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理论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努力推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坚决打赢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战
 
版面导航  
上一期
下一篇4 2019年7月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努力推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 高兴明

  2017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基本特征就是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强调推动高质量发展,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是遵循经济规律发展的必然要求。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要任务,必须以更大的力度、更实的措施贯彻新发展理念,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活力更加充分地展示出来。

  在推进乡村产业上实现高质量发展

  乡村产业发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要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促进农民增收、产业增效、生态增值为目标,注重市场引导和政策支持,强化改革助推和科技驱动,重点发展特色高效产业,促进农业由增产向提质转变,加快推动乡村产业振兴。

  立足特色打造产业集群。着力推动主导产业在加工和品牌营销环节的发展,提升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延伸产业链条,加快全产业链建设,拓展农业功能,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把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农产品电商作为农业“接二连三”的联结点,通过打造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将产业串起来。通过发展农产品电商,将产业基地与终端市场连起来,打造产销融合有机整体。

  以现代农业产业园为重要平台和主要载体,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发挥技术集成、产业融合、创业创新、核心辐射等功能作用,积极探索构建产业化联合体,即以龙头企业为主导、农民合作社为纽带、家庭农场为基础的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切实建立现代农业发展与小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不断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建立可追溯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机制。坚持源头严防、过程严管、风险严控,完善农产品质量监管制度体系,提高规范化、精细化管理水平,加快建立健全覆盖生产、流通、储存、使用等各个环节的可追溯管理机制,确保监管责任无遗漏、风险应对无缝隙,坚守生命安全红线和健康底线。突出抓好标准化生产、农业投入品监管、农产品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质量安全追溯管理、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紧扣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要求,大力发展特色效益农业,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千方百计确保“舌尖上的安全”。

  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上实现高质量发展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战略和全局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场硬仗,也是农民群众的深切期盼。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多次就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出重要指示。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指示精神,必须结合实际,全面提升村容村貌,大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生态,促进乡村宜居宜业宜游。

  突出五个重点。一是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小厕所,大民生。要加快农村厕所改造,鼓励在新建房屋和保障性安居工程、旅游沿线及农家乐建设无害化卫生厕所。二是实施农村污水治理工程。完成乡镇、村聚居点集中式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加快乡镇污水处理设施配套管网建设,因地制宜处理农村分散污水,鼓励农村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三是实施农村生活垃圾专项整治。推行“户集、村收、乡运、区域处理”模式,建立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系统,排查整治农村生活垃圾非正规堆放点,使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取得明显成效。四是改造提升农村住房。建立农房建设管理信息平台,加快危房改造步伐,实行分类动态管理,建设体现地域特色和时代特征、具有乡韵乡愁的乡村建筑,保护乡村风貌,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五是推动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特别是畜禽粪污的循环利用、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和废弃农膜的回收利用。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要与各地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在实际工作中,要坚持因村施策,精准施策,分层分类推进。开展村庄清洁行动,突出房前屋后、院坝、道路、溪河两岸“四个区域”,特别是门口、路口、村口、河口等“四口”节点,以基本消除白色垃圾、基本消除不规范的垃圾堆放点“两个基本消除”为阶段目标,坚持将集中整治和建立长效机制相结合。

  建立“省级主导、县市主责、乡镇主事、村社主体、农民主角”的责任机制,形成统筹合力。要在发挥农民主体作用上下功夫,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发挥基层组织作用,完善村规民约,发挥奖惩激励机制,推进民事民议、民建、民管。探索建立受益村民适度付费制度,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和社会力量,尤其是下乡工商资本、农业龙头企业、乡村旅游业主、环保公益组织等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坚持花小钱、少花钱,量力而行,多管齐下解决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资金问题。

  在治理农业面源污染上实现高质量发展

  要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关于“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的重大部署,坚持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守住生态保护红线,深入实施国土绿化行动、乡村绿化行动,大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撑点。要全面贯彻“一控两减三基本”要求,切实推行绿色生产方式,推动实现投入品减量化、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生产模式生态化,从根本上解决农业面源污染问题。通过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水产养殖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开展农业面源污染风险评估等措施,切实做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助力乡村生态环境呈现新面貌。

  一是“绿山”。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调减低效粮食作物、壮大提升优势特色产业为路径,探索并推广“水中养殖生态鱼、江岸种植经果林”模式,让荒山变绿山,成为城市的碳肺、农民脱贫致富的聚宝盆。

