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理论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奋力开创新时代湖南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新局面
新时代牧区全面振兴的意义和途径
引领新时代民族工作的重要文献
 
版面导航  
上一期
3上一篇 2019年10月2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学习进行时 学习贯彻习近平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重要讲话]
引领新时代民族工作的重要文献
——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重要讲话的几点体会
□ 毛公宁

  在今年9月召开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深刻总结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宝贵经验,全面分析了当前我国民族工作面临的形势,明确提出了新时代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五大任务,是一篇引领新时代民族工作的重要文献,对推进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必将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产生深远的影响。

  70年民族工作的辉煌成就来之不易,我们要倍加珍惜,乘胜前进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的重要讲话中,把新中国成立70年来民族工作的辉煌成就概括为:我们党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同中国民族问题具体实际相结合,走出一条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确立了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把民族平等作为立国的根本原则之一,确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各族人民在历史上第一次真正获得了平等的政治权利、共同当家做了主人,终结了旧中国民族压迫、纷争的痛苦历史,开辟了发展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关系的新纪元,我们全力帮助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保护和传承各民族优秀文化,少数民族群众生活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获得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进步。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就民族工作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动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了新的历史性成就。

  习近平总书记还强调指出,70年沧海桑田、波澜壮阔,少数民族的面貌、民族地区的面貌、民族关系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巨变。

  70年来民族工作取得的辉煌成就,充分显示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和党的民族政策的巨大优越性,充分说明同世界上其他国家相比,我国民族工作是最成功的,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道路是正确的。

  70年来,国家把支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作为国家发展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实施西部大开发、兴边富民行动、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对口支援以及制定少数民族事业专项规划等举措,加大投入力度,坚决打赢民族地区扶贫攻坚战,有力地促进了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2018年,内蒙古、广西、西藏、宁夏、新疆5个自治区和云南、贵州、青海3个省的地区生产总值达9056亿元,同比增长7.2%,高于全国0.6个百分点;贫困人口减少到603万,贫困发生率下降到4.0%。

  70年来,我国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国已经由一个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发展成为初步繁荣昌盛的新中国,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这是历史上任何时期都不可比拟的,是值得我们无比自豪和大书特书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历史上任何时期都不可能做到的事情,今天变成了可能,这一切归功于中国共产党。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开创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和各民族的共同发展繁荣。这是我们在漫长的实践中得出的正确结论。

  70年民族工作的经验弥足珍贵,十分重要,必须长期坚持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的重要讲话中,把70年来我国民族工作的经验概括为“九个坚持”,即坚持准确把握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把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作为各民族最高利益;坚持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坚定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做到统一和自治相结合、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相结合;坚持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持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不断满足各族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坚持文化认同是最深层的认同,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坚持各民族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用法律保障民族团结;坚持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使党的民族政策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坚持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不断健全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体制机制。

  “九个坚持”吸收了2014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关于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基本内涵“八个坚持”的精华,并且增加了一些新的内容,特别是把“坚持准确把握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把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作为各民族最高利益”单独列为一条,这是对“八个坚持”的延伸和深化,体现了我们党对民族工作规律和重要性的认识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

  强调坚持准确把握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因为只有准确把握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对我国各民族的历史文化、现实情况和未来发展作出正确的分析和判断,才能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中国民族问题具体实际结合起来,为党和国家制定民族理论、民族政策和发展道路提供科学依据。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准确把握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就要牢记多民族国家是我国的一大特色,也是我国发展的一大有利因素;牢记多民族的大一统,各民族多元一体,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我们国家的一个重要优势;牢记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一基本国情,坚持把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作为各民族最高利益,把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最大限度凝聚起来,同心同德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对中华各民族“四个共同”的高度评价,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和民族观,具有极大的感召力和影响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对中华各民族的历史贡献给予了高度评价,即“四个共同”:我们辽阔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我们悠久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我们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我们伟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执政的大党,对国内各民族的贡献作出如此高度的评价,在中外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和民族观,体现了对中华各民族的深厚感情和博大胸怀。

  “四个共同”的高度评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是体现了宪法规定的精神,对提高全社会对中华各民族历史贡献的认识有法定意义。我国宪法序言规定:“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宪法的这些规定是总结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发展历史得出的基本结论,代表了国家的意志。“四个共同”重要观点的阐述,体现了宪法上述精神,深化了我们对中华各民族历史地位和作用的认识。

  二是对我国各民族贡献的高度评价,将有力地激发各民族的中华民族自豪感,推进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发展。“四个共同”的提出,澄清了在民族问题上的一些重大是非和模糊认识,极大地激发了各民族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成员的自豪感和爱国热情,必将形成一种强大的推进“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内生动力和精神力量。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各民族之所以团结融合,多元之所以聚为一体,源自各民族文化上的兼收并蓄、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情感上的相互亲近,源自中华民族追求团结统一的内生动力。正因为如此,中华文明才具有无与伦比的包容性和吸纳性,才可久可大、根深叶茂。这些重要论述,对于我们正确认识中国民族关系史和中华民族发展史,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作用。

  提出了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五大任务,为推进新时代的民族工作指明了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刻总结70年民族工作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宝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推进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五大任务,即坚持党的领导,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把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确保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同全国一道实现全面小康和现代化;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构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高举中华民族大团结的旗帜,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依法治理民族事务,确保各族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五大任务涵盖了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思想建设、法治建设的内容,体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重要论述的核心精神,为推进新时代民族工作指明了方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形势,要把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五大任务贯彻落实好,必须高举中华民族大团结的旗帜,把全国各族人民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凝聚力量,确保中国发展的巨轮胜利前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把民族团结进步作为基础性事业抓紧抓好。强调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因为它起引领作用,是支配各民族成员思想和行动的总闸门,对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起基础性和最深层的作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其本质是强调中华民族的大一统、各民族的多元一体和全国各民族的大团结,要处理好中华民族与各民族的关系以及各民族之间的关系,把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作为各民族的最高利益。

  我们要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精神实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坚持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包容性更强、凝聚力更大的命运共同体,形成磅礴的力量,共创中华民族更加美好的未来。

3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