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石不渝铸团结 “凤”勇争先共繁荣——宁夏银川市金凤区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纪实
来源:中国民族报 刘俊义 发布日期:2024-08-27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今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金凤区长城花园社区考察时指出,要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把各族人民的心紧紧连在一起,把各方面的力量广泛凝聚到一起,共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共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盛举。

  殷殷重托,如山厚望。多年来,金凤区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于2017年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在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金凤区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坚决扛起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政治责任,不断巩固提升创建成果,带领各族群众凝心聚力搞建设、千方百计谋发展,以奋进姿态和团结力量成就“魅力金凤、团结之城、幸福之邦”,共同描绘出新时代塞上江南“‘金’石不渝铸团结 ‘凤’勇争先共繁荣”的美丽画卷。

  把准方向,精心部署“一把手”工程

  在金凤区这片土地上,生活着汉、回、彝等41个民族、66.4万人。各族群众心手相连、守望相助,共同奏响民族团结进步之歌。

  2023年9月23日,金凤区“农民丰收节”非遗文化展示。

  金凤区将促进民族团结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命线”和“一把手”工程,党政主要领导3年来主持召开区委全会、区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等80余次,专题研究部署落实;成立了以区委书记任组长的创建领导小组,统战部门定期联系各界人士研究谋划民族工作,建立了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书记抓创建工作格局,配齐配强民族工作干部队伍105人,形成上下齐心、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制定了《金凤区关于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金凤区进一步巩固提升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工作实施方案》等,促进创建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

  多谋长久之策,多行固本之举。金凤区抓牢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抓实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等载体,深入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宁夏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大学习、大讨论、大宣传、大实践”活动,把党的民族理论政策纳入干部教育、社会教育、群众教育,纳入各级党组织“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学习内容。举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培训班和“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等专题辅导,近3年线上线下开展各类培训10万余人(次)。强化民族工作调查研究,《金凤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提升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创建工作水平”调研报告》获评银川市2022年度优秀成果奖。

  以“督”为促,互学共评。金凤区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和督导“加压器”功能,成立了金凤区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考核督查指导组,建立联席会议机制和联系协调、信息会商等工作制度,明确统战、教育等37个部门职责,常态化分析民族领域的新情况、新问题。把创建经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创建工作纳入政治考察、巡察督导、效能考核,建立评比学习机制,每季度组织开展互学互查互评,形成了“衔接紧密、延伸到底、比学赶超、全面覆盖”的工作体系,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走深走实。

  互嵌发展,共建共享美好家园

  “王哥,这是我80岁的老母亲亲手制作的,你们也尝尝。”从同心县老家返回长城花园社区后,社区居民苏芳敲开邻居王永华的家门,送上从老家带来的馓子、麻花、油香等特色小吃,感谢邻居平日对自己的关照。因为心脏不好,苏芳有几次身体不适,家人不在身边,都是邻居拨打120送她去的医院。“我们会经常互相问候,早已处成一家人。”苏芳说。

  2024年2月24日,金凤区举办社火表演。

  社区居民的美好生活,正是各族群众团结互助、亲如一家,在交往交流交融中结出的硕果。金凤区顺应新时代各民族大流动、大融居新特点,加快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实现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

  围绕促民生服务、促社区和谐、促民族团结,打造“邻里互助站”“石榴红家园”等特色服务阵地,构建共居共学共帮共治平台,425个居民小区的各族群众交错而居,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互嵌社区生活居住模式。建立“区—街—社”三级协同管理体系,孵化20个“美好家园”“五好示范”品牌,探索总结出“三改四提五优”模式等经验做法,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围绕民族团结,深挖生态、文化、服务等资源,探索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旅融合”的新路子和“民族团结+文化旅游+乡村振兴”的新模式,将民族团结元素全方位融入热门打卡点和商业街区。推动“农旅融合”“水旅融合”“馆旅融合”,打造展示中华文化的文创产品,在推进“非遗+旅游”“节日+旅游”“民俗+旅游”中进一步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阅彩城中街不夜城、凤凰幻城等街区景区提档升级,打造润丰村、植物园数字农旅小镇等休闲旅游示范点,形成各族群众广泛参与、深度体验的新业态。

  围绕“七进”精品示范点打造,突出“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打造了25个社区品牌,颐和城府社区被国家民委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涌现出全国“最美税务人”马丽、“社区红娘”左东焕等一批榜样。

