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理论周刊·论坛 上一版3  4下一版
加快西藏和四省涉藏州县创新型小微型企业发展
具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脱贫经验
文化产业助推西藏脱贫
 
版面导航  
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年12月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具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脱贫经验

□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社会经济研究所所长 扎洛
近年来,西藏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技能保障。图为学员们在昌都市卡若区嘎玛乡民族手工艺培训基地学习画唐卡。晋美多吉摄
西藏左贡县建设万亩葡萄产业示范园,发展高原特色种植业。图为当地群众在葡萄酒企车间里工作。普布扎西摄

  西藏由于自然条件恶劣、发展基础薄弱等原因,是“三区三州”中唯一的省级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西藏贫困人口的致贫原因既有与全国其他地区类似的因素,也有地理、历史等方面的特殊因素。因此,西藏在脱贫攻坚过程中,在实施“五个一批”工程的同时,也有很多创新。比如,实施边境小康村建设项目带动脱贫,对口援助带动脱贫,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结对帮扶带动脱贫等。2019年底,西藏全部贫困县区实现摘帽,62.8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清零”,贫困发生率降为“0”。

  西藏历史性地消除绝对贫困,具有里程碑意义。

  一是改善民生,为实现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西藏农牧民的可支配收入从2015年的8244元增长到2019年的12951元,贫困人口收入从1499元增加到9328元,各族群众生活水平得到较大提高,这是西藏历史上亘古未有的辉煌成就,为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开启新的一页,为实现全国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

  二是凝聚人心,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一步铸牢。打赢脱贫攻坚战,使西藏各族人民特别是贫困人口分享改革开放的成果,极大提升了西藏各族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五个认同”进一步增强。在脱贫攻坚过程中,各级党政干部深入基层开展驻村、结对帮扶等工作,一大批内地干部到西藏基层一线开展援藏工作,有力促进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增进了民族团结。

  三是为高海拔地区减贫积累宝贵经验,为全球减贫增加信心。西藏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不仅在中国具有重大意义,同时也具有重要的世界性意义。放眼全球,与西藏具有类似自然环境和经济社会特点的地区多是深度贫困地区,比如喜马拉雅山区、安第斯山区、东非高原等,这些地区如何摆脱贫困,实现现代化,是长期以来困扰国际社会的难题。西藏历史性地消除绝对贫困,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总结具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脱贫经验,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为了人民,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立场。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鲜明提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我们党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共同富裕原则,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在这一过程中,人民始终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参与主体、共享主体、评判主体。

  坚持精准扶贫。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首次提出“精准扶贫”,此后多次对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出重要指示。针对扶贫开发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的问题;坚持“六个精准”的基本要求,即坚持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第一书记)精准、脱贫成效精准;创新扶贫开发路径、创新扶贫资源使用方式、创新扶贫开发管理模式、创新扶贫考核评估方式等。精准扶贫是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原则的生动体现,是对扶贫理论和扶贫实践的重大创新,显著提高了扶贫效能。

  坚持因地制宜,牢牢把握西藏的自然环境和经济社会特点。西藏地处青藏高原腹心地区,是重要的国家安全屏障和生态安全屏障,是亚洲水塔、全球气候调节器,西藏脱贫攻坚必须立足自然环境和经济社会特点,因地制宜,统筹推进。一是坚持生态保护第一原则,不搞大开发,初步划定生态红线,全区45%的区域被列入最严格保护范围;二是改善基础设施,坚决贯彻80%的财政资金、援藏资金投向基层和民生领域的要求,大力改善基础设施,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必要的基础;三是扶智和扶志相结合,采取多种形式,确保适龄儿童就学,做好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广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等,激发各族群众内生动力;四是发展文化产业,把文化产业和旅游业作为产业发展的重点方向予以扶持,加快文旅融合步伐。

  坚持创新减贫理论与扶贫实践,构建脱贫攻坚新机制。在生产端,根据西藏农牧民受教育水平相对较低、远离中心市场等实际,注重发挥村级组织和农民合作社作用,推广“村级组织+合作社+贫困户”“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合作社+贫困户”等模式,通过集体力量带动脱贫。在分配端,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特别是强化二次分配作用,在一定时期内保持分配向农村、向贫困户倾斜。推动“三变”改革,即“资源变资本、资金变股金、村民变股民”,将村民拥有的旅游资源、土地资源等投入经营主体,转化成为股份权利,通过股权赠与、股权救济等方式,使贫困户直接拥有可以带来收益的资产。同时,还尝试其他利益联接方式,比如在水电等资源开发中给予库区移民股权,将交通干线附近的居民转化成为养护工人等。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