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新闻·教育 上一版3  4下一版
联播
“我来自西藏,我是绍兴人”
院校联播
学节气知识
享快乐假期
从捉鱼摸虾到拍球舞拳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程
如何做到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
 
版面导航  
上一期
3上一篇 2019年8月2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程
如何做到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


□ 王奇昌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要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这些重要论述对于《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程教学有着特殊的意义。

  对《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程而言,做到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至少需要以下条件。

  第一,任课教师政治要强,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政治清醒。有信仰的人,才能讲信仰。《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程讲的是马克思主义民族宗教理论,以及中国共产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思政课教师要重视对马克思主义经典的学习,特别是要加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学习,深入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宗教工作的重要论述,使青年学子们坚定“四个自信”,增进“五个认同”。

  第二,任课教师情怀要深,心里装着国家和民族,在党和人民的伟大实践中汲取养分、丰富思想。考虑到《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程尚缺乏“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教材,考虑到民族宗教问题的复杂性,要想在课堂上讲清讲透党的相关理论与政策、直面各种错误观点和思潮,需要任课教师下大功夫。想给学生一滴水,自己要有一桶水。只有保持深沉的家国情怀,教师们才能意识到自身所担负的责任和使命,才能在普遍课时量较大、科研压力繁重的情况下不断充实自己的头脑,才能在课堂上旗帜鲜明地批判各种错误观点和思潮,而非拿着教材照本宣科。

  第三,任课教师思维要新,要学会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民族宗教问题往往错综复杂,如果没有科学思维的指导,就很难全面正确地认识及应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宗教理论以及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宗教政策的重要特色就是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思政课教师在教学中只有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引导学生认识到民族问题、宗教问题是社会总问题的一部分,同时又有独特属性;才能引导学生认识到民族是历史的产物;才能引导学生辩证看待宗教的社会作用。

  第四,任课教师视野要广,要具备国际视野、历史视野,通过生动、深入、具体的纵横比较,把一些道理讲明白、讲清楚。例如,只有具备国际视野,结合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对比西方一些国家和地区民族领域、宗教领域的纷争不断,才能真正讲清楚我国民族理论和政策的优越性,才能让学生心服口服,起到入脑入心的效果。只有具备历史视野,向学生们讲清楚我国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共同创造灿烂中华文化的历史,讲清楚我们党领导各族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历程,讲清楚我们党的光荣传统、宝贵经验和伟大成就,学生们才能更加深刻认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和民族理论政策的正确性。

  

  (作者系内蒙古自治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内蒙古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3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