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新闻·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战“疫”:点点微光 汇成星海
全面推进陕西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
 
版面导航  
上一期
下一篇4 2020年2月1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战“疫”:点点微光 汇成星海

□ 本报记者 安宁宁 综合报道
▲2月5日,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三江镇龙竹村党支部书记赵勇带领11位村民,驾驶6辆卡车,满载100吨的新鲜蔬菜驰援武汉。
▲杜富国(中)、杜富民(左)、杜富佳(右)合影。
▲2月7日,贵州省遵义市湄潭县兴隆镇杜富国兄妹4人用手机视频“在线团圆”。
▲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大四学生周袁俊彪。受访者供图
▲西藏自治区林芝市朗县冲康村村医尼玛洛桑在村民家巡诊。(图片除署名外,均来源于网络)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让整个中国都动员了起来。于你于我,这场战“疫”都是一场大考。在这场大考中,我们感受到了普通人身上迸发出来的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本报整理了一些普通人的战“疫”故事,从他们身上,我们感受到的是坚强。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我们坚信,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一定能够早日战胜疫情。

  1

  2月6日,武汉大雨。参与武汉雷神山医院建设的青海人仲海峰和同伴已于前一日结束施工。来自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回族自治县的仲海峰,是在武汉的门源县金源拉面协会会长。回想起前10天的加班施工,他说:“虽然很累,但能够为防控疫情出一份力,值得!”

  1月26日,大年初二,在武汉生活工作15年的仲海峰得知离家不远的雷神山医院建设工地紧急招募车辆和人员,他没有多想,立即召集20多个同在武汉务工的老乡,报名参加医院建设。

  当天,仲海峰和朋友们开着自己的15辆渣土车来到施工现场。雷神山医院的施工期是15天,工期紧、任务重,为了更快完成任务,包括仲海峰在内的24名司机不分昼夜地加班加点拉运渣土。

  为了节省时间,仲海峰给同在武汉开饭馆的门源老乡马生才打电话,让他每天给大家送饭。“当时,大家心里都憋了一股劲,无论多难,一定要按时完成任务。”仲海峰说。

  整整10天,15辆车不停运转,仲海峰和同伴们吃住在车上,有的人甚至连续工作十几二十个小时,累得精疲力尽。他们平均每个人每天休息不到5个小时。

  赶工期,还要保质保量完成任务。由于施工现场坑多不平,晚上施工不仅要克服视线不好的问题,还要克服路况问题,仲海峰和同伴们绷紧了神经,一刻也不敢大意。

  仲海峰说:“这样连轴转体力消耗特别大,但想到医院的建成能让更多的人早日得到治疗,我们都咬牙坚持着。”

  2

  在四川,有这样一些地方,和湖北有着特殊的情分。在湖北经受疫情严峻考验的时刻,这些地方的同胞们为湖北的疫情防控尽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2008年汶川地震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100多名伤者被送到武汉免费救治。“作为汶川人,很感恩!”这次疫情发生后,汶川县三江镇龙竹村村民驾车36个小时,运送了100吨新鲜蔬菜驰援武汉。

  运送蔬菜的6辆卡车上,贴着同一句话:“纪念这份跨越时空的感动:汶川感恩您,武汉要雄起!”

  “把卖菜钱捐给湖北,他们援建过我们。”在雅安市汉源县小堡藏族彝族乡乡政府捐款点,68岁的余邦能戴着口罩,捐出由一堆零钱攒成的100元。这是他一大早卖菜所得收入。

  雅安地震后,湖北省对口援建雅安汉源县,大量灾后重建资金进入汉源,为这个边远小县修建起了一座新县城,余邦能一家也住进了灾后重建的新房。湖北人民对自家的恩情,余邦能一直没有忘记。

  “恨不得马上冲到湖北去,哪怕是去打杂做饭,都要尽自己的一片心意。但为了避免疫情扩散,我还是在汉源尽一份力。”余邦能一边数钱,一边念叨。

  3

  今年是“排雷英雄战士”杜富国时隔7年后第一次回家过年,兄妹四人约好的春节团圆,却被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

  “过年在家里吃了一顿饭,我就去上班了。”身为护士的姐姐杜富佳,是贵州省湄潭县人民医院急诊科的一名护士,1月27日向医院递交了抗击新冠肺炎的申请书。同为医务人员的三哥杜富民,也随即奔赴医院的重症监护值班室。

  春节未过,身为西藏军区边防某团战士的杜富强,也整理好了行装,准备新春的第一次边防巡逻。

  “你巡逻的时候要注意安全,等你回来,姐姐还会像小时候一样照顾你。”手机视频时,来自抗疫一线的姐姐嘘寒问暖,眼眶里却强忍着泪水。

  在这个未能团圆的春节,兄妹四人用手机视频实现了“特殊的团圆”。

  大哥杜富国,献身排雷战场一线;姐姐杜富佳,坚守抗疫护理一线;三哥杜富民,奔赴重症监护一线;杜富强,坚守西藏戍边一线。

  有网友问:不知道家长是怎么培养出这么优秀的儿女的?作为年龄最小的杜富强深知,兄妹四人身上,都有着哥哥杜富国的影子,这是杜家的家风。

  岁月无声,战场无言。中华儿女多奇志,敢教日月换新天。4个义无反顾的“最美逆行”身影,让人动容。这一刻,他们都是战场上冲锋的战士。

  4

  “昨夜(2月6日),我医疗队99名护理人员分两班进入江汉方舱医院,圆满完成了在汉的第一个晚班、夜班任务。”贵州援助湖北护理专业医疗队领队刘辉介绍,第二天早7点不到,明著、李蒙等16名护士又坐上了开往方舱医院的大巴,而此时距离她们出舱也仅仅过了不到5个小时。

