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榕江县:走好“村超”路 迈向现代化 |共同现代化
来源:中国民族报 丛蓉 发布日期:2024-10-18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7月20日晚,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第二届“村超”联赛总决赛在万众瞩目中落下帷幕。这场包含了足球、歌舞、美食等元素的赛事狂欢,给八方游客留下了深刻印象。

  榕江县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县,有33个民族,总人口38.5万人。“村超”作为一项火遍网络、火出国门的乡村足球赛事,自开展以来,累计吸引游客1225.9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35.34亿元。

  今年5月,国家民委印发“共同现代化试点名单通知”,支持贵州省榕江县等15个市、县开展共同现代化试点。榕江县抢抓试点机遇,积极探索和实践中国式现代化的榕江模式,通过体育赛事、民族文化、乡村旅游、农产品销售和县域经济的融合发展,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2024年贵州“村超”总决赛现场。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摄

  “村超”催生“超能经济”,让各族群众在增收中得到实惠

  晚上11点,当天比赛全部结束,吴女士走出球场,一排排弥漫着烟火气的摊位,让她不由得停下脚步。在一家卷粉铺子前,她大快朵颐,直呼过瘾,“观赛事、赏非遗、品美食,榕江县域文旅越来越有吸引力了。”吴女士感叹道。

  榕江县忠诚镇乐乡村村民龙跃波是一名返乡创业人员,今年他把自己的房子改造成了民宿“乡贤居”,妻子在家做起了蜡染加工。他说:“‘村超’的火爆,给我们带来了新的发展方向,特别是假期的时候,房间供不应求,有时候还接一些家庭团和研学团,收入比之前多了很多。”

  榕江将足球赛事与民族节庆活动相结合,在“超好吃”“超好住”“超好行”“超好游”“超好购”“超好玩”等多个领域大力推动“超能经济”发展,激发乡村发展活力和群众内生动力。

  硬件设施方面,榕江在“村超”周围设置了6个美食区和300多个农特产品摊点,县城新增餐饮市场主体216家、新增各类市场主体4193户;贵州村超酒店和特色民宿相继建成,榕江酒店数量达到358家,床位数量达到10845个,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身穿苗族蜡染服饰亮相“村超”而爆火的“村超爷爷”杨老赶,来自榕江县兴华水族乡摆贝村。自“村超爷爷”走红以后,摆贝村抢抓机遇,打造蜡染和刺绣等非遗产业。村里的年轻人陆续回乡创业,摆贝村告别“养在深山人未识”,一跃成为榕江新的文旅打卡地。

  目前,榕江线下的农特产品展销区和村超专营店,以及线上的农产品村超商城和“村超甄选”线上专营店,都在大力推广当地特色产品。今年以来,榕江30家农特产品主营店的销售额达到了1.01亿元。同时,榕江也通过“我要上村超”“带着非遗来村超”等各种活动,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参与其中,为当地带来了新的活力和机遇。

 

  摆贝村立足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将传统“老”手艺转化成为炙手可热的时尚“潮品”,助推文旅商产业融合,帮助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和增收。图为蜡染非遗传承人姜老本(右)在摆贝村非遗工坊里直播销售产品。李长华摄

 

  “村超”带动“超大舞台”,让各族群众在广泛交往交流交融中凝聚共识

  “村超”开赛以来,1183场足球赛的举办,吸引了超过300支贵州省内外和国际球队来到“村超”球场。通过足球赛事,榕江搭建起与全国各地乃至海外的交流桥梁,实现了以体搭台、文化唱戏,各族群众、各地游客共享体育赛事,共赴文化盛会,共搭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大舞台。

  “村超”赛场没有广告,只有“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各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等醒目标语。赛事举办期间,各地游客慕名而来,营造了“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浓厚氛围,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四个与共”“五个认同”等理念不断深入人心。

  “村超”之后,球场成为孩子们最喜欢的地方,他们在这里种下了梦想和民族团结的种子。“我妈妈跟我说,我们要像石榴籽一样抱在一起,要团结、要相互帮助。”平永队年仅11岁的小教练杨晨鑫指着球场上的标语说。

  青少年的参与为榕江“村超”注入了新鲜血液。今年6月10日,第一届全国“班超”友谊赛在榕江开赛,来自西藏日喀则市上海实验学校珠峰雪鹰队与榕江县青少年班超代表队共同打响揭幕战。赛前,两队学生互送哈达、彩带等纪念品。珠峰雪鹰队队员旦增多吉激动地说:“非常喜欢‘村超’氛围,来自四面八方的兄弟聚在这里,一起踢球、一起唱歌、一起跳舞,我要把‘村超精神’带回西藏,把‘珠峰精神’留在‘村超’。”

 

  “村超”激发“超级流量”,让各民族在构筑共有精神家园中共享文化盛宴

  “村超”开赛以来,获得央视新闻、新华社、《人民日报》、人民网等中央主流媒体和重要新闻网站刊播稿件超700条,“村超”话题网络综合浏览量超850亿次,已成为中国乡村现象级赛事。

  随着“村超”的火爆出圈,榕江县的朋友圈也不断扩大。“没想到一个小小的县城,一个小小的球场,竟然可以让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这里交相辉映,让我们在现场感受到中华五千年的文明,真的太震撼了!”来自成都的游客罗先生激动地说。

  “清华国际青年对话贵州行”活动中,来自美国的青年代表戴安娜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说道,“在过去两天的实践中,我探索过这里的民族文化、传统服装,还有当地非常好吃的食物,我乐在其中。”

  榕江足球赛场成为各民族“大交往、大交流、大交融、大团结”的大舞台,推动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全国各族群众带着各自的民族文化和传统节目纷纷亮相,藏族锅庄舞、蒙古舞、川剧变脸、舞龙舞狮等传统节目在“村超”赛事进行表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生动地展现在了大家眼前。

  “自从有了‘村超’,大家的凝聚力更强了,晚上大家自觉聚起来为自己的球队排练舞蹈、策划加油方式,打麻将的人少了;有些矛盾几十年的邻居,一起排舞一起搞啦啦队,矛盾也自然而然地化解掉了。”榕江县古州镇龙泉井村啦啦队队员龙成勇说,通过足球赛事,各族群众加深了了解,增进了感情。

  黔东南州文体广电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10月,贵州“村超”还开展了“一带一路”村超友谊赛暨贵州—粤港澳大湾区足球友谊赛。这些赛事的举办,旨在将贵州“村超”足球场建设为世界上最活跃的足球场之一,同时探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基层的有效实践。

  贵州“村超”赛事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多样化的观众群体。榕江县“村超办”主任高松曾谈道:“‘村超’赛场有30%的人来看球,30%的人来看民族文化,30%的人来品尝美食,10%是来寻找快乐的。”无论为何而来,球场都凝聚着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高度认同。

  作为一场全民共建共享的体育盛宴,“村超”为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现代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有益的乡村实践。

 

 

(编辑:程艳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最是民族团结奋进时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重要讲话
  • 绿色转型,节能攻坚——2024年全国节能宣传周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