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 上一版3  4下一版
用一件件文物讲好中国故事
不忘初心的引路人
 
版面导航  
上一期
3上一篇 2020年11月2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不忘初心的引路人
—— 记大连民族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张利国
□ 李素梅
张利国带领的团队,成为大连民族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的一支重要力量。
受访者供图

  作为民族高校的一名教育工作者,大连民族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张利国一心为教、潜心育人,在引导各族学生交往交流交融、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近两年,由他带领的团队获批国家民委、辽宁省等省部级项目11项,出版学术专著4部,发表论文10余篇,成为大连民族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的一支中坚力量。

  国家民委民族研究优秀中青年骨干专家、辽宁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青年杰出人才、大连市高校优秀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一个个荣誉的背后,是张利国对教师这个职业的敬畏与坚守。

  潜心钻研的学科带头人

  

  “哪位同学知道‘凉州会盟’,一起分享一下。”

  “公元1247年,蒙古贵族阔端和吐蕃高僧萨迦班智达在凉州进行了会面,这是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会面……”

  课堂上,张利国正在与同学们就“凉州会盟”事件展开探讨。学生们热烈互动,张利国娓娓道来,从历史引申出“我们伟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是先人们留给我们的丰厚遗产,也是我国发展的巨大优势”等重要结论。

  这堂课是大连民族大学今年新开设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课程。作为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方向的学科负责人,张利国为这门课程的开设倾注了不少心血。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办好民族教育的主线。开设新课程没有教材,没有经验可借鉴,如何能把这门新课程上好,让学生们学懂弄通?

  张利国在探索中寻找前进的方向:收集整理相关文献资料,与校内外专家学者交流探讨,参与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院筹建工作,编写学校《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教材……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精心准备的这门新课程受到了学生们的好评。

  “张老师从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出发,告诉我们如何理解‘一家人’,如何做到‘一家亲’,让我们感觉到这门课程可亲、可信、可学,收获特别大。”电子信息系19级研究生金群植说。

  作为学科带头人,张利国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学科研究方向,潜心钻研,精耕细作。作为主要执笔人,他参与了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十四五”专项规划撰写工作。近两年,由他带领的团队已成为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的一支重要力量。

  

  精心育人的“男神老师”

  

  在学校,学生们喜欢称张利国为“男神老师”,不仅因为他学识渊博,而且因为他对学生特别关爱。

  平日教学中,张利国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与学生将心比心、以心换心。他担任行政管理专业班导师时,在班级成立考研攻关小组、一帮一互助小组、英语兴趣小组、论文写作小组等,其中,“张利国师生学习共同体”在学生中最受欢迎。

  这个“共同体”主要由成绩优异的学生和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共同构成,每届大约有10人。张利国会提前给大家布置英文翻译、经典论文论著荐读、指定阅读书目论文,并结合考研、考公务员等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为“共同体”成员开展专题性辅导。

  “每周,张老师都会组织我们学习研讨,通过平等对话、合作交互的‘共学’模式,形成了师生之间教学相长、生生之间互帮互学的良好氛围。”维吾尔族学生艾萨说。

  艾萨来自新疆阿克苏,大一时,他曾一度意志消沉。张利国知道后,主动与他谈心谈话,鼓励他加入“共同体”,指定学生“一对一”帮扶。经过一年多的学习,艾萨实现了成绩上的飞跃。他由衷感谢成长路上张利国老师对他的鞭策与提携。

  2019年,由张利国组建的这支“共同体”,成功申请了两项国家级大学生创业就业项目、两项辽宁省大学生创业就业项目,发表学术论文5篇。在张利国的示范带动下,行政管理系也成立了多个师生学习共同体和微信群;学院还拿出专门资金,鼓励和支持学生开展创新实践、学科竞赛和论文发表等工作。

  

  坚持问题导向的管理者

  

  今年是张利国来到大连民族大学工作的第16个年头。16年来,他在学校9个部门任过职。无论身处什么岗位,他都善于提问、勤于思考、乐于总结,把教学管理实践这个“源头活水”作为理论转化的不竭动力。

  2010年,张利国在贫困生助学金评比发放工作中,发现一些高校存在“一刀切”发放助学金,以及曝光贫困生隐私,使部分学生心理压力大的情况。法学专业出身的他,据此在《现代教育管理》上发表了《贫困生资助权及其权利冲突解决的法律思考》一文,着重就如何妥善处理贫困生资助过程中资助权、知情权与隐私权三者的关系进行了探讨。他还设计了“机电学院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指标体系”,后来,该指标体系在全校得到了推广应用。

  这些经历让张利国深有感触,更加明确了在工作中要时刻树立实践观点和问题导向的理念。自此以后,他格外注重对现实问题的理论概括和提炼,并且将其运用到教学科研的实践之中,取得了一系列丰硕成果:

  结合学校民族团结教育的长期实践,创新性地提出大连民族大学以“共居共学共事共乐”为载体的民族团结教育实践模式,在2019年全国民族院校教学成果评估中获得A+等级。

  2020年,由他撰写的《大连民族大学打造“五维一体”互嵌式育人格局 不断铸牢各族师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课题,成功获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重点扶持项目”。

  针对民族院校学生来源广、差异性大、心理需求增多的实际,张利国构建了心理健康工作对象全面向、心理健康教育全方位、心理普查全过程、咨询服务全天候以及危机干预全员参与的“五全”工作模式,及时关注和解决各族学生遇到的心理问题。学校因此被评为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先进集体、辽宁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进单位、辽宁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

  “师者,人之模范也。”张利国说,“教育不是抽象的道德教化和空洞的政治宣讲,核心解决的是情感和认同问题。广大教师是离学生最近、对学生影响最大的群体。我们要不忘教书育人的初心使命,力争做好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奉献祖国的引路人,引导各族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3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