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广西涠洲岛基础设施的日益完善和海洋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慕名而来的游客络绎不绝。图为涠洲岛南湾老街附近的渔船码头(1月18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金皓原摄
今年6月8日是第17个“世界海洋日”和第18个“全国海洋宣传日”,主题为“保护海洋生态系统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海洋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完善促进海洋经济发展体制机制。”
广西约有4万平方公里海域、1600多公里大陆海岸线、600多个海岛、10多个港湾,发展向海经济具有天然优势。2023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考察时强调:“解放思想、创新求变,向海图强、开放发展,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广西篇章。”广西各族干部群众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充分利用沿海沿江的优势,大力发展海洋经济、临港产业,在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道路上踏浪前行。
向海经济具有显著的科技密集型和人才密集型特征。集聚一大批具有创新能力的海洋人才,是向海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近年来,广西着力加强海洋人才队伍建设,打造区域性海洋人才集聚区、面向东盟的国际海洋人才高地,取得显著成效。面向未来,要乘势而上、聚势而强,推动海洋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更大突破,为向海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优化海洋人才培养机制,构建高效育人新格局
优化人才培养机制,是海洋人才队伍建设的关键所在。广西积极推动一批海洋相关学科建设,与自然资源部合作共建自然资源部第四海洋研究所,支持北部湾大学申报并获批新增资源与环境硕士学位授权点,立项建设首轮广西高校工程研究中心,支持北部湾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现代产业学院、广西中医药大学海洋药用资源开发利用现代产业学院建设。2024年,广西海洋科研教育增加值141.1亿元,比上年增长8.9%。
强化海洋人才队伍建设,必须在培养上下更大功夫,构筑本土人才成长壮大基地。要持续加强涉海学科专业建设,争取相关部委支持,设置海洋类本科院校,支持区内高校申报新增涉海学科硕士、博士学位点,支持涉海普通本科高校示范性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推广“企业导师+专业教师”模式,支持高校与企业共建海洋科技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鼓励涉海龙头企业设立技能大师工作室,开展“订单式”培养,形成从技工到工程师的全链条海洋人才培养体系。
创新海洋人才引进模式,打造聚才引智新高地
人材者,求之则愈出,置之则愈匮。广西实施重点产业靶向招才行动,发布海洋经济重点产业人才需求目录,公布海洋新兴产业、海洋传统产业、绿色临港产业等向海经济五大重点产业人才需求状况,引导企事业单位引才聚才,推动市场化社会化引才。谋划海洋领域广西实验室建设,制定《广西壮族自治区院士工作站和专家服务站管理办法(修订)》,成功建设了若干高层次人才平台,柔性引进一批院士专家及其团队人才。2023年,首批“带土移植”人才引育计划9个项目正式启动实施,支持北部湾海洋腐蚀防护技术等开发人才团队引进。
强化海洋人才队伍建设,必须在引进上下更大功夫,以海纳百川的胸怀汇聚天下英才。要强化招引顶尖和领军人才,对处于海洋领域技术前沿和国际一流水平的海内外人才,建立“一事一议、一人一策”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和资金扶持机制。实施企业与高校院所联合引才专项,进一步推广“候鸟专家”“周末工程师”等柔性引才模式。深化与粤港澳大湾区人才合作,在广州、深圳设立工作站延揽海洋人才,探索“研发在湾区、转化在广西”协同创新机制。
搭建海洋人才使用平台,激发干事创业新动能
培养和引进人才的目的在于用好人才。广西积极为海洋人才搭建干事创业平台,截至2025年3月,累计获批建设40个省部级涉海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北海国家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城市,形成海洋生物医药、海洋工程装备等13条创新产业链,累计新建企业研发中心9个。2024年立项下达海洋经济领域广西重大专项和广西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9项、广西科技基地与人才专项10项、广西青年科学基金35项。
强化海洋人才队伍建设,必须在使用上下更大功夫,切实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要积极布局国家级涉海科技创新平台,推行“揭榜挂帅”,建立成果转化“绿色通道”,让人才在推动重大项目中锻炼成长。建立以质量、绩效、贡献为导向的海洋科技人才分类评价标准,以创新和结果为导向的涉海科研机构评价机制,基于自由探索和任务导向的涉海科技项目分类评价制度。落实成果赋权政策,推动高校和科研院所赋予涉海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
完善海洋人才政策体系,营造人才发展新环境
政策是人才发展的“风向标”和“催化剂”。完善政策体系,是构筑海洋人才制度优势、赢得向海竞争主动的必要之举。广西聚焦海洋新质生产力发展,出台《广西向海经济人才培养支持专项实施方案》等扶持政策,包括海洋产业重点人才引进、激励科技人才创新创业、优化人才服务环境等配套措施。政策叠加效应下,2024年广西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业、海洋电力业、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业等4个新兴产业共实现增加值40.9亿元,比上年增长45%。
强化海洋人才队伍建设,必须在政策上下更大功夫,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要探索“校企联聘”模式,建立海洋人才薪资共担机制,由校企双方共同保障人才科研启动经费、科研仪器等。高标准建设各级高层次海洋人才“一站式”服务平台,最大化实现人才服务事项“掌上办”“码上办”,在人才子女入学、医疗保障、配偶就业等方面提供优质便捷高效的服务。建立海洋人才政策措施跟踪落实评估机制,充分精准释放相关政策红利。
(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京备案号: 京ICP备0505846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575号
中国民族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任何人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2003 中国民族报社新媒体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