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新闻·教育 上一版3  4下一版
让学生顺利毕业、尽早就业
抗疫一线,就是我们的课堂
“空中课堂”迎开学
景宁:做优“三味”农村小规模学校
山海黎乡在成长
 
版面导航  
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年3月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发展经验交流会发言摘登 经验交流]
景宁:做优“三味”农村小规模学校

□ 景宁畲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徐瑛

  浙江省景宁畲族自治县有13所农村学校,100人以下小规模学校有9所,15人以下微小班级达70%。自2006年开始,景宁因地制宜探索出以“乡土味、小班味、家园味”为特质的乡村教育发展思路,走出了一条特色的小规模学校办学之路。

  做优农村小规模学校

  资源优先保障。景宁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抓教育,确保各类资源向教育倾斜。县领导兼任的“特邀督学”覆盖全县所有小规模学校,及时协调解决发展中的难点问题。全县教育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13%以上,并优先保障农村小规模学校。实施生均公用经费补助制度,对学生数不足50人的学校按100人补助,不足100人的按150人补助,逐年有序提高标准;安排专项经费实施农村学校爱心营养餐工程和寄宿生“放心班车工程”;设立奖学助学制度,对困难学生应助尽助,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困失学。

  项目优先落实。优化小规模学校办学条件,实施洁净厕所、暖水浴室、阳光食堂、美丽寝室、信息化教室等改造工程;逐年将灯光改造、教室空调安装、校园无线网络、塑胶运动场建设、设备更新等列入县级民生实事,如期完成并实现全县覆盖。在景宁,“最美建筑是学校”已成为农村一道亮丽风景。

  打造“三味”树人的特色品牌

  乡土味。创新建立县领导国旗下讲话制度,大力推进爱国主义红色教育基地建设。自编校本课程,依托农村文化礼堂、流动少年宫、留守儿童之家等阵地,抓实家风家训、崇学向善、劳动实践等具有浓浓乡土气息的主题教育,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

  小班味。当自然小班成为乡镇学校发展趋势时,景宁因势开展了自然小班教育转型,推行教室空间区域化管理、课堂分组学习、老师分层教学、作业面批辅导、孩子多元评价的模式,走出农村自然小班到小班化教育的内涵式发展道路。

  家园味。以特色促发展,以特色促均衡,确保每个孩子都能充分发展,确保每个孩子都有家园归属感,景宁走出了一条具有民族特色的乡村教育办学之路:大均小学的“葫芦丝”、标溪小学的“抖空竹”、郑坑小学的“畲族剪纸”等一批特色项目展示出“校校有特色,人人都出彩”的畲乡教育新景象。

  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关键

  强机制。通过“县管校聘”改革,配足配强教师;通过实施定向培养、人才引进和公开招聘相结合的制度,破解乡村教师难招的局面;通过城区学校名师支教、专业教师走教、全科教师培养等途径,破解小规模学校专业教师不足之困境。

  提待遇。出台农村特岗教师津贴、乡村教师津贴等系列政策,乡村教师每月可享受600元至1300元不等的津贴;公务员普遍发放的奖励同步、同幅度考虑中小学教师,确保全县教师平均工资收入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工资收入水平。

  提能力。通过实施校长职级制改革和班主任队伍培养,不断加强队伍建设。通过开展“互联网+”组团备课、全员晒课等活动,全方位激活教师工作积极性,让教师“成长快、干得好”。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