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黔西南州委书记陈昌旭: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奋力推动黔西南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来源:中国民族报 陈昌旭 发布日期:2024-05-31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做好民族工作,事关祖国统一和边疆巩固,事关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事关国家长治久安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为我们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推动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地处黔滇桂三省(区)交界处,居住着汉、布依、苗、彝、回等46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州总人口的43.58%。近年来,黔西南州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考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和对贵州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工作方针政策,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2018年,黔西南州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

  深入实施“产业强州”战略,加快实现共同繁荣发展

  黔西南州深入实施“产业强州”战略,着力扬优势、固底板、强经济、促振兴,带动各族群众增收致富。

  充分发挥能源矿产资源优势强工业。坚持“富矿精开”,明确“风光水火储”一体发展、“煤电网产园”配套建设的思路,大力发展能源、新能源电池及材料、基础材料及加工、特色轻工4个重点产业,新型工业化不断取得新突破。兴义新材料产业集群、兴仁铝及铝加工产业集群被认定为贵州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强城市。立足“三省通衢”良好区位,扎实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积极发展康养、旅居、避暑地产,大力建设“康养胜地、人文兴义”,2023年全州常住人口城镇化率49.04%,县域经济不断壮大。

  充分发挥名优特产优势强农业。突出绿色有机,大力发展茶叶、薏仁米、中药材、蔬菜、精品水果等10个山地特色优势产业。目前,全州累计认证农产品地理标志29个,普安红茶全国闻名,兴仁薏仁米种植面积及加工能力位居全国首位,建成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38个。

  充分发挥生态气候资源和文化资源优势强旅游。黔西南州气候宜人、生态良好,民族文化多姿多彩,布依族八音坐唱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被誉为“声音的活化石”。黔西南州是全国唯一“中国四季康养之都”,已建成4A级旅游景区15个。大力发展蜡染、刺绣等民族服饰产业,建成万峰林生态产业长廊,培育发展马拉松等路跑产业,不断丰富文化旅游、休闲度假、户外运动、食品药品、医疗保健等康养业态,促进文旅、体旅、康旅、农旅、桥旅等深度融合,2023年全州接待国内游客4248.89万人次、同比增长29.73%,实现旅游总收入412.13亿元、同比增长38.41%。

  深入实施“文教兴州”战略,着力构筑共有精神家园

  黔西南州把实施“文教兴州”战略作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重要举措。

  坚持以文化人。全州现有史前人类文化遗址41处,不可移动文物1221处,可移动文物11625件(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4项20处。此外,晚清重臣张之洞的父亲张锳担任兴义府知府期间,连续14年为学子“添加灯油”的历史典故历经百年积淀,形成了以“守正笃行、久久为功”为精神特质、具有黔西南独特地域性的“加油文化”,推动了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坚持以教育人。发扬兴义府历史上形成的官方“办学劝学”、民间“重学兴学”、社会“捐学助学”、学生“求学勤学”优良传统,坚持把高质量教育供给作为满足全州各族群众高品质生活的重要内容,恢复兴义笔山书院,设立安龙加油书院,统筹抓好学前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教育水平和教学成果位列贵州省第一梯队,高考本科上线率连续6年保持在50%以上。

  坚持文教融合。充分挖掘文化资源、全面用好教育资源,大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进课堂,带动家庭和社会传承优秀文化,在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中传承文化,在传承文化中推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深入实施“和谐稳州”战略,全面提升共治能力水平

  黔西南州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大力实施“和谐稳州”战略,确保民族事务在法治轨道上运行。

  坚持依法治理。坚持依法治理民族事务,完善民族事务治理体系,深化法治黔西南建设,保障各族群众合法权益,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纳入《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自治条例》。用好“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党小组+网格员+联户长”基层治理机制,促进各族群众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

  强化服务供给。以“黔进先锋·贵在行动”为总载体,围绕基层基础“强双基”,增强民族地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做好公共服务供给,搭建协商议事平台,畅通协商议事渠道,提升基层组织自治水平。

  加强互嵌交融。大力推进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三项计划”,持续推进全国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创造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社会环境,以扎实的社区建设、有效的社区服务、丰富的社区活动,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

    (作者系中共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委书记 )

 

(编辑:马永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最是民族团结奋进时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重要讲话
  • 绿色转型,节能攻坚——2024年全国节能宣传周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