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民族团结进步创建 上一版3  4下一版
农维慧:带领瑶乡群众走上致富路
甘肃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深入开展
一个贫困村的华丽转身
整族帮扶 山乡巨变
 
版面导航  
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年7月2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白银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巡览之三】
一个贫困村的华丽转身
—— 景泰县红溪村大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纪实
□ 景梓刚 陶雁玲
红溪村枸杞大丰收。
从天祝县山区搬迁到景电灌区的土族同胞一家三代人过上了幸福生活。
红溪村绿色产业美好家园航拍图。

  上世纪90年代初,在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景电二期灌区,从永靖县、天祝藏族自治县等地迁来了回、藏、土、撒拉等各民族群众2000多人,组成了4个少数民族村,与汉族群众嵌入式生产生活。

  漫水滩乡的红溪村,就是从天祝县大红沟乡、哈溪镇搬迁来的藏、土等各民族群众共同组成的移民新村。

  30年弹指一挥间,红溪村各族群众团结一心,携手发展,谱写了民族团结进步的和谐乐章。

  “我们红溪村村民的收入从原来的全乡垫底到现在排名第一,就是这六七年发展起来的。”红溪村党支部书记周福梧介绍,红溪村贫困人口从2013年底的86户316人减少到2019年底的4户8人,贫困发生率由31%下降到0.79%。这是红溪村各族群众共同团结奋斗交上的优异成绩单。

  近年来,红溪村各族群众以脱贫攻坚为抓手,坚持互助协作,营造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良好氛围。各族群众在茫茫景泰川安营扎寨,建成了村庄整洁、道路通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的移民新村。2017年,红溪村整村脱贫,华丽转身,成为“致富新村”。

  正在田里察看甘草长势的刘明,是红溪村的一名致富带头人。这位藏族汉子创办的甘肃森有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占地7200平方米,拥有中药材生产车间、配套生产设备等。2019年,公司承包土地6340多亩,种植甘草、洋葱、黄芪等作物,年纯利润达800多万元。

  看着眼前的景象,谁能想到,刘明曾是村里的低保户。他从2006年开始试种中药材,经历了产业发展摸索期的失败和困惑,还不幸遭遇家庭变故,经济困难。虽然领低保的时间不长,但贫困的滋味却扎在了心里。和乡亲们一起发展产业脱贫致富,成为刘明的追求。

  “我看这个产业能挣钱、靠得住,就带动左邻右舍、亲戚朋友一块儿干。”刘明说。这几年,他带着乡亲们一起栽枸杞、种洋葱,还种植了大片的甘草、黄芪等中药材,带动红溪村种植结构调整优化,村民们靠种植赚到了更多的钱。

  尚春燕是红溪村的一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孩子们要上学,她不能外出打工,家里缺少经济收入。这两年,她在刘明的甘草种植基地务工,春种秋收,冬天从事药材加工,一年四季都有活干,她一年的务工收入能达到两三万元。

  宋鹏玺的父辈是从天祝县大红沟乡搬迁到红溪村的。以前,村里没有产业,他和其他年轻人一起到外面打工。现在,他是村里的甘草田管理员,年收入达七八万元。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红溪村党支部结合村情实际,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充分利用全县“6+5”产业发展政策,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以枸杞种植、洋葱制种、黑毛驴特色养殖为代表的“红金黑”三色产业发展,实现了建档立卡贫困户产业扶持资金、项目安排、贫困户产业达标率三个100%,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取得决定性成效。2019年,红溪村人均纯收入达到10944元,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纯收入达9780元。

  经济收入提高了,村居环境改善了,红溪村作为各民族群众共同的家园,面貌焕然一新,“民族团结好、经济发展好、生活富裕好、乡风文明好、村容村貌好、民主管理好”的新农村正在有序建成。

  七月的骄阳下,枸杞进入采摘旺季,红艳艳的果实映红了农民的笑脸,各族群众携手共建的美丽家园,正在展现迷人的容颜。

  

  (图片由白银市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提供)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