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宗教周刊·浙江宗教 上一版3
浙江宗教界全力助推“重要窗口”建设
 
版面导航  
上一期
2020年6月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浙考察重要讲话精神
浙江宗教界全力助推“重要窗口”建设

□ 本报记者 辛永刚
2019年浙江宗教界国情之旅曲阜行。
2019年“五教同行·共话和谐”系列活动。
2020年浙江省民族宗教工作会议现场。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浙江佛教界主动参与防控工作。
浙江道教界为抗疫捐款。
杭州市伊斯兰教协会慰问疫情防护一线人员。

  3月29日至4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到浙江考察,殷切期望浙江努力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浙江省民宗委党组以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组织委班子成员和全体党员干部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在全省民宗系统迅速掀起学习宣传热潮。

  浙江省民宗委主任、党组书记楼炳文主持召开党组会议,专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浙江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会议对全省民宗领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进行部署:围绕“一条主线、五个关键词”,准确深刻理解“重要窗口”这一新目标新定位,努力争创民族团结进步的示范省,争当宗教领域治理现代化的先行省;以更高的认识和更深的谋划全面推进民族宗教工作,充分发挥民族工作“推进器”和宗教工作“稳定器”作用,提升民族宗教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会议要求领导干部带头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深化“三服务”活动,做到知行合一;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浙江省民宗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题,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重要窗口”新目标、新定位开展学习交流研讨,在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基础上,提出民族宗教工作的目标任务和创新举措,争创民族团结进步的示范省,争当宗教领域治理现代化的先行省。

  按照浙江省民宗委统一部署,当前,浙江省宗教界正在聚集力量,发挥积极作用,全力助推浙江省“重要窗口”建设。

  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不断夯实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思想基础

  浙江结合省情实际,通过宗教界思想、文化、队伍建设,走出一条浙江特色的宗教中国化道路。

  浙江省注重以中华文化浸润宗教,加快推动宗教与中华传统文化融合,广泛开展神学思想建设、佛道教讲经说法等活动,办好普陀山观音文化节、雪窦山弥勒文化节等宗教文化活动。

  为了共建和谐健康的宗教关系,浙江支持宗教界积极开展对话交流,尊重彼此信仰,充分挖掘和弘扬教义思想中的和谐资源,塑造温和、包容的宗教文化信念,引导广大信教群众理性看待信仰差异,共同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浙江“两个高水平”建设上来。支持宗教界互学互鉴,牢固树立文化自信,通过“请进来、走出去”,发挥独特的史缘、地缘、人缘、教缘等优势,拓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宗教界的友好交流,推动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互联互通。

  “通过努力,我们开辟了一条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佛教界沟通和对话的有效途径,彰显了中国佛教的时代担当,讲述了中国佛教的故事,宣传了中国文化,受到了肯定、尊敬和赞誉。”浙江省佛教协会会长怡藏介绍说。

  为深入挖掘教义教规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的内容,作出符合当代中国发展进步要求、符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阐释,不断夯实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思想基础,浙江支持宗教界深入开展“国法与教规”大讨论,全面开展“国旗国歌进场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场所、宪法与法律进场所、中华传统文化进场所、平安创建进场所”五进活动,“传统文化·五教同行”主题教育等多项活动,不断对宗教界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

  “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这也正是宗教中国化之要义所在,是积极探索新时代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的实践路径。”浙江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省民宗委主任楼炳文说。

  浙江省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积极深入开展基督教中国化的神学思想研讨。如组织教牧同工撰写论文,开展“生态文明”“环境保护”“生命伦理”等不同主题的研讨,编著基督教中国化论文集等。“一系列的活动更新了教牧同工的观念,提升了他们的理论水平,提高了信教群众对基督教中国化的自觉性和认同感。”浙江省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主席潘兴旺说。

  坚持标准,加强宗教人才培养

  宗教界人才直接关系到宗教的未来面貌,也关系到宗教中国化的未来发展。针对宗教院校建设和宗教人才培养,浙江合理布局宗教院校、稳定教师学生队伍、健全管理机制、完善办学条件,畅通爱国爱教教职人员培养主渠道。

  为做好新形势下的宗教院校工作,浙江强化党对宗教院校的领导,确保宗教院校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切实加强政治思想工作,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院校管理。

  针对教职人员的培训,浙江注重结合实际,坚持举办全省宗教界人士读书班;组织宗教界代表人士聆听专家讲座,重走长征路、深入革命老区,感受改革开放成果。

  随着全球化的持续深入和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已经是历史的必然。为了适应时代发展进步的需求,2019年3月,“2019讲经法师佛教英语培训班”在灵隐寺开班,培训班通过雄厚的师资力量、内容丰富的课程,提升讲经法师的对外弘法能力,也为培养国际性弘法僧才、积极推进中华文化走出去奠定基础。

  杭州市佛教协会会长光泉法师说:“在‘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下,佛教界参与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将会更加频繁,这样的培训有助于提升中国佛教界的对外文化交流能力。”

  坚持法治化理念,着力提高宗教工作法治化水平

  在2016年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提高宗教工作法治化水平。近年来,浙江在推进宗教工作法治化建设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

