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山南:让民族团结之花在雅砻河畔绽放
来源:新华社 杨帆 发布日期:2024-12-08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我们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地拥抱在一起,相互尊重、相互帮助,才能拥有现在这样的幸福生活。”来自山南市加查县冷达乡共康村的藏族小朋友达瓦扎西说。

  在共康村,生活着汉族、藏族、土族、珞巴族等多民族群众。过去,村里老弱病残等丧失劳动能力人口占总人口57%,加上外出务工等因素,许多家庭劳力不足。

  为解决这一难题,村集体曾组织村内富余劳动力形成村互助组,帮助劳动力不足家庭料理农活,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作用,对相关家庭进行帮扶,并为群众提供外出务工信息。冷达乡乡长次旦扎西介绍,2023年,共康村经济总收入3970.8万元,村民人均收入17316元,在发展致富的道路上用互助帮扶书写着民族团结共进的新篇章。

  

  山南市加查县冷达乡共康村和谐大道

  今年,共康村被列入《第三批西藏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县(区)、模范单位和第二批西藏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拟命名名单》中的模范村(社区),成为山南市促进民族团结的一个缩影。

  多民族互嵌式社区的和谐稳定离不开基层治理的有效开展。电线乱、收费高……一系列群众关心的民生小事正在通过山南市乃东区红星社区的“邻里下午茶”等议事论事机制得到进一步解决。

  红星社区书记晋美旺久表示,依托社区大党委,红星社区将民族团结融入基层治理,目前已与市委统战部等20个单位形成联结,以“群众点单、社区派单、共建共驻单位接单”模式解决散户区群众“微心愿”,自去年9月起,共商讨、解决群众实际问题10余件。此外,社区建设的青年人才驿站、红“新”驿家、梦想书吧、运动小站(社区咖啡)等“六空间”也正通过全方位服务,不断丰富着社区各民族群众的日常生活,进一步推动了城市民族工作。

  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增进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必由之路。山南市委常委、统战部长丹增介绍,目前山南市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正在不断深化,鼓励少数民族干部群众到内地接受教育、就业创业、经商务工,全年与兄弟省市开展双向交流2万余人次。

  据悉,截至目前,山南市已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全市共有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模范集体14个、模范个人22名,自治区级民族团结进步表彰模范集体151个、模范个人250名;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单位)12个,教育基地1个,创建自治区级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县区(单位)159个。

  如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宣传教育仍在山南各地持续开展。

  琼结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馆于今年正式开馆,该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从“历史见证骨肉亲”“精神指引团结心”“文化凝聚民族魂”“时代召唤复兴梦”四部分阐释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和多元一体的民族观。

  在山南拉玉乡,已有400多年历史的强钦庄园,如今经过古建活化利用,变成当地公共文化服务中心,讲述着民主改革65周年以来西藏翻天覆地的变化和各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历史。

  

  安饶镇小学学生正在上课。

  走进山南安饶镇小学的同心筑梦文化园,我国各民族的简介牌立在道路两旁,来自不同民族的“小小讲解员”介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录播教室的“空中课堂”,学生正在和湖南常德的课堂进行直播连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种子正在稚嫩的朗朗读书声中生根发芽。

 

 

(编辑:马永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重要讲话
  • 绿色转型,节能攻坚——2024年全国节能宣传周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
  • 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2023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