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草原擘宏图 团结奋进向未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打造“一廊一带四个基地”,促进共创共建共享
来源:中国民族报 郑涵月 文/图 发布日期:2024-09-03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这里是各民族守望相助的沃土,“三千孤儿入内蒙”“红色文艺轻骑兵”“草原红书包”等团结佳话,诉说着一段段动人的故事;

  这里是多民族互嵌交融的热土,北魏长城、金长城、元上都遗址等历史遗迹,见证着多元一体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历史;

  这里是祖国“北大门”的“主力守门员”之一,北与蒙古国接壤,在1103公里的边境线上,每一座蒙古包就是一座哨所,每一位牧民就是一位哨兵。

  这里是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有着厚重的历史、美丽的草原,更有110余万各族群众延续着共同团结奋斗的光荣传统。近年来,锡林郭勒盟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以打造“一廊一带四个基地”为切入点,在思想引领、强边富民、增进认同上下功夫,扎实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着力推动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凝聚磅礴力量。

  “一廊”——共创共建模范长廊

  从最西端的额仁淖尔,到最东端的宝格达山,长达千余公里的边境线上,二连浩特市、阿巴嘎旗、苏尼特左旗、苏尼特右旗、东乌珠穆沁旗5个沿边旗(市),携手建起一条以“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为主题的民族团结进步共创共建模范长廊,促进边境繁荣发展、边民团结幸福、边防安全稳固。

  初秋的早晨,东乌珠穆沁旗嘎达布其边境派出所“马背警队”的骑警敖都,骑上他的警马“初心”,奔向草原深处,和同事们一起巡边踏查。此时,护边员们也赶着牛羊,踏上巡边之路……

  嘎达布其边境派出所教导员王金坡介绍“马背警队”情况。

  嘎达布其边境辖区地形复杂,尤其到了冬季,大雪封路、车辆人员被困、牲畜丢失等情况时有发生。牧民常说:“夏天草原有多美,冬天这里就有多冷。”2019年6月,8名民警、8匹警马组成“马背警队”,走进草原深处“车走不通的地方”巡边踏查,并沿途保护着草原的生态环境。

  26岁的敖都是东乌珠穆沁旗人,2019年大学毕业后加入“马背警队”。对他来说,“守边亦是守家”。“我用两三个月时间学会了骑马,摔过好几次,有一次比较严重,被马拖拽着走了100多米。但我不怕疼,养了一个星期就继续巡边。”敖都说。

  去年冬天突降暴雪,敖都和同事骑马来到护边员孟克朝鲁的家,帮他清扫积雪,送上采购的物资。“大雪埋住了路、封住了门,护边员出行、放牧不方便,我们为护边员做好保障,也是守边。”敖都说。

  47岁的牧民孟克朝鲁,一家4口人居住在乌珠穆沁草原深处。顺着他家往后,不到500米便是中蒙边界。他们家世世代代扎根在这里,守护在这里,是时刻在岗的“哨兵”。

  作为优秀护边员,孟克朝鲁一旦发现巡视范围内有特殊情况,便及时上报给嘎查党支部、苏木党委、边境派出所、边防部队。“这些年,从没有一起偷渡等违法行为发生,偶尔有游客误入边界,我们也会及时引导。”孟克朝鲁说。

  在推进边境地区筑牢模范长廊安全屏障建设中,锡林郭勒盟组建了由1123名牧民群众组成的护边员队伍,5个边境旗市分别编建105人边防民兵连,31个边境苏木乡镇分别编建30人边防民兵排。

  同时,锡林郭勒盟创新打造“草原枫桥”社会治理品牌,整合警民联合工作站、蒙古包警务室、护边员之家、边境堡垒户等治理力量,成立312个“护边驿站”,依托综治“乌日特(蒙古语,意为‘驿站’)”、草原“110”、“马背警队”等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维护边境安全稳定。