  立法先行,强化法规引领保障。浙江省宗教立法工作起步较早,1997年就颁布实施《浙江省宗教事务条例》,并于2006年进行了修订。2017年新修订国务院《宗教事务条例》颁布后,浙江省随即把修订《浙江省宗教事务条例》列入立法计划。2019年11月,新修订《浙江省宗教事务条例》开始施行。

  《浙江省宗教事务条例》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提出宗教工作要坚持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党的宗教工作方针和依法治国的要求,既维护宗教界和信教群众的合法权益,又强调政府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为进一步增强《宗教事务条例》《浙江省宗教事务条例》等宗教法律法规实施的有效性,浙江结合实际,配套出台了《浙江省非通常宗教活动管理办法》《浙江省寺观教堂和其他固定宗教活动处所区分标准》,并针对流动穆斯林宗教活动管理、宗教场所权证办理、宗教财务管理、民间信仰事务管理等出台了一系列制度措施,多项工作走在全国前列。探索建立抵御境外宗教渗透长效机制、宗教活动场所准入退出机制和宗教团体建设助推机制等工作机制,修订《省级宗教团体负责人考核办法》等,编制《宗教系统依法行政案例汇编》,编织覆盖更加全面、内容更加严谨的制度网络。

  多措并举,注重法规实施成效。2018年以来,浙江在全省宗教界大力开展以宪法为主题的“十百千万”普法工程,不断加大宗教领域普法力度。充分发挥宗教界主体作用,精心打造了杭州灵隐寺等14处省级宗教普法示范点、中国佛学院普陀山学院等105处省级宗教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尊崇宪法、遵守法律已成为行动自觉。

  同时,浙江省将宗教事务纳入全科网格化管理,并将互联网、信息化、大数据、智能化应用于宗教工作实践,开展了高水平推进平安宗教活动场所创建工作,使之成为法律法规有效实施的崭新平台;有效抵御境外利用宗教渗透,保证了浙江宗教领域风清气正。

  坚持规范化管理,努力实现宗教领域治理现代化

  浙江省积极探索宗教工作规范化管理的新路子,努力实现宗教领域治理现代化。

  继续创新,不断提高宗教工作数字化信息化水平。目前,浙江省覆盖省、市、县三级的宗教大数据智慧管理系统建设已全面展开。该系统在2018年浙江省民宗委信息化建设成果的基础上,以问题为导向进一步深化,包括:宗教活动场所安全系统,民族宗教信息查询系统,宗教财务服务管理系统,宗教院校管理系统,民族宗教工作绩效督查系统。该系统有效实现了场所看得见、财务能监督、工作掌上办、舆情能检测和指挥一体化。

  全面推进宗教和民间信仰事务纳入全科网格化管理。全科网格化管理是基层治理社会化、精准化、精细化的重要方式,也为基层宗教事务社会治理提供了基础平台。根据浙江省宗教工作的形势变化和基层社会治理的需要,2018年,浙江省民宗委组织开展高水平推进平安宗教建设和宗教信息化建设、将宗教和民间信仰活动场所纳入全科网格化管理。全科网格化管理充分发挥乡镇(街道)“四个平台一张网”的作用,将网格内的宗教和民间信仰事务纳入社会综治工作内容。各地配齐配强宗教工作网格员,负责对辖区的宗教和民间信仰活动场所基本建设、消防安全、建筑安全、人员安全、宗教活动等情况进行日常巡查,发现违法建设、非法活动、非法讲经传道人员、非法宗教出版物(宣传品)等情况立即报告,做好安全隐患消除、政策法规宣传、矛盾纠纷调解、协助各级执法等工作。各地利用“浙江省平安建设信息系统”与“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两网融合”,将宗教和民间信仰领域有关信息及时报送。同时,浙江省民宗委通过建设浙江省宗教大数据智慧管理系统,建立宗教大数据智慧管理中心,市、县(市、区)建立宗教大数据管理分中心,开通网格员“平安宗教”手机终端APP,形成省、市、县、乡镇(街道)、网格宗教信息直连指挥监督工作机制。

  从2014年开始,浙江全面启动民间信仰活动场所规范化管理工作,探索建立了民间信仰事务长效管理机制。各地按照“因地制宜、疏堵结合、分类指导、规范管理”的综合整治要求和“规范一批、合并一批、改用一批、拆除一批”的方法,甄别分类,综合施策,持续推进登记编号工作。整治后纳入管理的场所分为甲类、乙类进行登记编号,全省范围涉及文物保护或承载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和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代表性强、影响广泛、管理规范的场所绝大多数纳入甲类场所,得到了规范和提升。其它综合整治后,确需保留的作为乙类场所登记编号。已经登记编号的民间信仰活动场所信息全部录入《浙江省宗教信息管理系统》,通过手机APP、二维码方式可查、可看,实现了信息化、动态化精准管理。

  高水平推进平安宗教活动场所创建。2018年起,浙江省在抓好以“块块”为主的平安县(市、区)、平安乡镇(街道)、平安村(社区)等区域创建基础上,开展民宗系统平安创建活动。创建工作围绕宗教活动场所管理规范和人员安全、活动安全、食品安全、消防安全、建筑安全、网信安全、财务安全、财产安全等指标体系开展,将宗教事务完全纳入了基层社会治理体系。

  (本文图片由浙江省民宗委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