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新闻·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彩云之南,一个美丽的地方
旅游带动巴林草原变身“绿富美”
 
版面导航  
上一期
3上一篇 2019年7月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脱贫攻坚进行时】
旅游带动巴林草原变身“绿富美”

□ 王靖 安路蒙

  

  盛夏6月,经过几场雨水的滋润,巴林草原绿草如茵,山花烂漫。在草原深处,一阵阵欢快的马头琴声伴着掌声、喝彩声从远处传来,蒙古族小伙正在飞奔的马背上“叠罗汉”,引得在场的百余名韩国游客拍手惊叹。

  蓝天、白云、绿草地,巴林草原迎来一年中最美旅游季。近年来,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右旗厚植生态底色,深挖文化底蕴,将民族文化、乡土人情、自然风光等各种旅游资源“串珠成线”,探索出了一条旗强民富的乡村振兴之路。

  巴林右旗拥有1000万余亩的牧场和林地,不仅自然风光秀美,文化底蕴也十分厚重,红山文化、民族文化、巴林石文化等交织共融,为发展旅游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在巴林草原腹地,300余个蓝顶蒙古包整齐地排列开来,这是巴林右旗打造的阿敦塔拉草原旅游区。旅游区总经理丁国杰说:“喝奶茶、穿蒙古袍、住蒙古包、骑马、看草原,游客饱览自然风光时,可以细细品味民族文化,体验乡土人情。”

  为了让远道而来的游客了解蒙古族人文历史和风土人情,景区打造了大型室外历史剧《铁骑成吉思汗》,那达慕、男儿三艺、游牧、赛马等民俗在其中一一呈现,景区还建起了别致的马文化博物馆。刚进入6月中旬,阿敦塔拉草原旅游区已游人如织,来自外地旅行团的订单已经排到了8月。

  阿敦塔拉草原旅游区仅是巴林右旗旅游业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巴林右旗以“心灵牧场,豪爽巴林”为品牌,打造出了北部自然生态与辽文化旅游区、中部特色旅游城镇与民族文化旅游区、南部巴林草原风情旅游区等三大旅游片区,建设了多条旅游公路、自驾车营地、旅游公共厕所。巴林右旗旗委、旗政府按照政府主导、政策引领、企业带动、农牧民参与的方式,推动旅游向生态、环保、富民方向发展。

  农牧民是巴林右旗生态文化旅游的最主要参与者,更是最大的受益者。在阿敦塔拉草原旅游区,有150余位农牧民在此务工。来自和布特哈达嘎查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吉雅夫就是其中之一,他是旅游区内一个游戏项目的管理者,他的妻子在旅游区门口卖票,去年两人在景区从5月工作到10月,收入了3万余元。

  距离旗政府所在地30公里,有一片沙漠叫翁根毛都,因靠近查干沐沦河岸边,沙漠内有很多自然形成的湖泊,金黄细软的沙丘、碧波荡漾的水泡子,还有一片片绿草地,蝌蚪摆尾、蛙鸣阵阵,当地人并没有想到这片熟悉的热土也能变成致富资源。最近几年,人们在沙漠搞起旅游,吸引了大批游客休闲度假。

  由于背靠翁根毛都沙漠旅游度假村,农牧民把土地流转给景区收取租金,在景区务工,还把自家养的绵羊卖给度假村餐厅。建档立卡贫困户哈斯巴图夫妇2018年卖了3只羊,加上在景区工作赚的钱,当年就脱了贫。

  2018年,巴林右旗共接待游客60万人次,旅游收入实现5.36亿元,同比增长23%。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成了巴林右旗旅游业发展的“绿色福利”。当地政府和农牧民尝到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甜头,也更加重视生态环境。2018年,全旗完成9.4万亩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全民义务植树20万株,同时退耕还林1万亩,保护与发展共生共荣的图景正在巴林右旗逐步实现。

3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