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赤峰市:念好“深活融”三字诀,让“铸牢”根植青少年心灵丨推动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来源:中国民族报 郭贺 发布日期:2025-04-11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近年来,内蒙古赤峰市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扎实推进“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念好“深、活、融”三字诀,通过深化思政教育、激发创新活力、融合实践载体,打造出一批特色品牌项目,引导青少年厚植家国情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目前,全市累计开展主题活动超700场次,覆盖学校580余所、师生50万余人次,构建起多层次、立体化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网络。

  “深”字筑基:思政教育浸润心灵

  “在思政课上,老师带我们了解各民族英雄的故事,让我明白民族团结的力量有多伟大。”在赤峰二中国际实验学校小学部“石榴花开·籽籽同心”主题班会上,学生吴思贝尔分享了自己的感悟。

  赤峰市坚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娃娃抓起,深耕思政教育、筑牢思想根基,各级各类学校将“铸牢”深度融入学校思政教育体系,依托“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共同体”,建立常态化教研机制。全市每学期组织一次跨学段集体备课,每年开展思政教师专项培训,邀请中央民族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等高校专家授课,累计培训教师2000余人次。

  此外,赤峰市以主题活动强化实践育人。围绕“石榴花开·籽籽同心”“红领巾心向党”等主题,全市开展征文、演讲、手抄报比赛等课外活动200余场次。

  诗声朗朗,礼赞祖国;诵声嘹亮,同心筑梦。前不久,在赤峰市“强国复兴有我·石榴籽心向党”中学生朗诵大赛中,赤峰蒙古族中学学生多兰,讲述了在“结对子”活动中与汉族家庭结缘的故事,真挚的情感打动了现场评委和观众,获得一等奖。

  “活动中,孩子们用诗歌诵读的形式讲述了自己的亲身经历和蕴藏于中华文化经典里的家国情怀,不仅提升了表达能力,更深刻理解了‘中华民族一家亲’的内涵。”大赛评委、赤峰市民委副主任特木尔巴根评价。

  “活”字赋能:创新形式激发活力

  “我和北京的小伙伴一起设计了‘草原与都市’文化手册,他们教我剪纸,我教他们唱蒙古族长调民歌!”在赤峰市与北京市海淀区联合举办的“手拉手”夏令营中,赤峰市红山区第十小学学生其其格兴奋地展示合作成果。这场跨越近千里的交流活动,正是赤峰市“活”字诀的典型实践。

  针对不同年龄段青少年特点,赤峰市分类设计活动形式。在基础教育阶段,通过“结对子”“手拉手”建立学校发展共同体,有效打造“赤子心·石榴情·逐梦行”交流品牌,并与锡林郭勒盟、北京市等地组建“石榴籽”联盟,形成常态化交流机制。

  在高等教育领域,赤峰市针对高校设立“青马·石榴籽”班,通过“专家讲”“大家研”等活动形式,组织学员开展讲解员比赛、演讲培训等活动,引导各族师生进一步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2024年暑期,赤峰蒙古族中学与北京市八一学校联合开展“同上一堂课”活动,两地学生在“云端”共同学习非遗技艺“蒙古族刺绣”,并合作完成一幅象征团结的刺绣作品“石榴图”;赤峰学院“青马·石榴籽”班学员走进元宝山区风水沟镇,开展“民族团结与乡村振兴”主题调研,为当地设计文旅融合方案,并协助村民举办首届“民族团结文化节”。

  “我们通过‘专家讲+大家研+实践行’模式把课堂搬到田野,让孩子们用所学知识服务社会,这才是真正的教书育人、知行合一。”赤峰学院“青马·石榴籽”班负责人银特妮拉说。

  目前,赤峰市各级各类学校通过开展对外交流结对,累计参与打造学校发展共同体64个,依托对外共建关系举办主题活动30余场次。

  “融”字聚力:实践育人厚植情怀

  “扶犁时要稳,播种要均匀!”在敖汉旗小米博物馆实践教学点,赤峰蒙古族中学学生李晓阳在老农指导下,第一次亲手种下谷子。这场融合农耕文化与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研学活动,让500余名青少年在劳作中领悟“粒粒皆辛苦”的深意,更感受到中国传统农耕文化蕴含的智慧。

  赤峰市以“研学+”为载体,形成“研学+基地教育”“研学+爱国主义教育”等模式,打造体验馆、主题公园等市级、旗(县、区)级教育实践基地50余个,依托基地开展“红领巾心向党 石榴花共绽放”等主题活动,形成“基地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志愿服务”多元融合模式,让各族青少年在投身劳动实践、环境保护等志愿服务活动中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在赤峰博物馆,学生们通过VR技术“穿越”到红山文化时期,亲手制作玉龙模型;在内蒙古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物古籍巡展(巴林右旗站)活动中,各族青少年详细翻阅文物古籍,合作完成“文物古籍猜谜”等互动游戏;林西县充分发挥“共建联创促广泛交往 携手‘童’行促互研互学”红领巾研学品牌作用,让来自林西县、翁牛特旗的120余名少先队员在玉米皮手工展艺馆近距离感受非遗技艺的独特魅力,在相互交流中增进友谊。

  志愿服务也成为落实“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的重要抓手。2024年暑期,赤峰市与满洲里市联合开展“玉龙故里研学行·籽籽同心共筑梦”活动,两地200余名青少年共同参与草原生态保护行动。

  “团结就是力量,守护祖国需要每个人的努力。这句话我会铭记一生!”参加活动的满洲里市第七中学学生王梓涵在日记中写道。

  “深、活、融”的一系列实践结出丰硕成果:在赤峰,各级各类学校思政教育覆盖率提升至100%,跨区域交流活动频次年均增长30%,教育实践基地接待量突破10万人次,促进了各族青少年广泛交往交流交融,为赤峰市成功创建为第十一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作出了积极贡献。

  “我们将继续深化‘三字诀’内涵,推动‘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向纵深发展。”赤峰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民委主任谢艳丽表示,下一步,赤峰市将联合更多地方建立“研学走廊”,开发数字化资源共享平台,让各族青少年在共学共进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青春力量。

(编辑:马永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最是民族团结奋进时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重要讲话
  • 绿色转型,节能攻坚——2024年全国节能宣传周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