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民族团结进步创建 上一版3  4下一版
肖合来提·阿尔吐克:“有困难,找肖警官”
“鲤鱼跃龙门” 今朝更美好
李进:做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积极推动者
 
版面导航  
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年3月2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贵州少数民族村寨鲤鱼村:
“鲤鱼跃龙门” 今朝更美好

如今的鲤鱼村,山清水秀,产业兴旺。 罗国林摄
兴仁市苗族“八月八”节庆活动在鲤鱼村举办。 罗国林摄

  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兴仁市屯脚镇鲤鱼村,居住着汉、苗、布依等多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全村总人口的92.62%。鲤鱼村依山而建,山中有林,林中有寨,村民临溪而居,构成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画卷。多年来,鲤鱼村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促进传统的农耕经济向以特色养殖为主的产业经济转变,村里的泥石路变成开阔平整的康庄道,家家户户通上了水、电,村里修建起民族文化广场、风雨长廊和生态公园,村民的生活更加惬意,谱写了百姓富、生态美的少数民族村寨发展新篇章。2019年,鲤鱼村村民委员会被国务院表彰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

  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村民生活“节节高”

  走进鲤鱼村,映入眼帘的是别具一格的民居建筑,青瓦白墙,鳞次栉比。

  过去,村民修建新房需要小青瓦等陶制产品时,都得从重庆、湖南等地购买,加上运输费用,一片瓦的单价超过2元。制作青瓦等陶制产品,对土质的要求极为严格,而鲤鱼村的土壤富含多种微量元素,是烧制陶制品的好材料,因此,鲤鱼村引进兴仁市磐垚灰陶制品有限责任公司灰陶厂项目,发展制陶特色产业。

  灰陶厂投入生产后,村民们购买青瓦的单价降低到每片2角,在极大节省建房成本的同时,也拓宽了增收渠道。“我家里有1亩地,一年种地收入不到3000元。到灰陶厂上班每月有3000多元的工资,还能入股分红,2018年我就分得5000元。”村民王安蕊说。

  吴启科是鲤鱼村的养蚕户。2019年,已经在外闯荡几年的他,选择从浙江辞职,回乡养蚕。发现蚕吐丝的那天,吴启科激动地在微信朋友圈发了一条动态:“辛苦了20天,这一切很值得。”得益于村合作社带领群众发展种桑养蚕产业,形成了集种养产销于一体的产业链条,吴启科养殖的蚕蛹获利颇丰,他也初次尝到了返乡创业的甜头。

  “我们按照‘打一份工、创一份业、入一份股、分一份红’的‘四个一’增收模式,大产业与小产业一起抓,能增收的都不落下。”鲤鱼村党支部书记杨建平说。村里引进金鲵公司,建成集水产养殖、休闲娱乐、特色餐饮等服务为一体的大鲵养殖基地,带动周边农户养殖大鲵1000余条,实现经济价值200万余元;贵州苗西南饮品有限公司利用鲤鱼长寿泉的优质水源,开发饮用天然矿泉水,年产值8000万元,实现利税600万元;总投资5000万元的灰陶制品生产线落地鲤鱼村,解决当地就业100余人;争取宁波帮扶项目资金200万元,以村集体经济形式发展蚕丝产业项目,传承苗族种桑养蚕的传统,形成以蚕丝为基础,集种植、养殖、抽丝、纺织、印染、刺绣等为一体的产业链……今天的鲤鱼村,用行动撕掉了贫穷落后的标签,村民全年人均纯收入从2011年的3080元,增加到2018年的8449元。

  推动文旅融合,拓宽群众增收渠道

  整洁美观的院落、乡土气息浓厚的砖瓦房、依溪而建的公园,这是鲤鱼村给许多游客留下的印象。在当地一家开了10余年的布依农家乐里,老板岑万川说,现在的鲤鱼村乡村旅游配套设施不断完善,生意红红火火,在旅游旺季,他家一个月收入能达到6万元。

  近年来,鲤鱼村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深入挖掘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大力推进乡村旅游,发展休闲文旅产业,做大做强“八月八”苗族风情节,积极打造“和谐人家”“鲤鱼龙门”等特色品牌,旅游业已成为带动当地经济增长、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

  为了建设生态宜居的环境,助力文旅产业发展,鲤鱼村建成埋地式污水收集氧化池、公厕、垃圾集中堆放站等,实施大桥河生态治理工程,打造集生态海绵城市理念与民族历史文化为一体的鲤鱼生态公园,依托青山绿水发展乡村旅游。

  为了提升旅游品质,鲤鱼村投入1.2亿元资金打造民族风情村,建成生态公园、笙鼓广场、蝴蝶广场等文化项目,28个村民组实现了通组路硬化,安全饮水、供电覆盖率均达100%;立体改造民居200余栋,危房改造770户,对民族文化广场、寨门广场、民族博物馆等文化设施进行了提升改造。

  鲤鱼村2014年入选首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2017年被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2018年共接待游客80余万人次,累计实现群众增收3000多万元。

  深化创建工作,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

  鲤鱼村是多民族共同生活的家园,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在日常工作中,鲤鱼村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党员为骨干,以各民族群众为主体,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营造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

  为了强化理论学习,提高思想认识,鲤鱼村充分利用新时代农民讲习所、新时代学习大讲堂、远程教育站点等平台,不断加强各族干部群众对党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的学习,以学促干,有力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深入开展。

  为切实提升工作能力,鲤鱼村对全村113名党员进行专项培训,充分发挥“当家人”“领头雁”的重要作用。村里还建立了信息服务平台,在村便民服务中心设立服务窗口,并建立相关法律顾问、法律援助制度,切实维护各族群众合法权益。

  “鱼跃龙门,过而为龙。”现在的鲤鱼村,特色产业兴旺发达,文化旅游方兴未艾,家家户户安居乐业, 正是乡村告别贫穷、奔向富裕幸福,实现“鲤鱼跃龙门”的真实写照。

本文由郭家翔整理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