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民族团结进步创建 上一版3  4下一版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石屏探索”
“石屏探索”的启示
创建示范县是推进石屏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版面导航  
上一期
3上一篇 2020年9月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创建示范县是推进石屏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 访石屏县委书记张鹏程
□ 本报记者 李寅

  记者:请问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对石屏县而言有怎样的意义?

  张鹏程:石屏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62.4%,是远近闻名的“文献名邦”“豆腐之乡”“杨梅之乡”“中国原生态歌舞之乡”,民族团结在石屏有着优良的传统和广泛的群众基础。

  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的具体实践。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提出了“一个跨越”“三个定位”的要求;今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强调,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思想基础。在云南,不谋民族工作不足以谋全局。2019年,红河州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给了我们很大的鼓舞和鞭策。石屏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2019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不仅夯实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的物质基础,也让各民族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可以说是其时已至、其势已成。

  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是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有效途径。石屏县委县政府始终把民族团结进步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在实践中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促进各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

  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是推进石屏县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过去,石屏的发展得益于各族群众团结进步;现在,建成全面小康的伟大实践离不开民族团结进步;未来,要实现繁荣发展和长治久安更离不开民族团结进步。当前,石屏县委县政府明确了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聚力实现“三大目标”(建设百万亩绿色果蔬生产加工基地、全国重要的豆制品生产研发和深加工中心、云南省最具吸引力的健康生活目的地)、聚焦建设“三个美丽”(美丽县城、美丽湖泊、美丽乡村)的工作思路。要实现这些目标,必须依靠各族人民勠力同心、团结拼搏。

  记者: 2018年,石屏成为云南省首批脱贫摘帽县之一。在推动创建工作与脱贫攻坚相融合方面,石屏进行了哪些探索?取得了哪些经验?

  张鹏程: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我们坚持以脱贫攻坚统领经济社会发展,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基础性事业抓紧抓好,与脱贫攻坚工作同推进、同落实。全县累计整合投入资金91亿元,实施产业扶贫、农村危房改造、易地扶贫搬迁、农村饮水安全等扶贫项目350个,着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石屏县在云南省、红河州率先脱贫摘帽奠定了坚实基础。

  我们创新“八大战法”,强化“五级调度”,压紧压实工作责任。全县3268名挂包干部、312名驻村工作队员与9730户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架起与各族群众的“连心桥”。社会各界累计捐资6500余万元,用于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医疗救助、教育帮扶等,为改善贫困乡村生产生活条件提供了坚强保障。

  我们积极推进移风易俗,激发群众内生动力,让文明新风在农村落地生根。脱贫攻坚极大增进了各族干部群众的深情厚谊,促进了民族大团结。

  记者:石屏有着民族团结的优良传统,在新时代如何进一步推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张鹏程:石屏被誉为“文献名邦”,同时也是“经济商邦”。从“走西头”开辟云南南线茶马古道,到“走东头”开发个旧锡业,修筑个旧—碧色寨—石屏铁路,石屏商帮创造了辉煌的“屏商文化”。

  进入新时代,我们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方位、多形式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为实现“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这一目标而努力。要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补齐发展短板,进一步打牢发展基础。依托“二月初十赛歌会”“杨梅节”“野生菌文化节”等节庆活动,全面保护和传承烟盒舞、海菜腔、乌铜走银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擦亮“古韵新城·水墨石屏”文化旅游新名片,让石屏成为各族群众共建共享的美丽家园。

  如今,党中央国务院各项决策部署在石屏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已成为石屏各族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下一步,石屏县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以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为抓手,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提质升级,让各族人民共创美好未来、共享中华民族新的光荣和梦想。

3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