  培根铸魂,常态化开展“铸牢”宣传教育

  连日来,金凤区黄河东路街道湖畔嘉苑东区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上,大合唱《南湖的船,党的摇篮》《走咧走咧去宁夏》、舞蹈《美丽新疆》等节目,生动展现了各族群众在党的领导下,守望相助、手足情深,团结奋进新征程的美好画面。

  听爷爷讲民族团结故事。 才丽媛摄

  金凤区始终把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作为创建工作的主抓手,深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常态化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深入开展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浸润行动。

  以思想引领凝聚同心合力。依托“我们的节日”和普法宣传日等时间节点,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系列宣讲,各族群众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不断增强。举办“科普文化进万家”“民族团结一家亲”等群众性活动千余场(次),邻里节、美食节等300余场(次),各族群众思想观念、精神情趣、生活方式向着现代化有力迈进。

  以精神铸魂凝聚广泛共识。发挥金凤区史馆、“初心之路”微展馆等“家门口”宣讲示范阵地作用,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公园、教育馆、宣传长廊40余处,组建50人组成的宣讲队伍开展各类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千余场(次),发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画报》《民族团结进步应知应会》手册,制作统战知识“码”上学习,开展分层次宣教。充分利用“银川石榴云”传播中心金凤分中心、“金凤统战”公众号等宣传媒体,开设“民族团结展播”“书记谈民族团结”专栏,制作推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IP形象“美美”,多角度讲好民族团结进步故事。

  以文化认同凝聚民心。实施“四进六送 文化惠民”工程,打造非遗传承体验室8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中心11处,在阅彩城、新华联设立“非遗”研学游点位,开展“我们的节日”“魅力金凤 幸福之城”等活动300余场(次)。积极推广“道中华”微信公众号,广泛宣传天安门、长城、黄河、长江等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将其融入各族群众日常生产生活。

  以思政教育推进各族青少年交往交流交融。围绕黄河文化、丝路文明、爱国主义教育等主题,金凤区4所学校分别与7省(区)10所小学结对开展“云端课堂促三交 籽籽相拥心向党”线上线下交流活动,覆盖师生2万余名。各族青少年在寓教于乐中广泛交流、增进了解。

  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弘扬团结进步主旋律。一系列创新举措,引导各族群众在活动中构筑共有精神家园,汇聚起“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强大力量。

  产业为基,建设中国式现代化新金凤

  在金凤区良田镇和顺新村果蔬仓储分拣中心,村民们正忙碌地将西红柿分类装筐。“今年西红柿长势喜人,上半年交易量3.4万吨,预计全年交易量能够突破7万吨,收益达1.4亿元。”和顺新村党支部书记田佳轩说。

  长城花园社区第二届千家宴活动。

  和顺新村是一个搬迁移民安置村。在搬迁之初,该村通过采取“党支部+合作社+企业”的产业联合发展模式,建设768栋温棚。针对移民自主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能力不足的问题,村里建成和顺新村果蔬仓储分拣中心暨西红柿交易市场,全年蔬菜交易额近2亿元,农民年增收850万元,村集体年增收30余万元。如今,这里成为宁夏最大的西红柿田间交易市场之一,不仅吸引全国各地百余家收购商入驻,而且为周边200余名群众提供了就业岗位,实现了从“移民弱村”向“西红柿大村”的华丽蜕变。

  位于金凤区黄河东路街道盈南村的盈华商厦,是集购物、娱乐、办公、住宿为一体的综合服务性楼宇,是银川新城地标性建筑。楼里的“引凤创梦”产业集群基地吸引300多家企业入驻,提供的交流平台让企业间通过“上下楼”就能找到“上下游”。

  “我们村现在年集体经营性收入达到近千万元,每年能够给村民发放租金300余万元。”盈南村党总支书记张学全说,借助楼宇经济发展的势头,黄河东路街道党工委先后引入11家“两新”企业,联合社会组织在盈华商厦创建“引凤创梦”基地,通过电子商务、直播推广等营销模式,聚集青年群体大力发展新型产业项目,开拓高新特色产业发展新路径。

  发展是解决民族地区各种问题的“总钥匙”。金凤区紧紧围绕全面建设中国式现代化新金凤,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将民族团结融入新发展格局和共同富裕大局,贯穿产业发展、城市建设、民生事业现代化全过程。通过实施各类城建项目、城市绿化项目等,建成综合性公园、湿地公园、“口袋公园”68处,创建市级园林小区85个,城市“三绿”指标居全市首位。