  锡林郭勒盟的“平安密码”,还在于民警、护边员、嘎查干部积极开展宣传教育工作,主动带领周边群众发展产业、整治环境,助力基层治理和乡村振兴。

  前不久,一堂特殊的“思政课”在全国人大代表、东乌珠穆沁旗嘎达布其镇尚都嘎查委员会委员额尔敦达来家举行。民警、护边员、牧民代表、少先队员等100余人在“石榴讲堂”中,共同上了一堂“铸牢”课,深刻体悟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升国旗,是这堂课的一个重要环节。苍茫的草原上,五星红旗伴随着雄壮的国歌声冉冉升起。“升国旗对我们来说,是无比庄严的时刻。我们这里的农牧民,家家户户都从心底里感恩祖国、感恩党。”额尔敦达来说。

  一次次升起的国旗,寄托着边陲百姓的家国情怀。自东乌珠穆沁旗开展“国旗耀边关”铸魂工程、“在国旗下成长”等系列主题活动以来,各族群众爱党爱国的热情更加深厚。

  “一直以来,我们以深化宣传教育凝聚模范长廊强大合力,开展多样化活动,借力全媒体平台,开设‘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等专栏,依托‘红书包’志愿宣讲服务队等载体,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实现边境地区干部群众教育培训全员化、常态化、长效化。”锡林郭勒盟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以来共开展理论宣讲、专题学习、知识竞赛、主题征文等系列活动数千场,覆盖干部群众22万余人(次)。

  天刚亮,东乌珠穆沁旗哈日阿图嘎查的额吉音高毕活畜交易市场忙碌起来,商贩的吆喝声、车辆的嘈杂声与牛羊的叫声交织在一起。

  在锡林郭勒盟,畜牧业不仅是传统产业、基础产业,更是富民产业、特色产业。哈日阿图嘎查采取“党支部引领+合作社经营+交易市场运作”的模式,带动嘎查集体经济和牧民共同增收。“自额吉音高毕活畜交易市场开市以来,带动牧民增收1200多万元。”哈日阿图嘎查孟克巴图说。

  近年来,锡林郭勒盟深入实施兴边富民行动,统筹兴边富民行动资金、少数民族发展资金、对口支援资金等,在边境旗市实施“智慧广电”固边工程、嘎查牧区电网巩固提升工程和安全饮水、农牧业生产、人居环境整治等民生工程,发展边境地区特色产业,夯实模范长廊物质基础,提升边境地区各族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一带”——建设共享示范带

  搏克、射箭、赛马等传统体育竞技项目轮番上演,美食品鉴、民族服饰秀、非遗体验等活动带来沉浸式体验,游客们与乌兰牧骑演员一起跳舞、唱歌,享受着盛夏草原的欢乐……7月14日,“相约草原·遇见那达慕”内蒙古自治区第34届草原那达慕在美丽的锡林河畔举行,10万名游客和当地群众直呼“过瘾”。

  

  7月14日,“相约草原·遇见那达慕”内蒙古第34届草原那达慕在锡林郭勒盟开幕。图为开幕式现场。

  “手拉手”嘉年华晚会上展示才艺、增进了解,制作水墨漆扇过程中互助协作、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寻访护边员和“马背警队”、聆听守边故事……7月27日至31日,由锡林郭勒盟民委、盟团委联合主办“红领巾爱祖国 石榴籽一家亲”研学实践交流活动中,锡林郭勒盟的少先队员代表们,与来自贵州贵阳市、内蒙古乌海市等地的80余名少先队员一起,度过了活动丰富、收获满满的5天时光,在心中种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种子。

  “此次活动,不仅收获了宝贵的经验,还拓宽了视野、结识了好友。”锡林浩特市第十二小学学生郭淼说,“更重要的是,我们深刻体会到56个民族凝聚在一起就是中华民族共同体。”

