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前,在离开拉萨前往兰州的绿皮火车上,西北民族大学新生扎西尼玛怀着激动又忐忑的心情,畅想着大学生活。
临走之际,扎西尼玛最放心不下的是父亲。“阿爸身体并不好,曾经患有严重的胆结石,当时我们一家人四处投奔求医,最终在一位专家的治疗下才恢复健康。”初中时,扎西尼玛就明确了自己的心愿:长大后要当一名医生。填报志愿时,他毅然选择了西北民族大学临床医学专业。
大学生活并非一帆风顺,扎西尼玛在挫折中成长、在学习中提升。来到学校之初,专业课学习成为了横亘在他面前最大的难题。“特别是‘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这门课,其特点是内容比较抽象、复杂。对我来说,一些基本概念和理论在学习初期,理解和记忆都很困难。”扎西尼玛说。
正当扎西尼玛一筹莫展之际,他的室友汪子涵给予了他很大的帮助。汪子涵不仅将自己的学习经验分享给他,还将相关的反应公式以绘图的方式一步步呈现,让抽象化的事物概念具象化,帮助他理解和记忆。直到现在,这种图像记忆法还被扎西尼玛应用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
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离不开老师的有效指导。在超声影像科见习过程中,老师们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丰富的临床诊断经验、精益求精的科研态度、孜孜不倦的教学精神,深深感染了扎西尼玛。
有一次,扎西尼玛遇见了一位特别的患者,“他和阿爸病情相似,也患有胆结石,每次为他诊疗时脑海中总是会浮现出阿爸的身影。”
当这位患者被人搀扶进来后,带教老师兰咏梅对其进行检查,带领大家复习胆囊及邻近器官的解剖结构和生理特点。扎西尼玛不仅一如既往地认真听讲,还克服了害羞与腼腆,积极主动地提出专业问题。从胆结石的证型到胆结石手术的细节,他刨根问底、虚心倾听,并认真做好了笔记。兰咏梅发现了扎西尼玛的“异样”,明白了其中缘由,并鼓励他:“我相信你能够接下我们这一棒,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生。”
大学3年,扎西尼玛认真参加专业课见习,努力提升自己的临床专业能力,从认识疾病、判断疾病到初步治疗疾病,每次专业见习都是一次宝贵的经验,让他更好地掌握临床基本技能。
“做一棵小草,就要奉献一片绿色,想成为一名医生,就得奉献一片爱心。”扎西尼玛积极参与大学生援助中心、万名青年学雷锋等志愿服务,秉持医者之道,用青春书写爱与担当。
在“金城”兰州,在西北民族大学大家庭,扎西尼玛怀揣理想,继续追梦。“未来,我想要考取研究生,将医学的火炬传承下去。”他坚定地说。
(编辑:马永)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