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宗教周刊·浙江宗教 上一版3
扎实做好宗教场所战“疫”工作
浙江宁海:推进宗教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宁海县上下联动落实民间信仰活动场所疫情防控
 
版面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年7月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浙江宁海:推进宗教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 本报记者 辛永刚 通讯员 娄荐
宁海县宗教界人士接受消防培训。
宁海县委统战部组织机关干部学习民宗业务知识。
宁海县越溪乡培训宗教活动场所负责人。
宁海宗教活动场所进行整治后出现新面貌。
“四美”创建深入宁海宗教活动场所。
优秀传统文化进宁海宗教活动场所。

  庭院环境美、周边协调美、文化内涵美、公益服务美,这样的“四美”创建已经逐步深入到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每个宗教活动场所,“美丽寺院”已成为宁海县宗教领域一道亮丽的风景。近年来,宁海县按照打基础、管长远、求实效的工作要求,积极推动宗教领域治理工作体系建设,有效整治了宗教活动场所,特别是一些民间信仰活动场所“小、散、乱”的现象,促进了宗教领域的和谐稳定,使其逐步走上了规范化、法治化的管理轨道。

  加强规划设计,为落实管理提供依据

  为确保宗教活动场所有序建设和有序管理,2012年,宁海县委、县政府编制宗教与民间信仰活动场所布点规划,对宗教活动场所和民间信仰活动场所的建设和管理进行顶层设计。

  在规划和顶层设计管理框架下,经过多年工作,宁海县全面掌握了每个场所的历史文化、区位交通、建设规模、建筑质量、信众数量和发展空间情况。在此基础上,逐一开展量化评分,区分出重点场所和一般场所。根据布点规划的要求,通过“保留一批、整改一批、合并一批、取缔一批”的方法,对民间信仰活动场所进行集中整治。

  其后,宁海将宗教活动场所管理纳入GIS(地理卫星信息系统),在网上可以直接查询,信众可通过查询情况向县民族宗教与民间信仰事务领导小组办公室举报非法建设小庙小庵。明确凡是发现布点规划中没有的场所(点),作为违法用地和违章建筑,由乡镇(街道)牵头,会同国土、规划、城管等部门,及时予以制止和拆除,并依法追究相关当事人的责任,扣除相应的目标管理考核分。

  同时,宁海县积极推进民间信仰活动场所登记编号工作。登记编号应具备4项条件:一是要建立管理组织,明确责任人;二是要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包括财务管理、安全管理、活动管理制度等;三是要签订不违建和安全管理承诺,对违背承诺的场所负责人要求引咎辞职;四是场所负责人必须经过上岗培训,未培训的暂缓登记造册。

  如今,宁海县顺利完成了379处民间信仰活动场所的登记编号工作,总数约占宁波市民间信仰活动场所登记编号总量的五分之一。

  针对如何做好建设管理,宁海县委常委、统战部长娄黛敏说:“我们坚持从严把关宗教建设用地,依法对改建、迁建、拆建项目进行了前置审批,指导帮助做好扩建工程等基本建设的报建工作。始终对违建行为保持高压态势,对涉及未批先建的违章建筑下发了限期整改拆除函,制止违建行为,有效遏制了边整治边违建的现象。”

  推进全科网格管理,强化网格责任

  宁海县委县政府依托综治全科网格管理系统,实施宗教网格化管理,出台宗教与民间信仰事务网格化管理实施意见。按照“顶层设计、资源整合、区别对待、规范管理”的要求,全县共划分666个网格,每个网格落实由联村领导、联村干部、镇级巡查员、村干部、网格员组成的“5人驻管”制度,明确各自的职责,将消防安全、违建处置、非法活动、稳定隐患等作为重要巡查监管内容,有效解决了3个历史短板:一是针对以往信息不灵的短板,要求网格员每周开展巡查并将发现问题实时反馈至镇村干部;二是针对以往排查不全的短板,要求村干部、镇级巡查员每月对消防安全、违建和非法集会情况进行现场记录;三是针对以往隐患调处不及时的短板,要求联村干部每月到网格走访并及时调处各类隐患矛盾,联村领导每季度到场所检查并召开一次宗教工作专题会议。

  在此基础上,宁海县运用县社会治理综合指挥中心平台,建立网格事件发现上报和事件调处两项机制,按类别、等级逐次分流至县相关职能部门或由镇村干部进行处理。“5人驻管”制度和社会治理综合平台的无缝运行,构建了信息灵敏、处置及时、务实管用的管理体系,有效延伸了宗教工作在基层的触角。

