享的减贫智慧,为世界减贫事业贡献中国力量。

  (作者:中央民族干部学院 吴欢)

  请在评论区讲出你身边的美丽乡村故事!


  监制 | 王翔宇

  责编 | 才丽媛

  制作 | 郭欣欣

(编辑:马永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