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中华丨那些绝美的爱情古诗词,哪一句最戳中你?
来源:“道中华”微信公众号 王颖仪 发布日期:2024-12-09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道中华”微信公众号 >>阅读原文

 


             

  12月4日,作家琼瑶被发现在家中离世,终年86岁。琼瑶曾用她那灵动的笔,写下了一段段令人心动的爱情故事,牵动着读者们心底敏感的情愫。

图片

  ▲琼瑶。(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关于爱情,张先说:“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这句诗后来被琼瑶巧妙地化用为她的书名;苏轼说:“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汤显祖有云:“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爱情究竟是什么?是生理的吸引还是心灵的共鸣?是人性之本能还是文明的创造?是理性的纯粹抑或感性的必然?

  不止琼瑶,千百年来的中国文人,在诗、词、曲和小说中,写下了无数关于爱情的答案。

  《上 邪》

图片

  这是汉代乐府诗中的经典篇章,作者已佚,却不难看出千年前的女子面对爱情时超乎常人的坚定与勇气。

  “上邪”意为“天呐”,也就是说,这位忠贞不屈的女子,正在用和上苍发誓的方式,证明自己对爱情的矢志不渝。

  短小急促的诗句像极了她的声声呐喊,在她看来,她的爱情永远不会破裂和消失,除非山平了、江干了,冬日里雷雨阵阵,夏天里大雪纷纷,天与地合而为一。

  她的比喻一桩比一桩不可思议。而这些根本不可能实现的自然现象都被她当作“与君绝”的条件,无异于说“与君绝”是绝对不可能的,自己只会和“君”永远地相爱下去。

  这是极富浪漫主义色彩的宣言,其间的爱情欲火犹如岩浆喷发不可遏制,气势雄放,激情逼人。全诗虽未对主人公的形象进行刻画,但一个情真志坚,忠贞刚烈的女子形象已清晰地站在读者面前。

  《摸鱼儿·雁丘词》

图片

  写下这首词的,就是金元之际被誉为“一代文宗”的元好问。

  彼时只有16岁的他一定不会想到,那喷薄的开篇之问,将深深烙印在后世无数痴情儿女的心上。

  1205年,元好问赶赴并州(今太原)参加府试。途中,他遇到捕雁人正在捕杀一只大雁,而另一只漏网之雁悲鸣不断,盘旋天上不肯离开,最终碰死。

  元好问感念大雁殉情而死的忠贞,于是买下了那两只雁,把它们合葬在汾水河边,将埋葬两只大雁的地方取名为“雁丘”。

  转念,元好问又将自己的震惊和感动,化作《摸鱼儿·雁丘词》中的一问,问自己、问世人、问苍天,究竟“情是何物”?

  全词情节并不复杂,行文却跌宕多变。围绕着开头的两句发问,层层深入地描绘铺叙,有大雁生前的欢乐,也有死后的凄苦,有对往事的追忆,也有对未来的展望。深入细致的描绘加以悲剧气氛的烘托,词人塑造了一对忠于爱情、生死相许的大雁形象,谱写了一曲爱情的悲歌。

  《西厢记》

图片

  崔莺莺的故事源于唐传奇《莺莺传》,在元稹笔下原本是一个女性被始乱终弃的爱情悲剧,后经王实甫改编,张生和崔莺莺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

  在《西厢记》里,张生与相国小姐崔莺莺一见钟情,崔母以门第为由,要求张生进京应试。

  后来张生高中状元,郑恒编造了张生已经另娶的谎言,崔母赖婚,好在最后张生赶来,崔、张终于完婚。

  这则爱情故事中最令人动容的,莫过于“长亭送别”。彼时张生已决定上京赶考,崔莺莺奔赴长亭作宴送别。作者用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两人之间真挚而深厚的爱情,以及因离别而生的无尽哀愁。

  通过“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等曲词,崔莺莺的离别之愁绪渲染得淋漓尽致,她的每一缕情愫都缠绕着哀愁,化作细雨轻拂过读者心田。

  张生的不舍与崔莺莺的深情凝望,字字含情,句句珠玑,如同天籁之音,回响在时空长廊。他们的爱情,虽面临重重阻碍,却依然坚定而真挚,凄苦中不失壮美,令人动容。

  《蝶恋花》

图片

  康熙十六年(1677年),22岁的纳兰性德深夜偶梦亡妻淡妆素服、与他执手哽咽。他久久不能自已,于是将妻子梦中所言“衔恨愿为天上月,年年犹得向郎圆”之句铭记于心,提笔写下了这首词作。

  词的上阕以月为喻,写爱情的欢乐转瞬即逝、恨多乐少。假如爱情能够像满月一般圆满,词人付出再大的代价都在所不惜。其中包蕴了无限的哀伤与怀念,表达了词人对亡妻的真挚爱恋。

  词的下阕写伤逝中的悲痛,燕子在帘间的呢喃更是反衬出了人去楼空和未亡人的孤寂。

  结语处,词人化用“双栖蝶”的典故,表达了他与亡妻之爱情的至死不渝,在无尽的哀悼里,把永恒的爱寄托在化蝶的理想中

  《红楼梦》

图片

  《红楼梦》中,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故事堪称千古绝唱。二人青梅竹马,感情深厚。

  宝玉懂得黛玉的心思,体贴她的多愁善感,总能在她需要时给予安慰;黛玉对宝玉同样情深似海。宝玉生病时,黛玉会守在床边,为他煎药送水;她的眼泪多半为宝玉而流,愁绪大半因宝玉而起。

  然而,他们那份纯真又热烈的爱情却因家族纷争和世俗礼教而历尽坎坷。《枉凝眉》以凄哀的曲调向我们表达了其中的无限悲凉。

  黛玉是美丽不凡的绛珠仙草、是阆苑仙葩,宝玉则是那衔玉而生的无暇美玉。奈何造化弄人,二人两情相悦却终究天人两隔。

  “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这四句深刻揭示了宝黛爱情的虚幻与悲剧性。

  林黛玉因爱情无法实现而枉自悲叹,贾宝玉则因对林黛玉的深深牵挂而徒劳无功。他们之间的爱情就像水中月、镜中花,美丽却虚幻,无法触及,最终只能化为泡影,也给人们留下无尽怅惘。

 

  古人对于爱情的理解和抒发

  通过一字字、一句句流传千年

  感人肺腑,动人心魄

  道中华的朋友们

  提到爱情

  最让你们共情和喜爱的是哪一位文人?

  最令你们印象深刻的是哪一句诗词?

  欢迎在评论区与我们互动留言

  过尽千帆,唯爱永存


  监制 | 闫   永  肖静芳

  审核 | 清   风

  统筹 | 王彦龙

  责编 | 才丽媛

  制作 | 郭欣欣

(编辑:马永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