  一场场丰富多彩的活动,推动着“三项计划”落地见效。而在大大小小的基层社区,各族居民“百家成一家”,续写着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动篇章。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时来到锡林浩特市楚古兰街道爱民社区,提出“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全力为群众排忧解难”。

  牢记总书记的嘱托,爱民社区不断提升社区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组建了科普宣传、消防志愿、巾帼志愿等8支志愿者队伍组成的“红石榴志愿服务队”,为居民办实事、做好事,进一步提升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我们的便民服务大厅将便民服务由原来的35项提升至72项,而窗口却由原来的14个缩减至2个,居民办事更便捷了。”说起这些年社区的新变化,爱民社区党委书记、主任李佳滔滔不绝,“社区还建起了‘石榴情’健康站、惠民超市、统战之家、民族工作之家等,为各族居民搭建交流平台。”

  “满族居民张红灵身有残疾,邻居大姐毛红文照顾了7年;70多岁的李艳琴阿姨组建广场舞队,坚持10多年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社区居民互帮互助的故事讲都讲不完!”李佳说。

  “在各个社区、养老园区,我们积极打造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试点,着力构建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让各族群众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锡林郭勒盟民委相关负责人说。

  东乌珠穆沁旗阿音奈养老园区的老人们颐养天年,生活丰富多彩。

  在安定团结的沃土上,锡林郭勒盟针对非边境民族地区实际,在锡林浩特市、西乌珠穆沁旗、镶黄旗、正镶白旗、太仆寺旗、正蓝旗、多伦县、乌拉盖管理区积极探索“民族团结+”工作模式,建设民族团结进步共享示范带——

  打造“民族团结+文旅融合”品牌。依托优美自然风光和特色文化资源,把旅游业打造成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平台。推出锡林郭勒草原红色之旅和精品旅游线路,与赤峰市、乌兰察布市以及河北省张家口市、承德市合作开发“坝上旅游一体化”项目,优化与兴安盟、通辽市开展内蒙古东部六旗县旅游项目,让各族群众在旅游中感受祖国辽阔壮美的自然风光,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打造“民族团结+传统文化”品牌。将彰显民族团结理念的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创新融入各类文化馆所、景区景点、街区街道中,建成主题展馆、基地、公园等38处。编纂《锡林郭勒4个“100”口述史》,由100位牧民、100位老干部、100位知青、100位“国家孩子”讲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故事,赓续民族团结的基因。

  为发挥示范引领、以点带面作用,锡林郭勒盟在民族团结进步共享示范带沿线,积极打造示范点位。如,充分挖掘牧民搬迁为国防、生产建设兵团支援边疆等史实资料,积极开展军地共建,打造“兵团岁月”陈列馆等示范点;利用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明安图观测基地独特优势,构建“天文科普+民俗体验+休闲娱乐”三位一体的“草原天眼”示范点;依托察哈尔盟第一党支部纪念馆、察哈尔抗战遗址(山西会馆)、贝子庙中共锡察巴乌工委旧址等革命遗址,讲好红色故事,打造传承红色基因示范点。

  截至目前,示范带沿线共计打造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点位160多个。一个个亮点鲜明、特色突出的示范点位,如同一粒粒闪亮的珍珠,镶嵌在示范带沿线,成为锡林郭勒盟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四基地”——打造教育实践基地

  历时一个月的“到人民中间去——2024年内蒙古自治区乌兰牧骑月” 活动近日落下帷幕。全区75支乌兰牧骑走到人民中间,开展惠民演出942场。活动自6月17日启动以来,全区各支乌兰牧骑无惧偏远酷暑,进农村牧区、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事业单位、进厂矿、进边防部队,所到之处,赞誉满满。

  乌兰牧骑,蒙古语原意为“红色的嫩芽”,后被引申为“红色文艺轻骑兵”。1957年6月,第一支乌兰牧骑在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草原上诞生。

