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得名于伊犁河,意为“光明显达”,形容河水在太阳照耀下碧波粼粼。
高山峡谷,草原花海,在伊犁州,随手一拍,就是一张壁纸;传统与现代交融的古城,烟火气与文艺范并存的夜市,一旦驻足,便不愿离开。难怪作家王蒙说:“新疆是个好地方,伊犁是好地方中的好地方。”
好地方,不止于绮丽的风光、多彩的文化。如果将伊犁州比作一幅画,民族团结是画中最美的风景。
中华文脉的延续,是画卷的灵魂
夕阳西下,为特克斯县城披上一层金色外衣。从空中俯瞰,特克斯城以城中花园为中心,8条街道向外辐射,与4条环路相交,整体布局呈“八卦”形。
“特克斯取《周易》‘天地交而万物通,上下交而其志同’之意设计筑城。”位于县城西面的易经文化园里,特克斯县周易研究学会会长靳文涛向游客介绍县城的来历。
今年66岁的靳文涛,退休前是特克斯县建设局局长,退休后以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有人说周易太玄,学不来。其实它承载的中华民族智慧、优秀文化思想早已渗入百姓生活,日用而不觉。大家常说的‘否极泰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等成语,都源自《周易》。”靳文涛引经据典,侃侃而谈。
一个位于西部边陲、多民族聚居的县城,因“八卦城”闻名,并成功申报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这是伊犁州长期坚持“向东看”,从五千多年中华文脉中汲取养分、滋润各族儿女心灵的生动写照。
马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伊犁州有着深厚的历史根基。随着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马上项目在“天马之乡”昭苏开赛,这一各民族共有共享的文化符号,将为更多人知晓。
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教师李美静从北京来到昭苏,参与开赛仪式演出。“第一次到新疆,切实体会到‘不到新疆,不知中国之辽阔’。”她说。
我们辽阔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漫长的边境线离不开各民族的同心守护。夏塔古道、伊犁将军府、锡伯古城……随着暑期来临,一批批青少年来到伊犁州开展爱国主义研学之旅。
位于中哈边境的格登山,是研学的一个重要节点。矗立在山上的格登碑,记录了清军平定准噶尔叛乱的经过,曾在左宗棠收复新疆时发挥重要作用,是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的历史见证。
格登山西南山坡下,住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76团1连护边员草克特格斯一家。从爷爷到女儿,草克特格斯全家四代接力守边的故事,感动了无数人。
“种田就是站岗,放牧就是巡逻。”草克特格斯和妻子布娅常年往返20公里巡边,站在他们家门口,一抬头就能看见格登碑。草克特格斯说:“不管走多远,只要朝着格登碑走,就能回家。”
各民族奋斗的身影,是画卷的生命
歌舞美妙,民居古朴,马蹄哒哒……位于伊宁市南部的喀赞其民俗旅游区,热闹的街区与宁静的巷道并存,传统民俗与现代时尚辉映。
“喀赞其”源自维吾尔语,意为“铸锅为业的人”。历史上,这里曾是伊犁民族手工艺品制作销售中心,聚集着大量传统手工艺人、民间匠人。如今的古城,集居民生活区、旅游景区于一体,居民们有的开办家访点、民宿、商铺,有的当演员、驾马车,吃上了“旅游饭”。
走进一家整洁的庭院,绿茵茵的葡萄架下,女主人汗尼克孜正在做烤包子馅,她的大女儿帕孜力娅在屋檐下熟练地和面、揪面团。“我们每天要做60个到100个烤包子,这样才够卖。” 帕孜力娅说,游客在这里不仅可以品尝美食,还可以参与制作。
像汗尼克孜家这样的网红“家访点”,在喀赞其古城共有108个。“旅游旺季的时候,平均每家月收入能达到2万至3万元。”讲解员夏何努尔·尼合买吐拉说。
正午时分,伊宁市北郊潘津镇下潘津村一望无际的菜田里,各类应季蔬菜长势喜人。彭昌金是昌潘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他正向村民阿布力克木·买尼提亚子讲解茄子开花坐果期的注意事项。
上世纪70年代,彭昌金响应毛主席建设边疆的号召,从四川来到新疆,在下潘津村扎下根来,当起了种菜能人。这些年来,他累计送出自己培育的优质菜苗210万株,还牵头成立了蔬菜种植合作社,吸纳村民就业。他常常鼓励村民们通过团结奋斗创造幸福生活:“物质生活富裕了,精神生活也不能落后,精气神要有!”
同样是果蔬,在有“千年驿站”“百年口岸”之称的霍尔果斯,一头连着全国各地的种植基地,另一头则连着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等海外消费者的餐桌。
立足区位优势,搭乘共建“一带一路”的快车,新疆霍尔果斯金亿国际贸易(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亿集团”)以出口果蔬生产合作基地为支撑,以国际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运营模式,打通了国内外线上线下销售渠道。
“公司在全国有20万亩果蔬基地,伊犁州就有8万余亩,种植的辣椒、西蓝花、橘子、柠檬等在国外很受欢迎,日均出口500多吨。”金亿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于成忠介绍,2023年集团出口额达15亿美元。“随着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霍尔果斯片区的有力建设,伊犁州的开放程度越来越高,更加坚定了我们做好果蔬外贸的信心。”于成忠说。
互嵌交融的情谊,是画卷的温度
烈日炎炎。在霍城县水定镇朝南社区党群活动中心凉爽的空调房里,文艺志愿者麦迪娜正在教孩子们跳舞。
社区的就业帮扶车间里,女工们熟练地操作着缝纫机,赶制一批来自江苏的校服订单。“工人从社区共建企业新疆赛里木湖刺绣加工有限公司接订单,计件算工资,熟练工每月能挣3000元。”朝南社区党支部书记高倩介绍。
车间对面的展示间里,公司销售人员和裁剪师马雪妍正在尝试做直播带货。“正好高书记您来了。咱社区有没有会做抖音直播的人?我们想取取经。”
“没问题!社区有这方面的能人,我马上就联系!”高倩的回答,令马雪妍原本紧皱的眉头立刻舒展。
朝南社区生活着汉、维吾尔、回、哈萨克等十多个民族,社区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通过提供就业岗位、打造文化阵地、开展志愿服务等举措,促进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
以社区为阵地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伊犁州各县市都在因地制宜展开探索。在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察布查尔镇,红石榴社区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为优秀党员设立工作室,带动社区各族群众共同参与社区事务,将社区建设成积极向上、温暖有爱的大家庭。
走进“吴秀芳工作室”,墙上一张张荣誉证书、一幅幅温情合影,勾勒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吴秀芳几十年坚持献爱心、做公益的坚实足迹。多年来,吴秀芳靠退休工资和卖牛奶的钱,先后资助了400多个孩子,涵盖汉、维吾尔、哈萨克、回等多个民族。平日里,看到谁家有了困难,她也总会施以援手。
成立工作室后,吴秀芳经常向社区居民宣讲党的政策,引导居民共促团结。“咱们都要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共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吴秀芳说。
今年初,伊犁州出台了全国首部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地方性法规,对已有的好经验好做法进行梳理、提炼,以地方立法的形式守护好民族团结生命线。与此同时,深入实施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三项计划”,打造伊宁六星街等一批旅游促“三交”示范点、伊犁将军府等37家研学基地,促进各族群众实现全方位嵌入。
涓滴汇成溪,沙粒聚成塔。跨越地域的流动、不分民族的交融,汇成一股股暖流,在伊犁大地涌动,在大美画卷上书写各民族互嵌交融的和美篇章。
(编辑:马永)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