  二是“治污”。实施化肥农药减量行动,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行耕地地力综合培肥,开展化肥减量试验示范,加快推进施肥方式转变,大力推进有机肥代替化肥。

  三是“改土”。加强污染源头治理,推动建立工业和城镇污染向农业转移的防控机制。加强农业生态环境监测,实施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开展耕地土壤污染修复试点。

  四是“净水”。加强水生生物生境的保护和修复,科学开展增殖放流。推动水产养殖结构调整,大力推广池塘和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大水面生态养殖、稻渔综合种养等模式。引导开展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创建,支持发展休闲观光渔业,把水产养殖场建设成为美丽渔场、水上景观。

  五是“减载”。严格畜禽养殖适养、限养、禁养区域划分和管理,实施整县推进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推动形成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可持续运行机制。推广“畜—沼—果(粮、菜、茶)”生态循环模式,形成种养一体化的绿色发展格局。坚持种养结合,以就近就地还田还地为主,支持畜禽粪便有效储存、收运、处理和综合利用全产业链发展。

  在深化农村改革中实现高质量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紧扣农村改革“四梁八柱”,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激活主体、激活要素、激活市场,着力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社会生产力,有效促进了农业农村繁荣发展。改革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法宝。要系统梳理“三农”改革任务,紧盯主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持续深化农村综合性改革,为农业农村发展不断注入源头活水。

  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落实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的政策,全面完成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完善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在依法保护集体土地所有权和农户承包权前提下,平等保护土地经营权。鼓励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依法向金融机构融资担保、入股从事农业产业化经营。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履约保证保险试点,完善农村土地流转监管和风险防范机制。

  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深化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明确集体资产所有权,合理合法确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深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水利设施产权及水价、供销、农垦等领域的改革,做好农村综合改革、农村改革试验区等工作。

  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落实农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政策,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按要求落实宅基地集体所有权,保障宅基地农户资格权和农民房屋财产权,适度放活宅基地和农民房屋使用权,不得违规违法买卖宅基地,严格实行土地用途管制。稳妥开展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完善设施农用地政策。

  稳妥开展农村“三变”改革试点。以打造“股份农民”为核心,优选一批有坚强党组织领导班子、有资源禀赋、有群众基础的村庄,开展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试点。各级财政扶持集体经济发展补助资金形成的资产,可折股量化到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收益按股分红。

  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使其成为带领农民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平台和经济实体。鼓励村集体以可支配的资源、资产、资金等要素为依托,以村为单位组建劳务服务公司,成立专业合作社、协会等各类合作经济组织,探索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集体经济运行新机制。

  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农民开展“合股联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把小农生产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因地制宜推进土地入股、土地流转、土地托管、联耕联种等多种经营方式,形成“大集群、小单元”,立足实际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推动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共同发展。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带动作用,开展农超对接、农社对接,帮助小农户对接大市场。

  在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上实现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党的力量来自组织。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关键是从严抓好落实。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健全基层组织,优化组织设置,理顺隶属关系,创新活动方式,扩大基层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要加强企业、农村、机关、事业单位、社区等各领域党建工作,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就要建强基层党组织,选好带头人,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与时俱进提高基层组织的建设质量。要打造千千万万个坚强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培养千千万万名优秀的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推动农村千千万万带头人整体优化提升,着力从农村创业带富能手、外出务工经商能人、复员退伍军人、本土大中专毕业生等群体中选拔一批村党组织书记,注重吸引高校毕业生、农民工、机关企事业单位优秀党员干部到村任职。向贫困村分类精准选派第一书记,加强村两委后备干部培养储备。

  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把农民群众置于农村建设和发展的主体地位,立足于促进农民群众的全面发展,依靠农民群众促发展,发展成果由农民群众共享。要切实加强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各个环节工作, 坚持以自治为基础、法治为保障、德治为引领的“三治合一”乡村治理体系,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之基,推进基层政权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现代化,让农村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能力,强化基层战斗堡垒的战斗力,充分释放组织振兴第一牵引力的拉动效应。

  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任务,要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人民为中心,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抓铁有痕的决心和滚石上山的精神,不断推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努力实现乡村振兴,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而不懈奋斗。

  

  (作者系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副主任)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