  “还记得那个时候,我们与老额吉一起一针一线地绣队旗,下乡演出时,我们和牧民们一起唱、一起跳,还帮他们喂牛羊。演出深受广大农牧民欢迎,乌兰牧骑模式后来在全区推广开来。”乌兰牧骑建队队员荷花老人回忆道。

  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给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的队员们回信,勉励他们继续扎根基层、服务群众,努力创作更多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的优秀作品。乌兰牧骑的名字传遍了全国。

  67年的印记,在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展馆里具象展现,煤油灯、理发推、医疗箱等老物件无声地诉说着乌兰牧骑的光辉历程。

  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展厅始建于2007年,2017年重新布展。2024年搬迁新址,更名为乌兰牧骑展馆。新展馆面积2000平方米,以《深情系北疆·岁月映关怀》《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以天为幕布·以地为舞台》《为人民服务·为人民放歌》《永远跟党走·奋进新时代》5个篇章陈列了200余件实物。

  “这座展馆记录了乌兰牧骑几代老队员用信念和汗水写就的红色故事。传承到我们这一代,我们立志要创作更多好作品,讴歌新时代,为展馆增添属于这代人的红色章节。”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队长扎那说。

  乌云格日勒夫妇参观“国家的孩子”主题展览。

  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锡林郭勒盟充分发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精心打造分别以“守望相助”团结奋斗、“红色文艺轻骑兵”乌兰牧骑、“草原之子”廷·巴特尔、“三千孤儿入内蒙”为载体的4个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振奋各族人民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精气神。

  每一个基地,都是一座展馆,都凝缩着一段历史、传承着一种精神。8月13日,以“三千孤儿入内蒙”为载体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在苏尼特左旗落成。同时,“国家的孩子”主题展览正式开展。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遭遇了严重自然灾害,上海、江苏等地食品严重短缺,在党和国家的关怀下,上海及周边地区近3000名孤儿被送往内蒙古抚养,他们被称为“国家的孩子”。苏尼特左旗是最早接收“国家的孩子”的地区之一,当时共接纳“国家的孩子”170名。

  67岁的乌云格日勒和丈夫莫日根来到主题展览,他们都是“国家的孩子”。看到陈列的“自制奶瓶”和草原额吉的雕塑,乌云格日勒触景生情,不禁红了眼眶。“额吉就是用这样的奶瓶喂我,她把全部的爱都给了我。”乌云格日勒说。

  而乌云格日勒也把爱回馈给草原。青年时期,她是草原上的“铁姑娘”,当过民兵,也是养牛羊的能手。如今,她加入了“国家的孩子”爱心协会,帮助弱势群体,也加入到非遗毡绣的传承中。展厅里的毡绣作品《一叶红船映初心》,蕴含着她一针一线绣出来的心血。

  “国家的孩子”主题展厅采取“展览+互动”的方式,为观众带来耳目一新的观赏体验。推出“媒体互动区”,整体上形成主题展、专题展、互动区为一体,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动静结合的格局。

  “我们在展厅内专门设计了互动屏,除了日常播放主题影片等功能,现场的观众可以在互动屏上留言,也可以选择祝福语,选定的祝福都会即时投射到屏幕上。”苏尼特左旗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那顺乌日图说。

  爱民社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验室里展示的居民剪纸作品。

  以“守望相助”团结奋斗、“草原之子”廷·巴特尔为载体的两个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同样深受各族群众喜爱。据介绍,目前,4个基地累计接待全国各地学习团队、各族干部群众11万余人(次),教育引导各族群众传承伟大民族精神,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和边疆安全。

  “今后,我们会持续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滴灌式’‘互动式’等方式融入到各族群众的生产生活中,聚焦有形有感有效,以用心用情的举措,特色鲜明的载体,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切实推进创建工作多点开花、提质增效。”锡林郭勒盟民委相关负责人说。

(编辑:马永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绿色转型,节能攻坚——2024年全国节能宣传周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
  • 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2023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
  • 收藏!党史学习教育系列评论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