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宗教周刊·人文 上一版3
唐宋佛教文化的“世俗化”与“文人化”
鉴真和尚东渡日本带去了什么
鼠年话鼠“神”
 
版面导航  
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年2月1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鉴真和尚东渡日本带去了什么

□ 本报记者  吴艳
木胎干漆制鉴真大和尚像,结跏趺坐,双目紧闭、下颚紧绷,衫袍线条流畅,唐风浓郁。
唐招提寺藏《东征传绘卷》(局部),这一段画面描述的是公元744年鉴真和尚第三次东渡失败。
《东征传绘卷》(局部)。这一段描绘的画面是鉴真和尚在东大寺戒坛上为圣武太上皇和光明皇后授菩萨戒,又为四百四十名沙弥授戒。后来,这里建立东大寺戒坛院,一直保存至今。
唐招提寺金堂须弥坛上造像 吴艳摄
唐招提寺  吴艳摄

  近日,日本汉语水平考试HSK事务局捐赠给湖北2万个口罩和一批红外体温计作为抗疫物资,包装标签上写着一句“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网友们大称感动。诗句的意思是:我们不在同一个地方,未享同一片山川;但当我们抬头时,看到的是同一轮明月。话语表达了日本人民愿与中国人民共克时艰的心情。

  这句话出自隋唐时期崇敬佛法的日本长屋亲王(684年-729年)。他布施千件袈裟给唐朝众僧,袈裟上绣着他的四句偈语:“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寄诸佛子,共结来缘。”后来,鉴真和尚(688年-763年)听闻此偈,很受触动,决定东渡日本,弘扬佛法。

  这件事被记述在《唐大和上东征传》里,而长屋亲王的这首诗还被收录在《全唐诗》中,书中题注:明皇时,长屋尝造千袈裟,绣偈于衣缘,来施中华。真公因泛海至彼国传法焉。

  鉴真和尚克服困难,经历了弟子圆寂、官府阻挠、甚至双眼失明,仍然不改其志,六次东渡,在最后一次才成功到达日本。

  近日刚结束的上海博物馆唐招提寺鉴真文物与东山魁夷隔扇画展,展示了与鉴真有关的5组文物,向观众展现了鉴真东渡日本传扬佛教与中华文化的历程。

  “是为法事也,何惜身命”

  六次东渡日本

  唐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日籍留学僧(遣唐使)荣睿、普照代表当时的执政者入唐,学习先进文化,并延请有识之僧赴日弘法。9年后(公元742年),两人探访了扬州大明寺,请求住持鉴真和尚东渡传法。

  从世俗的角度看,当时的鉴真已功成名就,大可不必以身涉险。然而,众人默然无应时,鉴真一句“是为法事也,何惜身命”,掷地有声。

  鉴真的众弟子被师父的执着感动,纷纷表示将随师父前往。然而,由于种种原因,鉴真四次东渡都无功而返,不是遭遇风浪就是被唐朝海关遣送回去。

  但鉴真不屈不挠。在公元745年,鉴真开始了第五次东渡,此时的他已经年近六旬。不知道经过多少风浪,经过数不清的艰难险阻,他们终于“登陆”了。但他们登陆后才知道抵达的地方是中国的海南岛。这时候,同行的日本高僧荣睿已患病身亡,鉴真也不堪旅途劳顿,突发眼疾、双目失明,他们只好再次返回扬州。

  就在人们都以为鉴真此生的东渡梦已经破灭的时候,公元753年,年近七旬的鉴真搭乘日本遣唐使的船只,开始了第六次东渡日本的航程。次年一月,鉴真一行终于登上了日本的九州岛。

  鉴真到达日本后,受到孝谦天皇和圣武太上皇的隆重礼遇。754年2月,鉴真一行抵达奈良,同当地华严宗高僧“少僧都”良辨统领日本佛教事务,封号“传灯大法师”、尊称“大和尚”。

  鉴真的精神影响了日本佛教

  根据圣武和孝谦的意愿,鉴真作为律宗高僧,应该负起规范日本僧众的责任,改变当时日本社会中普遍存在的托庇佛门,以逃避劳役赋税的现象。孝谦下旨:“自今以后,传授戒律,一任和尚。”

  但是,这引起了日本本国“自誓受戒”派的反对,尤其是贤璟等人激烈反对。于是,鉴真决定与其在兴福寺公开辩论。在辩论中,鉴真作出让步,承认“自誓受戒”仍可存在,但又指出,作为正式认可的具足戒必须要有三师七证。结果贤璟等人皆被折服,舍弃旧戒。鉴真于是在奈良东大寺中起坛,为圣武、光明皇太后以及孝谦之下皇族和僧侣400余人受戒。756年,鉴真被封为“大僧都”,统领日本所有僧尼,在日本建立起正规的戒律制度。

