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民族团结进步创建 上一版3  4下一版
各族同胞团结一家亲
甘肃白银:奋力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
贺兰山下谱写民族团结曲
 
版面导航  
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年8月1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白银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巡览之五】
甘肃白银:奋力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

□ 白银市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甘肃省白银市位于黄河上游,地处丝绸之路东段,历史上就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地区。全市辖白银、平川两区和会宁、靖远、景泰三县,总人口172.93万人,有汉、回、东乡、藏、蒙古等37个民族成分,常住少数民族人口3.52万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近万人。

  白银市委、市政府把民族工作作为全局性工作、战略性任务、基础性事业、“生命线”工程来认识和对待,确立了争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的工作目标。2019年9月以来,白银市启动实施“创建沿黄河—洮河民族团结进步提升带”行动,加快推进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工作。

  牢记殷殷嘱托,把创建工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推进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就民族工作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动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了新的历史性成就。白银市委、市政府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甘肃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牢记殷殷嘱托,把创建工作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来推进。

  提高政治站位,突出顶层设计。白银市从更高政治站位认识创建工作重要意义,从更高起点谋划创建工作格局,从更高标准落实创建工作措施,将民族工作纳入各级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各级领导班子考核体系、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培训内容、各级财政预算安排,与其他重要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考核、同奖惩,进一步增强各级各部门共同参与示范市创建的目标意识、责任意识。

  坚持高位推动,强化组织领导。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市级各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创建工作。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列为年度工作重点来谋划,全市形成了“党政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群众主体、合力推进、共建共享”的良好格局。

  创新工作载体,丰富创建内涵。坚持因势利导、综合施策,推动实施全覆盖、精准滴灌、文化引领、“金种子”、精神家园、权益保障等“六项重点工程”,着力打好契合白银实际的创建工作+红色传承“红色牌”、乡村振兴“绿色牌”、企业行动“银色牌”、民族教育“金色牌”、文明城市“特色牌”等五张品牌,创建载体由“七进”拓展为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家庭、进军营、进窗口单位、进“两新组织”、进宗教活动场所等“十进”,不断深化内涵、拓展外延。

  传承红色基因,提高创建工作的思想行动自觉

  白银具有民族团结的光荣传统,各族人民团结奋进的历史渊源深厚、现实基础广泛。在创建工作中,白银市准确把握新时代民族工作特点,继承“红色团结记忆”,弘扬“红色团结精神”,唱响“红色团结旋律”,坚持民族团结进步永远在路上,创建工作永远没有休止符。

  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在会宁胜利会师,在靖远强渡黄河,在平川打拉池实现红军总部会师,在景泰打响一条山战役并组建西路军,踏上悲壮的西征,在白银大地播下了民族团结进步的红色种子。

  作为全国首批百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的会宁红军会师旧址,每年有来自全国各地约140万各族干部群众接受教育。场馆场景式展示了伟大的长征历史、长征精神、会师精神以及红军长征途中党的民族政策宣传教育景观,铭刻着长征路上我党制定实施的一系列民族政策、沿途各族群众有力支援红军的史料;陈列着红军途经会宁新添堡回民聚居区时,开展“满缸水”运动以及各族群众捐助支援红军的史料,重现各族群众欢迎红军的“军民鱼水情”场景。

  为把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红色基因永续传承,白银市将会宁红军会师旧址、靖远红军渡河纪念馆重点打造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并按照既定规划,市内“红馆”布设到哪里,就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跟进到哪里,深入开展人文化、大众化、实体化的宣传教育,不断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永远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

  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创建工作与脱贫攻坚深度融合

  全面实现小康,一个民族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掉队。白银市把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实现创建工作与脱贫攻坚深度融合。

  推动创建工作与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相衔接。黄河流经白银市258公里,已发展灌溉面积150万亩,为各族群众建设美好家园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按照“两不愁三保障”要求,实行各级各部门结对帮扶、精准脱贫模式,推动脱贫攻坚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有效改善各族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水平,帮助各族群众摆脱贫困、同步小康,不断增强各族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

