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头版 4下一版
玛日耶姆古丽:守护民族团结的“石榴花”
国新办发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白皮书
梯田美劳作忙
唤醒“沉睡的大山”
海水稻首次在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试种植
 
版面导航  
上一期
下一篇4 2020年6月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玛日耶姆古丽:守护民族团结的“石榴花”

□ 本报记者 安宁宁
玛日耶姆古丽·吾布力喀斯木(第三排右一)与武汉市汉铁高级中学新疆班学生在一起。受访者供图

  虽然在天津的工作和生活已回到正轨,但玛日耶姆古丽·吾布力喀斯木仍不时想起3个月前做志愿者的日子。

  那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之初,因寒假回到新疆的玛日耶姆古丽,参与并发起了“保卫大武汉小分队”民间救援服务团队。此后,她每天只能休息四五个小时,电话经常会在半夜响起。

  玛日耶姆古丽是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辅导员,兼任天津市少数民族学生管理服务工作室教师。作为抗击疫情的无数名志愿者之一,玛日耶姆古丽用点滴行动传递温暖和力量,与线上线下志愿者一道,累计为武汉募捐近百万元,采购的防疫物资援助了武汉近百家医院、社区,被称为守护民族团结的“石榴花”。今年5月,她被天津市妇联授予“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

  主动投入志愿服务

  为战胜疫情尽一份力

  “总得做点事情,心里才会踏实。”再次回忆起那段抗疫经历,玛日耶姆古丽坦言,收获远比付出的多,“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我们只有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才能众志成城、共克时艰,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志愿工作期间,筹备募捐、采购物资、协调物流、组织配送……看似简单的工作,却需要极大的耐心和毅力。

  “群里大多数人原本互不相识,但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彼此信任、互相配合。”玛日耶姆古丽说,从组建前线“逆行者”车队到购买防疫物资,从与一线医务人员对接到配送跟踪物流链,团队组建的第二天,就把1200只口罩、700个护目镜送到武汉急需援助的12家医院。

  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需要千千万万的志愿者。而在日复一日的志愿服务工作中,玛日耶姆古丽也收获了不一样的幸福和感动。

  那是一个午后,玛日耶姆古丽收到一个男孩的请求信息,他叫吴琦豪,今年13岁。“我们都是科比的球迷,在抖音上认识的,他也想参与志愿服务。”玛日耶姆古丽说。考虑到吴琦豪年龄太小,玛日耶姆古丽婉言谢绝,并勉励他好好学习,将来为社会作更大的贡献。“他可能还是心有不甘,便通过微信转来10元钱。”玛日耶姆古丽说,孩子在留言里写道,“姐姐,这是我这两天节约下来的零花钱,帮我捐给武汉吧。”

  由于大量的沟通协调工作要在线上完成,工作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玛日耶姆古丽印象最深的一次,已经采购好的50箱医用手套送到武汉后,莫名其妙地少了一箱,这让她坐立不安。玛日耶姆古丽当即跟物流公司、发货方反复核算,直至物品清点无误,一颗悬着的心才落了下来。

  “在这场战‘疫’中,我身边很多的少数民族朋友都积极参与了志愿服务。”玛日耶姆古丽深有感触地说,“我们都是中华民族的一份子,都希望为战胜疫情尽自己的一份努力。”

  大学与武汉结缘

  曾在母校创办民族团结工作室

  武汉,承载着玛日耶姆古丽最初的梦想。那是2007年,18岁的玛日耶姆古丽第一次离开家乡喀什,前往中南民族大学报到。湿热的天气、不同于家乡的饮食习惯,让性格腼腆的玛日耶姆古丽一度想退学。细心的辅导员发现了她的异样,经常利用业余时间开导她,还鼓励她参加校艺术团、篮球队等社团,勇敢迈出大学生活的第一步。

  “那个时候,辅导员给了我最大的安慰。”正是从那时起,玛日耶姆古丽萌生了毕业后做辅导员的想法,“就像辅导员帮助我一样,去帮助更多像我一样的学生,让他们更好地融入大学生活。”

