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周在山林间劳作。
晨曦洒进窗户,公鸡还在打鸣,睡眼朦胧的周周打着呵欠、推门而出,转头喊上小狗“灰灰”,拿上劳动工具开始了新的一天劳作。
周周原名莫宙,“周周”是村里人给他起的小名。目前他全网拥有1300多万粉丝,发布了500余条充满乡村烟火气的短视频,获赞达3.1亿次。
今年1月,由新华网、新华社“中国网事”栏目承办的“中国网事·感动2023”年度人物颁奖典礼播出,26岁的周周荣获“中国网事·感动2023”年度人物。一边照顾生病的母亲,供姐姐读大学,一边用短视频助力乡村振兴,周周的故事让无数人感动。
“我喜欢自己身上带着的泥土气息,也希望用自己的经历,呼吁更多年轻人留在乡村,为家乡出力。”被评为“中国网事·感动2023”年度人物,周周感觉自己肩上的责任更重了。
一边照顾家庭,一边和小伙伴创业
周周,1998年出生于贵州省铜仁市碧江区伍家寨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是家里最小的孩子。
2015年因母亲患病,周周为减轻家庭负担,决定外出务工,让两个成绩更好的姐姐继续读书。在外务工的几年,他做过流水线工人、服务员、快递员,每天工作十来个小时,一个月能赚2000多元。虽然收入不多,每个月一发工资,周周还是会把钱分成几类:一部分给妈妈买药,一部分是姐姐们的生活费,一部分留作自己日常开销。
骄阳似火,周周和莫志林(左一)在拍摄短视频。
2020年,周周母亲病情加重,为了方便照顾母亲,他决定回家务农。
“在外面务工时,我有时也会去老莫那里干活。”周周说。他口中的“老莫”叫莫志林,比周周大12岁,是返乡创业的大学生。
2016年,莫志林回到家乡创立电商公司,卖家乡土特产。2019年7月,他在抖音平台发布记录自己与儿子日常生活的作品,简单的拍摄加剪辑,反响却出乎意料地不错。一年间,他的账号就积累了100万粉丝,短视频获赞超千万。
拥有敏锐商业头脑的莫志林,发现了其中的商机。他想组建一个短视频团队,精心策划选题,获得更高的社会关注度。
莫志林认为,周周的人设和故事非常符合短视频的要求。2020年底,他说动周周以及另外两个同乡一起组建了团队,以短视频的方式分享他们的乡村生活。
就地取材,让田园牧歌的梦想成为现实
刚开始,拍摄工作并不顺利。“我从小性格比较内向,拍摄短视频之前,连个人自拍都很少。私下里,我可以跟小伙伴们谈笑风生,但只要面对镜头,我就会变得拘谨和害羞。”周周说。
拍摄过程中,有时为了一个镜头,周周要重复几十遍做一个动作,这也让他感到厌烦,“再热爱的生活,再好玩的事情,一旦需要如此重复,也显得不那么好玩了,心中难免有情绪和抵触。”
周周团队拍摄农家菜的制作过程。
为了适应镜头,周周干完农活,就窝在家里看短视频。他给自己规定,每天必须看完几十个同类账号发布的短视频,学习他们如何讲话,如何做动作。除此之外,他还在网上买了课程,学习拍摄、剪辑短视频。
在周周的短视频里,他从不用生病的母亲和贫寒的家境来博取观众的同情,拍摄的都是真实的农村生活和乡村美食。
“小时候爸妈上山做农活,姐姐们在家负责做饭,我就烧火,跟着姐姐学了一些做饭技能。”周周介绍,针对那些相对复杂的传统菜肴,他会先请教村里的老人,学好后再拍成短视频。就这样,腊肉、折耳根、米豆腐、梅干菜扣肉等特色美食开始频频出现在他的短视频里。
一期短视频围绕一道农家菜展开故事,故事间还有一定联系,这让周周团队的短视频有了“剧情”,也让不少粉丝“沉迷”于“追剧”。
“作品是心灵的交流。只有真心才能换得真心。”周周说,“短视频拍摄初期,我们走了一些弯路。比如,短视频用普通话表达,观众感觉听着不亲切;还有的短视频被评论说拍摄粗糙,不合逻辑……通过不断试错,我们明白了一个真理:真实,最有力量。”
骄阳似火,周周和“灰灰”一遍遍迎着镜头走向辣椒地。莫志林举着摄像机趴在田埂上,不断提醒需要注意的细节。“呈现给观众们的短视频只有四五分钟,但这里面的每一个镜头,都浸透了我们的心血和汗水。”周周说。
随着粉丝越来越多,周周和小伙伴们也提高了对视频的品质要求,只为“把内容做得更好一些”。
周周表示,他们拍摄视频时,会根据时令节气就地取材,随时开拍,这种真实自然的状态,让他觉得自己回到了小时候——玉米熟了掰玉米,稻谷熟了打稻谷。
用短视频助力乡村振兴
在周周眼里,家乡的山山水水,自然纯净宛如童话世界。他希望通过短视频,定格家乡之美。“我们要守护乡村,守护这里的风景、美食,还有风土人情。”被抖音平台认证为“乡村守护人”,周周表示,要想真正守护并发展好乡村,最重要的是在村里有事可做,有发展潜力,才能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回到村里一起发展。
乡村振兴,没有年轻人怎么行?村里种植的花生远近闻名,三面环绕伍家寨的河流有数百年赛龙舟的历史,这些都需要年轻人宣传出去,让更多的人来伍家寨、来铜仁。
周周深知,运营“三农”类短视频账号,必须积极探索新方向,发掘新思路,在千篇一律的同类账号中做出自己的特色风格。他以视频传情,将贵州美景、美食、民风民俗融入进视频内容中,铜仁梵净山、碧江瓦屋油菜花、贵州香辣脆、铜仁社饭等短视频应运而生。此外,周周还拍摄了公益募捐、农村消防安全、农村养老保险等20余期的公益视频。
周周在“中国网事·感动2023”年度人物颁奖典礼上。新华社记者 杜子璇摄
短视频迭代更新十分迅速,影响力巨大,周周想借助新媒体平台打造家乡的品牌,带动乡亲们增收致富。他和小伙伴们在抖音平台推荐家乡的农特产品,宣传家乡,带动家乡发展。2022年下半年,团队在账号上线了贵州糟辣椒火锅底料、酸汤火锅底料、糍粑、米粉、折耳根油辣椒、腊肉、香肠等产品,截至2023年底,销售额达到4000多万元。
“我会继续扎根农村,运用好自己在网络上的影响力,在短视频平台拍摄和记录更多的贵州美食、美景、人文风情和民俗文化,讲好贵州故事。”周周说,他将通过新媒体渠道带动农产品销售,助力家乡的农特产品出山,争当宣传贵州的青春靓丽名片,以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
(本文配图除署名外由周周提供)
(编辑:马永)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