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文化周刊·文萃 上一版3  4下一版
江南草木小札
乌云山前恋红琼
清清汴河
八峒瑶乡 峒歌嘹亮
 
版面导航  
上一期
3上一篇 2020年7月1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八峒瑶乡 峒歌嘹亮

□ 何石

  连山,顾名思义,那可是一山连着另一山,互相比肩叠加,海拔六七百米左右,典型的山地丘陵地区。因深处湖南省邵阳市新宁县八百里八峒瑶山腹地,连山一带的山民擅长以峒歌(山歌)言志,当地有一首峒歌是这样唱的:

  连山弯弯山连山,

  这边听到那边喊;

  若要见得真人面,

  要出一斤八两汗。

  2016年,新宁县崀山镇原连山村和大红村合并成为连山村,全村汉、瑶、苗等各族村民409户1616人中,贫困户有139户521人。尽管原来经过几个单位的扶贫接力,但仍有5个组的通组公路没有硬化,而且大多道路因弯道密布,3.5米宽度的道路设计已远远不适应发展要求;山高坡陡耕地少,地远人稀劳力少,经济收入来源少。连山村村民生活水平普遍较低,有相当一部分村民还生活在贫困线上……

  2018年3月,邵阳市委宣传部扶贫工作队开始了驻村帮扶工作。扎根乡村,日日奔忙,只为这里早日改变贫困的面貌……

  一

  69岁的连山村10组村民、瑶族妇女兰叙贞,丈夫17年前因脑溢血离世后,儿子易忠海又在6年前得了鼻咽癌,兰叙贞本人也有腰腿病。但面对儿子,她只能强打精神,撑起这个风雨飘摇的家。

  扶贫工作队了解了兰叙贞的情况后,主动登门拜访,将她纳入了扶贫户序列,申请了临时救助,还为兰叙贞安排了一个村卫生保洁员岗位,每年能增收1万余元。这样,兰叙贞家里生活有了基本保障,生活水平也得到明显改善。

  村民杨宏秀,丈夫去世得早,她含辛茹苦抚养两个孩子,娘儿仨一直住在山腰上的旧棚子里。扶贫工作队来了后,为他们申请了易地搬迁,新房建好了,又将他们纳入了扶贫户。如今,杨宏秀的女儿大学毕业有了工作,儿子进城务工,她自己也积极投身家庭养殖,日子越过越红火。

  75岁的连山村10组五保老人漆增柏,去年不小心摔了一跤,脚伤一直未恢复好,只能拄着拐杖在屋前屋后转转。为了丰富他的生活,扶贫工作队给他买来电视机和卫星接收器,让他在家有了文化娱乐活动。

  “我们要把党的温暖送到每一个贫困户的心坎上,确保不漏一户一人!”驻村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李远良说。

  二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

  发展产业才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扶贫工作队经过对全村实地调研和外地考察,引导村里因地制宜成立脐橙、油茶、养鹿3个合作社,贫困户或入股分红或务工取酬。同时,扶贫工作队还组织开展“亲帮亲、户帮户、互助脱贫奔小康”活动,让连山村民一起找到适合自己的产业发展途径。

  蒋达财是连山村头脑比较活络的“70后”汉子,他原来独自住在海拔近700米的井水湾山上。扶贫工作队队员一边动员他用活易地搬迁政策迁到山下,一边支持他联合众多贫困户把林场的100亩荒山租下来,成立了楠木水种养专业合作社。蒋达财用学来的间种药材技术,在油茶园里种上黄精、白芨、七叶一枝花等药材,林下还养鸡鸭,第一年就有近10万元的收入。如今,通往基地的作业林道已经通到了山顶,他们的1万多棵油茶树长势喜人。

  贫困户李儒海的妻子患了肿瘤,加上两个孩子上学,家庭负担很重,他常常望向屋后的仁贵岭,看着绵延的群山和那漫山遍野数百亩荒山,就想:要是能把通往山上的林道修通该有多好,那样就可以把那片山地开出来,种上脐橙树,让光秃秃的荒山变为黄橙橙的“金山银山”了。李远良知情后,找到县农业局立了项,争取了20万元产业道路建设资金,县脐橙产业办的技术员也来了,100亩4000多棵脐橙苗子也在县农业农村局的支持下解决了,以李儒海为法人的仁贵岭脐橙合作社正式挂牌成立了。

  2019年夏秋时节,间种在枝叶摇曳、生意葱茏的脐橙园里的近百亩无籽西瓜喜获丰收,合作社成员李儒海、漆增军等拉了首批熟瓜赶往邵阳,市委机关同事纷纷认购,李远良脚下生风,带领队员送货上门,还向邵阳的亲戚朋友发起微推。1万多斤西瓜卖了个好价钱,工作队队员看着村民拍打着鼓鼓囊囊的钱包高兴的样子,也开怀地笑了。

  村妇女主任、村医刘小阳,早在10年前就开始养鹿,曾经与她的妹妹小打小闹办了个养鹿场。扶贫工作队进驻后,李远良鼓励她扩大养鹿规模,并提出引进北方良种鹿源的建议。刘小阳动了心,也表达了希望能改善鹿场道路和协调贷款、帮助销售产品的意愿。

  养鹿场处在原连山村和大红村的连接口上,连通道路是大势所趋。李远良通过多方协调,终于立了项,开了工,修好了路,让这条连村路成了连心路、致富路;接着,他又为刘小阳的贷款奔走协调,总算给刘小阳有了个满意的交待。

  如今,刘小阳的养鹿场发展成肖家湾林场梅花鹿养殖合作社,养了70多头梅花鹿。每天总有村内村外的人进进出出,戏鹿的、买鹿茸的、看热闹的,络绎不绝;合作社也不断接纳贫困户务工,并以合作社加农户扶贫合作的模式,带动更多困难群众找到一条脱贫致富的新路子。

  三

  连山村原大红村“8个小组8个冲”,属典型的“山路十八弯”。因为没通水泥路,同是靠山吃山的连山人,12组村民因为交通不便,漫山遍野的竹子和杉树运不出去,要卖树,只能肩扛手抬,靠人工搬运出去才能卖掉;老人们出村,因道路泥泞摔坏了腿脚;孩子们读书出门,干干净净出去,回来时却成了泥人……扶贫工作队积极协调交通、水利部门,多方筹集资金,为村里新建和硬化、拓宽道路。

  2019年8月1日,连山村12组通组水泥路通车了,全组46户190余人终于告别了泥湿路烂、望雨兴叹的历史。在县城开汽车美容行的村民李修红,发动全组年轻人放下手头的活计,打了条醒目的横幅,买来鞭炮,敲锣打鼓,感谢工作队。村民用一首峒歌唱出了连山人对山乡巨变和党的扶贫政策心怀感恩的心声:

  如今连山日子好,

  土鸡都当小菜炒;

  栏里养牲嘎嘎叫,

  田间地头人欢笑。

  路宽灯亮楼房高,

  贫困兜底有关照;

  产业就业都活跃,

  都夸扶贫政策好!

  2020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尽管连山村已全面脱贫,老百姓也给扶贫工作队打出了满分,但队员们深知:连山还有很多短板要补,还有很多问题要清零,为了让连山“青山长绿”“笑口常开”,他们正不舍昼夜,铿锵前行。

3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