  同时,在推进全科网格管理的过程中,宁海县各地注重强化考核激励,开展督查通报。细化考核内容,明确奖惩办法,建立网格员进退机制,落实安全保密指施。开展对各网格贯彻执行情况进行督查,并将此项工作纳入村主职干部绩效考核和满意联村干部评选,对纳入全科网格管理工作开展不力的予以通报并扣分,对不配合的宗教活动场所,将依据有关政策予以相应的处理。

  落实主体责任,推进联动协同管理

  宗教工作是社会治理的一部分。一方面,宗教事务管理涉及多部门、多领域,特别需要相关部门紧密配合和齐抓共管;另一方面,一些干部在宗教管理中存在“不敢管、不愿管、不会管”的现象。为切实改变这一现状,宁海县宗教工作以考核为抓手,从3个层面入手进行解决。

  一是压实各级各部门参与宗教管理的责任。在调整和充实宗教事务管理领导小组的基础上,对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分工进行了重新明确。从2013年开始把宗教工作纳入全县目标管理考核,连续6年安排3分考核分,考核范围覆盖至30个部门和18个乡镇街道。同时,将宗教工作纳入乡镇党委年度述职内容,将宗教工作作为镇村巡查重要内容。县民族宗教与民间信仰事务领导小组办公室每年组织相关部门,分组对全县的民间信仰活动场所管理情况进行回访。

  二是压实联村干部在宗教管理中的责任。出台联村干部考评管理办法,将宗教工作与干部年底评优评先挂钩,并作为年度群众不满意联村干部考评的依据。

  三是压实村级党组织在宗教管理中的责任。实施村级党组织联系宗教活动场所制度,作为基层党组织星级评定依据,内容包括对宗教教职人员政治思想引领等8个方面。这些举措的落实,有效破解了宗教管理的一些共性难题,在实现长效管理上形成了内外合力、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切实保证了宗教工作指令到底、运转顺畅、执行到位。

  立体施策,推进依法长效管理

  宁海县按照宗教工作法治化的要求,连续实施宗教和民间信仰事务管理三年行动计划,并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细化措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举措。

  一是紧抓引发宗教乱象的“牛鼻子”问题。针对宗教活动场所财务管理不规范的现状,按照国家宗教事务局《宗教活动场所财务监督管理办法》,出台《宁海县宗教活动场所财务规范化建设实施方案》,委托第三方成立“宁海县宗教活动场所财务服务中心”,对全县所有宗教活动场所的财务问题进行了全面梳理和规范。目前,全县宗教团体和宗教活动场所已全部实现财务规范化管理。

  二是紧抓引发宗教领域违法最多的“建房子”问题。针对宗教活动场所负责人审批意识淡薄、未批先建、先建后批等现象,宁海县根据国土、规划、建设等部门的相关法律,出台了相关意见和办法,规范宗教活动场所建设审批程序,加大对违建的处置力度,及时拆除了佛教和民间信仰活动场所的违章建筑,取得良好社会反响,“建设必审批”意识在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中得到进一步强化。

  三是紧抓引发安全隐患的“命根子”问题。针对宗教活动场所消防安全隐患多的现象,借势全县安全生产百日攻坚“四大会战”行动和房屋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工作,对所有的宗教活动场所进行全方位无死角排查,排查隐患问题,并逐步整改到位,依法关闭安全隐患严重的宗教活动场所。

  在安全隐患大排查的基础上,宁海县还不定期对各宗教活动场所展开安全检查。今年1月,宁海县委书记林坚带队到越溪乡长洋岭天灯寺开展安全检查时,明确提出3点要求:一是必须做到明火不要进大殿,外面神龛中明火要有专人看管;二是宗教活动场所在春节期间要特别强调进行精细化管理、从严管理,应急、消防、公安、民宗,以及乡镇街道加强值班值守,确保一有情况能及时处理;三是做好宗教活动场所消防应急措施和安保工作预案,突发事件处置的备勤工作要有预案。

  另外,为了加强安全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宁海县还加大安全培训力度。据了解,先后开展宗教界安全培训72期,累计培训2520人次。

  一系列政策组合拳,使得宁海县宗教活动场所负责人的法治意识明显增强,自我管理能力显著提高,宗教活动场所“无法外之地、无法外之人、无法外之教”的氛围进一步形成。

  (本版图片由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民宗局提供)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