  围绕“楼宇经济+数字经济”“楼宇经济+医疗康养”“楼宇经济+教育培训”等7个产业方向,金凤区进一步谋划产业规模、产业结构、产业布局,紧跟银川建设“算力之都”的鼓点,数字经济产业园提档升级,一大批算力应用项目紧锣密鼓推进。随着西部数谷智算产业研究院项目推进,金凤区引进了院士、博士工作站以及国家实验室创新项目,用数字经济研发叩响新质生产力的大门,让经济高质量发展提质加码。

  聚焦宁夏“六新六特六优”产业布局,金凤区在产业培育工作中探索新质生产力拓幅扩面的“密钥”。在金凤区,既有共享、小巨人、威力传动等一批“单打冠军”,又有自治区首批数字经济示范园区坐阵阅海湾领航新经济;既有宁夏沃福百瑞枸杞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带货出海”,又有葡萄酒产业统筹城乡高质量发展;既有标准化蔬菜育苗基地、国家级奶牛标准化养殖场,又有现代化的健康养老产业和“城市微度假·新鲜在丰登”“金星味集”等乡村旅游品牌……新质生产力的蓬勃朝气,刷新着金凤区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速度,更有活力的经济形态正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

  画好团结“同心圆”,凝聚发展“向心力”。2023年,金凤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62.1亿元,共同富裕的经济基础不断夯实,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5.2万元、1.8万元,经济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各族群众。

  民生为本,用欢声笑语书写新时代的“幸福密码”

  社区是城市治理的最小单元,一头连着党和政府,一头连着千家万户。金凤区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等社会事业,不断提升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社区居民进行文艺演出排练。 章音頔摄

  居安家园社区“一老一小”的幸福生活,从一顿美好的早餐开始。一个肉包子1.2元,一碗小米粥0.8元……60岁以上老人在社区食堂享受的优惠让人羡慕。早上,老年人带着孙子在社区食堂用完早餐,再将其送到托育中心,自己到健康运动中心做理疗,午饭照旧在社区食堂解决……

  如今,为老服务更高端、为小服务更科学,“未来社区”率先来到居安家园社区,居民享受到了专业化品质化的服务。自长城中路街道七子连湖社区、满城北街街道居安家园社区被自治区确定为“未来社区”试点后,黄河东路街道通福家园社区、北京中路街道民生花园社区又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列为“完整社区”建设试点。“幸福金凤”品牌,因为“未来社区”和“完整社区”的试点建设走上新台阶。

  与公共服务结合,从兜底保障迈向优质共享。目前,金凤区新改扩建教育项目7个、新增学位6930个,累计建成中小学、幼儿园152所,成功举办“丝绸之路经济带+沿黄”省会城市教育协作峰会,获评自治区“互联网+教育”示范区。

  求医问药、健康理疗、科普培训……在丰登镇卫生院,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的专家,通过远程会诊为村民诊疗;在满城北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从0至6岁儿童到孕产妇,从老年人到慢性病患者,“健康金凤”品牌惠及千家万户。

  如今,金凤区成立医疗健康集团、紧密型医联体管理委员会,医疗卫生机构增至49家,“互联网+医疗健康”远程门诊实现全覆盖,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建设覆盖率达100%,获评“全国健康促进县”“全国医养结合示范县区”。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走进金凤区审批服务管理局,“综合窗口”改革的赞誉之声迎面而来。在已上线“一业一证”的基础上,金凤区围绕48项企业、群众办事需求高、代表性强的“一件事”,推出本级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清单,将提升政务服务打造成为金凤区“引凤创梦”创新创业服务品牌。积极搭建创业培训、服务等平台,落实就业政策扶持,面向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困难人员、失业人员等就业重点群体开展免费职业技能培训。紧扣“高质量充分就业”主题,金凤区2023年组织开展各类招聘活动43场(期),提供岗位4821个,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296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0321人。

  金凤区积极推进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创新推进“民族团结+治理共融”,深化“一核三联五治五化”治理模式,搭建家门口议事平台42个,形成“小巷管家”等基层治理品牌39个,揭牌成立自治区首家新业态新就业群体法律服务工作站,村(社区)法律顾问实现全覆盖。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金凤区坚决扛起“首府核心之地当有首倡之为”的政治担当,以更高站位、更实举措、更严标准,持续提升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新高度、展现交往交流交融新气象、谱写共有精神家园新篇章、呈现共同走向现代化新局面,为加快建设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环境优美、人民富裕的美丽新宁夏作贡献,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再谱金凤华章。

  (本文图片除署名外,均由金凤区委统战部提供)

(编辑:马永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绿色转型,节能攻坚——2024年全国节能宣传周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
  • 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2023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
  • 收藏!党史学习教育系列评论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