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右旗有效利用文博馆、党员教育基地、产业示范点、公共文化场所等阵地,培育80个示范点,推出“大讲堂”“云课堂”等学习教育实践“套餐”,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面融入党员教育、干部教育、国民教育和社会教育,促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有形有感有效。
以“四学模式”强化党员教育。党组织研讨学,抓好理论学习中心组“创新理论课”,通过“云课堂”,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各级党委(党组)每年至少组织1次“铸牢”专题研讨。党校培训专题学,旗委党校每年安排基层党组织、民族工作、教育文化、司法机关、农林牧水等主体班次,“铸牢”课时占比20%以上。党日活动参观学,各级党组织充分利用各自教育实践点,就近就地开展“铸牢”主题党日活动356场(次)。党员骨干借鉴学,多批次组织科级干部、民族工作干部、讲解员,赴北京参观中华民族共同体体验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物古籍展,学习借鉴讲解礼仪、语言表达技巧,培养一批党员骨干讲解员。
以“四项行动”强化干部教育。开展主题宣讲,各教育实践点讲解员走进机关单位,以“板凳会”“圆桌会”等形式,开展“铸牢”主题宣讲1000多场(次)。开展文艺演出,乌兰牧骑、文化馆工作队、社区“石榴籽”演艺团队等,深入机关单位开展文艺演出400余场(次)。开展现身说法,“国家的孩子”和“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劳动模范”“三八红旗手”等各级模范人物,通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讲堂”等平台,讲述民族团结进步故事。开展多样宣传,各地区部门制作“铸牢”主题微视频、宣传海报,微信公众号“道中华”学习平台点击量10万多人(次),广播电视“主播领你学民族政策”专栏观看人数5.78万人(次)。
以“四化协同”强化国民教育。一是体系化推进,将“铸牢”宣传教育融入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组织师生学习《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等文献资料,深化广大师生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识。多元化联动,多部门积极配合、有效联动,连续三年组织开展“草原盛开石榴花、同心筑梦向未来”系列活动,先后开展“内蒙古自治区首届曲艺展演”“科普边疆行”等活动。精准化推动,在北方民族大学等高校建立“巴林右旗人才引进工作站”,形成“研发在高校,转化在右旗”的科技成果转化共享平台,精准推动文冠果、优质牧草、牛羊胚胎等研究成果转化落地。品牌化引领,将“铸牢”目标任务写入“一家亲”民族团结进步党建联盟《章程》,先后与呼伦贝尔市新巴尔虎左旗、包头市达茂旗等22个旗县区党组织建立民族团结进步跨区域合作机制。
以“四个维度”强化社会教育。空间维度上,各教育实践点增设民族团结书籍阅读区,面向社会公众开展“铸牢”相关图书文献阅览活动,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四个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增进“五个认同”。信息维度上,在图书室、文化活动室、草原读书室等场馆建设“道中华”数字阅读区,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开展“四个共同”教育。网络维度上,党政机关各门户网站开设“铸牢”专栏,广泛宣传党的民族政策,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社会维度上,各苏木镇和街道教育实践点常态化开展“铸牢”主题系列活动,推动宣传教育进苏木镇和街道、进嘎查村社区、进机关、进企业、进景区、进学校等,引导各族群众不断增进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
(编辑:马永)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