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通大学“一站式”学生社区“同心圆”民族团结工作室(以下简称“工作室”)于2019年由陕西省委教育工委、陕西省民宗委、西安交通大学共同挂牌设立。工作室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传承和弘扬“西迁精神”,发挥教育部首批“一站式”学生社区试点建设高校优势,将学生社区打造成为党建引领民族工作的前沿阵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特色高地、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示范基地、各族师生交往交流交融的生活园地。今年9月,工作室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荣誉称号。
在工作室开设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验课堂上,学生们展示作品。西安交通大学供图
1956年,为响应党和国家号召,交通大学(今西安交通大学)师生员工从黄浦江畔迁至渭水之滨,投身祖国的西部建设。在筚路蓝缕、艰苦奋斗的历程中,西安交大人形成了“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的“西迁精神”。2020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西安交通大学考察调研时,勉励广大师生大力弘扬“西迁精神”,抓住新时代新机遇,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在新征程上创造属于我们这代人的历史功绩。
近年来,西安交通大学全体师生牢记嘱托、勇担使命,厚植家国情怀,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教学育人全过程各方面。在这一背景下,西安交通大学“一站式”学生社区“同心圆”民族团结工作室应运而生。5年来,工作室已经发展为由60名各族教师、百余名各族学生组成的大家庭。
工作室多措并举,致力于打造“专家+辅导员+朋辈”的多元立体、协同联动的工作队伍。
为加强理论指导,工作室聘请多学科领域知名专家学者15人,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培训、学术沙龙等32期,承办陕西高校民族工作骨干培训5期,辐射带动全省高校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
依托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研修中心(西安交通大学),工作室累计为高校培训各民族专职辅导员600余名。“这些培训课程使我掌握了更多做民族工作的方法和艺术,我将用心用情陪伴引导青年学生成长成才。”辅导员托合提·艾海提表示。
工作室还致力于拓展朋辈互助队伍,遴选学生骨干成员200余名,广泛开展科研实践、学业互助、志愿服务等系列活动,形成“一人带动一批、一批影响一届”的辐射效应。工作室联合共青团陕西省委成立“同心圆”青少年实践教育基地,连续多年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提供陪伴式学习辅导。
来自新疆的艾赛提·吾马尔江在西安经营着一家馕店,平时无暇顾及子女学习。在工作室志愿者陪伴辅导下,他的两个孩子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水平快速提升,很快融入学校、班级,大儿子在学校还担任班长和足球队队长,小儿子获评西安市“优秀少先队员”“新时代好少年”。
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工作室老师精心备课,开设《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等5门通识课,在学生社区开设《青年领导力培养》《网络媒介素养提升》等19门综合能力课程。组建“攀登计划·民族团结专项”社区辅导团,连续5年助力民族预科生全员实现思想政治和学业水平双达标。
入学之初,维吾尔族学生布阿依仙木学习遇到困难,经过“攀登计划·民族团结专项”社区辅导团的帮扶,她重获信心,成功转入心仪的临床医学专业,毕业后回到家乡新疆阿克苏,快速成长为当地医疗卫生系统的骨干。
为让互联网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最大增量,工作室拍摄《唱支山歌给党听》《一起向未来》等微视频,展现各族学子同心向党、立志报国的风采,点击量超10万次;围绕国家重点实验室技术前沿成果,拍摄“国之大者”系列宣传视频,引导学生树立科技报国理想;依托“西迁博物馆虚拟展”“中华民族共同体古籍数字展”等资源和平台,引导学生在互动中与文物“对话”,不断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工作室积极为各族学生搭建社会实践的广阔平台,推动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近5年来,共组建830余支社会实践队伍,建立80多个社会实践基地,组织学生赴全国16个省(区、市)开展“走中国青年知识分子成长的正确道路”等实践活动,行程近2.5万公里,覆盖各族学生3000多名。
“西北高校青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讲联盟”是工作室积极参与筹建的一支社会实践队伍,共组织学生骨干举办100余场青年宣讲活动,超过5万人到场聆听,线上受众超过500万人(次)。
在云南施甸雷打树小学的一次宣讲活动中,一名小学生感言:“我原来以为奉献就是把自己的东西给别人,听了这节课,我知道了奉献是把自己的一生献给国家,为人民服务。”
工作室举办了全省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交流展演、“多彩风味·同心共享”学生社区文化嘉年华等活动,组织学生赴中共一大会址、井冈山、延安等地,开展“重走革命道路,赓续红色血脉”研修活动等,引导学生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弘扬伟大民族精神,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