  然而,作为鉴真最主要支持者的孝谦天皇在758年的宫廷斗争中失势,被迫传位给淳仁天皇。相应地,鉴真也遭受到排挤。淳仁天皇下旨,以“政事烦躁,不敢劳老”为由,解除了鉴真“大僧都”一职,并将在宫廷斗争中败死的原皇太子道祖王的官邸赐给鉴真。次年,鉴真弟子在该官邸草成一寺,淳仁赐名“唐招提寺”,鉴真从东大寺迁居至此。鉴真所居住的唐招提寺十分质朴。写于835年的《招提寺建立缘起》中记载了唐招提寺创建初期的情况:三个禅房、一口井、一个食堂、三个仓库,一个讲经讲堂,还有一个做佛事的绢索堂,正好可以满足寺中僧众的基本生活。

  763年,鉴真在唐招提寺圆寂。入灭之前,其弟子为鉴真膜影,立夹漆像,传世至今。艺术评论家温睿参观上海博物馆的这次展览后说:“鉴真和尚力排众疑、勘破生死、坚持到底,还把先进的医学和文化传至异国他乡……看完《东征传绘卷》,再仔细端详那尊鉴真像,仿佛能透过方阔的下颚、紧抿的薄唇,看清那份牙根暗咬的苦涩;紧阖的双目、微皱的眉头之间,像是藏着一声如释重负的轻叹。心头百味杂陈,终究俯仰无愧。”

  764年,孝谦天皇镇压了惠美押胜之乱,重新登基。鉴真的弟子思托、法进等人相继成为“大僧都”,唐招提寺也得以扩建,成为日本建筑史上的国宝。

  鉴真所开创的四戒坛,也成为最澄开创日本天台宗之前日本佛教僧侣正式受戒的唯一场所。鉴真因此被尊为日本律宗初祖。

  有中国学者指出,此前,日本的入唐求法僧人,比较著名的有道光公道照、道慈等,他们带回了不少律学著作,但日本戒律的发展仍不完备,戒坛也不完整,所以才有普照、荣睿随遣唐使入唐,千方百计力邀鉴真东渡。鉴真使菩萨戒正式传入日本,而最澄则将菩萨戒发扬光大,使日本佛教走向独立发展的模式。

  日本学者末木文美士说:“日本镰仓时代再度重视鉴真传来的戒律,其受重视的程度越来越高,正好与日本南都佛教的复兴相通,可见鉴真的精神在关键的时刻影响着日本佛教。”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

  作为文化传播者的鉴真

  鉴真东渡日本带去的不仅仅是佛法,还带去了中医、书法、建筑、雕刻等文化,以及豆腐、茶叶、味增等日常用品。这些东西在唐朝是僧人都能拥有的平常之物,但当时日本是缺乏的。

  唐朝时期的僧人很多都是名医,鉴真在中医方面也颇有见解。当时日本也有中医,不过实力不济,而且只为贵族服务。日本史料对鉴真在日本普及中医的过程进行了非常详细的记载,《续日本纪》还有鉴真为日本光明皇太后治病、为圣武太皇调理的详细记载。日本人认为,鉴真使日本的中医技术提高不少。

  日本史料记载,鉴真曾经指导过光明皇太后的献药工作,详细整理了正仓院(日本皇家和大寺院存放药物的仓库)的药物分类,并根据中医典籍加以订正。

  正仓院中有中药21柜、60种,比如青木香、丁香、人参、桂心、甘草、大黄、龙骨、胡桃仁、滑石等。当时,失明的鉴真依靠手摸、鼻嗅、口尝的方式整理分类这些药物,其难度可想而知。同时,日本人对中药的鉴别、贮藏、炮制都缺乏经验,鉴真把这方面的知识全部传授给他的日本弟子。

  跟随鉴真东渡的随行人员中,有不少人精通建筑设计。唐招提寺在建造时使用的是当时唐朝最先进的技术,所以才能经历了1200余年的风雨和地震考验后,部分建筑仍保存完好。

  鉴真在日本用干漆法塑造了许多佛像,如唐招提寺金堂内的卢舍那大佛坐像、药师如来立像、千手观音菩萨像等。干漆法是在我国东晋时期出现的,在唐朝已经成为一种非常成熟的制作技术。武则天时期,曾用干漆法塑造了高达九百尺的大佛。

  作为文化传播者,鉴真传播给日本的唐朝文化,早已成为日本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甚至有些还成为了日本的标签性文化。

  1300多年前,长屋亲王一句“山川异域,风月同天”激发了鉴真东渡弘法的宏愿,今天日本又将此诗印在救援物资上,这八个字的背后是中日两国一衣带水、深厚的人文交流渊源。

  (本文图片除署名外均由上海博物馆提供)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