  刘辉说,之所以如此密集排班,是因为贵州护理医疗队的任务发生了变化。就在首批队员进舱之时,刘辉接到了上级部门的通知,要求医疗队从8点起,正式接管方舱医院一楼西厅15个病区的护理工作,这意味着99名护理队员将按照每天4班(每班6小时)进行轮换,全面负责约350个病患的护理工作。

  “任务来得太急,晚班护士中的16人,睡了不到5小时便又整装上阵,实在令人感动。”刘辉说,对于全面接管15个病区,护理队之前做了充分的思想准备,“当前生活物资并不太缺,江汉区政府帮助解决了一次性饭盒、人员误餐保障等相关问题,由于舱内没有空调,护士着装保暖的问题他们也正尽力协调中。”

  此外,湖北省贵州商会的老乡陈波也与护理队刘辉取得了联系,协调赠送了一些必要的生活物资。

  “全体队员士气很足,但毕竟工作任务还是很重,我和各位护士长最担心的还是大家的身体。像今天有一名护士眼睛肿得厉害,不得已还得去看急诊,最怕的就是他们累了、倦了,放松了防护,造成‘非战斗减员’,这个集体,任重而道远。”刘辉如是说。

  5

  1月31日,冲康村村民旦增的大女儿央金拉姆从成都旅游返乡。从那日起,尼玛洛桑每天定时上门给他们一家人量体温、交代居家隔离注意事项。

  “体温测量正常,请继续做好居家隔离。”做完检查后,尼玛洛桑仔细叮嘱完旦增一家后,才放心离开,赶往下一户检查健康情况。

  “没事少出门、出门戴口罩、要勤洗手!”今年36岁的尼玛洛桑,是西藏自治区林芝市朗县冲康村的一名村医,从事村医工作已12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她每日走村入户进行体温监测,并耐心向农牧民强调疫情防控的重要性和相关措施。

  为了能够更好地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尼玛洛桑将两个年幼的女儿和老母亲交给姐姐照顾,每天24小时保持电话畅通,及时答复和解决群众的疑惑,积极协助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排查外来人员。

  “病毒看不见摸不着,只有返村人员全部结束隔离期才可以确定是否感染,但只要大家积极配合,一切都会过去的!”对辖区外返村人员,尼玛洛桑总是及时又耐心地安抚他们的情绪。

  “抗击疫情、人人有责,作为村医,我责无旁贷!”尼玛洛桑说,“所有医务人员都在一线忙碌,我既然穿了这身白大褂,就不能光想着自己,要对村里群众负责,做他们坚实的后盾。”

  6

  周袁俊彪是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武汉籍的一位大四学生。自武汉“封城”以来,他和每一位普通的武汉市民一样,在焦灼和希冀中度过每一天。其间,他用细腻的笔触记录下这些特殊的日子。

  

  1月20日,我刚刚结束泰国的演出任务,同湖北的同学一起乘坐高铁回家。那时的我没有想到,这次的年,过得非比寻常。

  1月23日,武汉正式“封城”。我看到消息后很惊讶,第一次听说封城,也是第一次经历封城;与此同时,微博上的各种消息层出不穷,我有点慌了。那天晚上,我躺在床上,望着天花板,满脑子都是关于疫情的种种画面。最后只得放点音乐,帮助睡眠。

  在“封城”之后,武汉市的公交、地铁等交通工具相继停运,车辆也开始限行,整座城市就像是被按下了暂停键。空荡荡的马路,几乎看不见行人。“封城”后,最直接受影响的就是各种物资,包括日常用品和食物等,所以我赶紧囤了几盒口罩、消毒水,以便不时之需。

  在朋友圈里,我时刻关注着为一线工作者提供援助的小学同学。她21岁,竭力动用所有的资源,协调购买口罩、防护服等物资,援助一线的医务工作者。她发起募捐,作为整个活动的领头人,经常工作到半夜。说实话,我在她身上看见了武汉人的性格,作为武汉人的担当,她力所能及地辅助一线的作战英雄,我觉得,她也是英雄。

  看到一条条物资捐赠和人员增援的信息,我总会不自觉地感动,这与城内城外的每个人息息相关。我看到的是大家的爱心、责任心,更看到了希望之光。

  人们都说武汉是一座英雄的城市,我渐渐地也看到了英雄的存在。虽然在一线,有很多英雄被迫倒下,但同时也有更多的英雄奔赴战场。这座城,充满了温暖。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