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宗教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二届“一带一路”与亚洲佛教文化论坛在京召开
北京雍和宫腊八舍粥
《宗教团体管理办法》
《宗教团体管理办法》公布 2月1日起施行
 
版面导航  
上一期
下一篇4 2020年1月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二届“一带一路”与亚洲佛教文化论坛在京召开
中外专家学者、佛教界人士畅议“一带一路”上的亚洲佛教文化
□ 本报记者 蓝希峰

  2019年12月28日,第二届“一带一路”与亚洲佛教文化论坛在北京召开。

  本次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中国宗教学会主办,旨在通过阐释亚洲佛教的历史、现状和未来,推动文明互鉴。来自蒙古国科学院、斯里兰卡比丘大学、尼泊尔莲花研究中心、日本同朋大学佛教文化研究所,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民族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故宫博物院、北京佛教居士林、雍和宫、山西玄中寺、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内蒙古自治区及盟市两级佛教协会等机构的中外专家学者、佛教界人士共聚一堂,畅议“一带一路”上的亚洲佛教文化。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长郑筱筠在开幕致辞中说,“一带一路”倡议代表了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需要进一步深度交流和相互理解。从古至今,宗教以“一带一路”为平台进行交流和传播,并与沿线各国和地区的政治、经济、社会有紧密联系。就亚洲佛教文化圈而言,佛教成为一种内在的“黄金纽带”,促进了各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交流。民心相通,才能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近年来,我国举办的世界佛教论坛、中日韩佛教交流会、佛牙舍利赴缅甸供养等一系列大型国际佛教活动,增进了各国的友谊。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嘉木扬·凯朝说,“中国化”使中国成为佛教的第二故乡,日本、韩国、蒙古国的佛教都是从中国传播过去的。佛教在亚洲这些国家传播的过程中,促进了这些国家人民间的友好往来。老挝歌曲《一带一路》唱道:“一带一路,有你有我,大小问题,一起面对”“丝绸之路,你我肩并肩,携手创辉煌”。佛教交流依然能够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人民间的友谊。

  尼泊尔莲花研究中心研究员阿肖克·南达·巴吉拉查里亚说,佛教在感情上把中尼两国联系在一起,是中尼关系的桥梁。尼泊尔和中国有着悠久的政治、经济、宗教、社会和文化交流历史。自公元1世纪佛教传入中国以来,尼中关系就开始萌芽并持续发展。松赞干布、赤尊公主、文成公主,玄奘、法显、阿尼哥、息拉蒙启,相关中尼两国人物的传说、游记、历史记录和纪念碑是两国文化、社会、宗教和人文联系的证明。横亘在两国之间的高峰喜马拉雅山从未成为两国间分享文化、艺术、建筑的障碍,两国寺庙、古建筑等的风格反映了几百年来双方文化的频繁交流。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将有助于加强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拓宽包括尼泊尔在内的各相关国之间佛教与文化的联系。

  斯里兰卡万萨长老表示,论坛的召开对斯中及多方友好文化交流,对促进世界和平、共同建设地球村有重要意义。

  澳洲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常务副会长智及法师说,“一带一路”倡议顺应了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的大潮流,秉持了开放包容的理念,赋予了古丝绸之路新的时代内涵,彰显了以合作共赢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思想。中国佛教在“一带一路”上理应成为文明交流、互鉴共进、和平友爱的使者。

  内蒙古河套学院院长赛音乐德力根说,“一带一路”倡议是基于古代丝路文明的启发,也是从亚洲各国共同记忆的宝库中汲取的智慧。历史上的丝路通达中有过无数的商队与探险家,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人群就是佛教的高僧,他们或是取经、或是出游传法的大师。大唐有西行取经的玄奘,有东渡日本的鉴真和尚,近代有出访南亚、东南亚的法舫法师,不胜枚举。在蒙藏高原上,佛教文化的交流与互融,刻画出蒙藏佛教的历史。“一带一路”需要共忆、共商、共建,佛教则是记忆宝库中的重要财富。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