  推动创建工作与富民产业培育相促进。白银市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着力培育瓜菜、草畜、马铃薯、中药材、小杂粮等富民产业,顺着产业链做实做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为构建“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增添了动力。会宁县新添堡回族乡肉牛产业发展壮大,饲养量达2.5万头,户均3头以上,实现了整乡脱贫摘帽、贫困人口全面脱贫,成为少数民族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成功典型。

  推动创建工作与民族乡村人居环境改善相结合。白银市委、市政府出台扶持政策,加大资金整合力度,按照民居有特色、基础设施全、服务功能强、生态环境好的要求,对全市少数民族聚居村进行整体规划,打造美丽和谐、环境整洁、特色鲜明的生态文明宜居村、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已取得显著成效。

  2019年底,白银市贫困人口由2013年的37.06万下降至1.06万,贫困发生率下降到0.83%,302个贫困村累计退出296个,5个县区已全部摘帽,区域性贫困基本得到解决。

  弘扬“艰苦奋斗、创业奉献”的白银精神,不断丰富创建工作内涵

  白银市以工业立市,“一五”期间重点项目——白银公司、银光公司等大型企业就诞生于白银。上世纪50年代支援祖国大西北建设的大潮中,有20多个民族成分,2000多名少数民族员工,从全国各地奔赴白银创业奉献,他们“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是白银的开拓者、民族团结进步的践行者。白银市将“艰苦奋斗、创业奉献”创业精神与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深度融合,不断丰富创建工作内涵。

  地企齐心联动抓创建。针对国企数量相对多、非公企业分布广、职工民族成分多的实际,出台实施《白银市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民族工作的意见》,把创建工作纳入企业发展总体规划,持续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班组、进车间、进厂矿、进家庭“四进”活动,广泛宣传党的民族政策,维护各族职工合法权益,为各族职工办实事、做好事,调动他们爱企业、献良策、作贡献的热情。白银公司、靖煤公司等骨干企业将创建内容与企业文化融为一体,相得益彰,激发地企共建活力,是其中的先进典型。

  锻造文明城市抓创建。市委、市政府实施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双创”“双驱”“双跨步”举措,持续抓协同推进、抓宣传教育、抓责任督促、抓对标落实,借助创城的强大推力,凝聚各民族团结奋斗合力,以创城工作促进民族工作,以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丰富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内涵,凝聚做好民族工作的思想共识,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构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创新理念方法,全面深入持久开展创建工作

  白银市秉持“重在平时、重在交心、重在行动、重在基层”理念,深化创建内涵,丰富创建形式,扩大参与范围,提升创建水平,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

  宣传教育走心走实。一是集中建设富有特色的民族团结进步宣传阵地,对村史馆、民俗馆、博物馆建设重点推进,对红色纪念馆、革命遗址旧址、改革发展成就展馆等场所重点提升,从红色文化、农耕文化、工矿文化中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汲取营养。二是集中办好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活动。办好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做到启动有声势,活动有特色,宣教有氛围。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连年组织开展党的民族宗教理论政策“百场万人”下基层大宣讲活动,着力构建多层次、全方位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工作格局。2018年,白银市承办甘肃省第九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筹办,将盛会办成宣传民族政策的大讲台、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大平台。三是集中培育符合市情实际的民族团结进步宣传载体。通过讲好故事、拍摄专题片、编演地方戏、运用新媒体等方式找准突破口,让各族干部群众在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中接受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示范典型有力有效。白银市坚持把民族团结进步典型的培育、选树、命名和作用发挥作为创建工作的重要推动力,确保选立一点、点亮一处、示范一片,形成抓点、串线、带面的工作局面。全市严格对照创建测评指标进行创建,并组织县区之间、创建单位之间开展“互观互检互促”检查督促落实,绵绵用力、久久为功,培育了一批立得起、站得住、叫得响、能示范的创建“领头雁”。

  民族教育出彩出色。白银市把民族教育作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金色招牌”来抓。持续开展支援甘南藏族自治州、临夏回族自治州教育工作和对口帮扶碌曲县工作,主动接收民族地区中小学学生到白银市就读,并与本地学生同等享受优质教育。会宁县支持玛曲县民族教育16年,创新教育扶贫成功模式,并于2020年开启支持东乡族自治县教育交流合作。全市近年有2个县区的11所学校接收民族地区学生2000余名,将民族团结进步的“金种子”遍撒陇原大地。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