  大学时光匆匆而逝,玛日耶姆古丽在学校、老师和同学的关爱下一步步成长,在学业和社会实践方面都取得了优异成绩。2012年毕业时,她被推荐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并留校工作,如愿成为中南民大专职辅导员兼新疆籍学生思想政治辅导员。“我读书时,老师和同学们特别关照我,我也会像他们一样关爱我的学生。”玛日耶姆古丽说。

  一个偶然的机会,玛日耶姆古丽得知武汉东湖中学来了一批新疆籍学生,对学习和生活节奏的改变有些不适应。玛日耶姆古丽仿佛在他们身上看到了刚入大学时的自己,立即与东湖中学新疆班的教师联系,表示愿意给学生做心理辅导。

  “我跟他们交流时没有语言障碍,孩子们都很喜欢跟我说心事。”玛日耶姆古丽说。回到学校,她联系了校志愿者协会,将东湖中学纳入到中南民大“伴飞”志愿服务项目中,开展定期一对一帮扶。由此,这群新疆班高中生的学习和生活开始转变,很多人通过3年的学习考入了理想的大学。

成为辅导员后,为引导各族学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玛日耶姆古丽创办了“好巴郎”民族团结工作室。“工作室以帮助少数民族学生提升学业成绩为核心,通过促进各族学生共同进步来增进民族团结。”玛日耶姆古丽说。经过多年的发展,工作室逐渐成为中南民大教育创新实践平台一个响亮的品牌,先后有近千名学生从这里获得了学业、生活、心理、情感等方面的帮助,而玛日耶姆古丽也从新疆学生的“知心姐姐”,变为各民族学生的“知心姐姐”。

从受助者到助人者

用自身成长经历传递正能量

“我得到过别人的帮助,并因此找到人生的意义和价值。”玛日耶姆古丽说。

从一名普通学生成长为学生辅导员,从羞涩腼腆到开朗、自信,从一名受助者到助人者,玛日耶姆古丽经常用自身的成长经历鼓励和引导自己的学生打开心扉,主动跟身边的人交朋友,在交往交流交融中共同进步。“当年我的老师们教给了我包容与爱,如今我要把这份爱带给更多学生。”玛日耶姆古丽说。

自从做了辅导员,玛日耶姆古丽与各民族学生打交道的机会就更多了。而在武汉求学和工作的经历,也让她对“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藏族、壮族、哈萨克族、赫哲族、景颇族、柯尔克孜族……不论哪个民族的学生,她都会主动到他们的宿舍走访,在聊天中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鼓励他们积极主动与他人交流,勇敢去追逐梦想。

在武汉工作的3年,玛日耶姆古丽在辅导员的岗位上兢兢业业,辛苦的付出得到了同事和学生们的一致好评。然而,她却在此时选择回到新疆,到新疆大学从事辅导员工作。

“当时有个前辈跟我说,如果以后想一直从事新疆籍大学生的心理辅导和教育工作,最好先回到新疆,去更加深刻地认识和了解当地大学生的思想状态。”玛日耶姆古丽如是说。

到了新疆大学,玛日耶姆古丽迅速调整自身状态,投入到工作中。其间,她积极响应党的号召,主动提出到南疆深度贫困村驻村一年,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助理,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学习同劳动,帮助大家摆脱贫困。“我觉得这一趟新疆之行是非常充实的,而且让我受益良多。”玛日耶姆古丽说。

去年,玛日耶姆古丽从新疆来到天津,担任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辅导员。

“辅导员工作是一份用爱心包裹起来的事业。”玛日耶姆古丽说,培养一个学生,待他成长成熟后,还回头叫你一声“老师”,这种喜悦之情和自豪感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

为了做好教书育人的工作,玛日耶姆古丽也在不断提升专业技能,目前,她在承担学校心理咨询师的同时还承担着本科生的心理课程。“我要像自己的辅导员一样,把爱我中华和维护民族团结的火种传递给各族学生。”玛日耶姆古丽说。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