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头版 4下一版
汪洋分别会见中国佛教协会和
中国道教协会新一届理事会领导班子
武陵桃源梦终圆
攀大高速公路
建成通车
增强认同重在提升心灵共情能力
 
版面导航  
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年12月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武陵桃源梦终圆
—— 国家民委推动武陵山片区脱贫攻坚纪实
□ 本报记者 安宁宁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世人知晓武陵山,往往从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记》开始。文人墨客笔下与世无争、衣食无忧的世外桃源,令人神往。然而现实中,包括湖南、贵州、湖北、重庆四省市交界地区71个县(市、区)的武陵山片区,却是我国少数民族聚居多、贫困人口分布广的连片特困地区。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也不能少。

  党中央高度重视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武陵山片区多次被纳入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地区。自2011年国务院批复《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年)》以来,国家民委作为武陵山片区扶贫攻坚试点工作联系单位,切实履行职责,充分发挥“沟通、协调、指导、推动”作用,全力支持片区脱贫攻坚。

  武陵山片区扶贫攻坚试点工作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各成员单位的大力支持下,武陵山片区四省市各级党委、政府团结带领3600余万各族群众,深入贯彻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重要理念,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目标,集中火力发起脱贫攻坚的总攻。

  全方位多举措的持续帮扶,让武陵山片区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2019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544元,是2010年的3.3倍;武陵山片区农村贫困人口从2011年的793万人下降到2019年的49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6.3%下降到1.7%;71个县(市、区)全部脱贫摘帽,历史性告别绝对贫困。

  加强指导,高位推动片区扶贫攻坚

  

  湘西苗寨十八洞,一个地处武陵山深处的偏远村落。千百年来,十八洞村百姓为生存奔波,为温饱劳碌,却依然贫困。脱贫攻坚战打响之前,全村人均年收入只有1600多元,人均耕地只有八分多,贫困人口超过一半。

  “我的心里惦记着每一个少数民族。”加快民族地区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

  2013年深秋,总书记来到十八洞村考察,并与村干部、村民代表围坐在一起,亲切地拉家常、话实情、议发展。在这次考察中,总书记提出了“精准扶贫”的重要理念。

  在精准扶贫方略的推动下,十八洞村依托独特的资源,因地制宜、因人施策,发展特色种植、养殖和苗绣、乡村旅游等产业,激发了村民干事创业的热情。2017年2月,十八洞村成功脱贫摘帽,成为新时代武陵山片区乃至我国扶贫攻坚史上的一个样本和缩影。

  国家民委领导多次深入武陵山片区开展调研,高位推动片区扶贫攻坚工作,促进各项政策落实到位。

  国家民委还探索建立武陵山片区协调机制,推动成立了由国家有关部门、片区四省市组成的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试点联系工作领导小组,并专门设立办公室。

  目前,国家民委已组织召开推进武陵山片区发展的各种会议7次以上,统筹推动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工作。

  多方发力谋发展,凝心聚力战贫困。

  在国家民委的积极推动下,有关部门不断加大对武陵山片区政策、资金和项目支持力度,以2019年为例:

  国家发展改革委2019年投入中央预算内投资279亿元,支持武陵山片区易地扶贫搬迁、以工代赈、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等工程建设;

  财政部2019年至2020年安排武陵山片区四省市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514亿元,加大对武陵山片区四省市转移支付力度,制定出台多项支持武陵山片区等贫困地区的税费优惠政策;

  国家林草局2019年共安排武陵山片区生态护林员补助资金4.9亿元,有效带动23万多贫困人口增收脱贫;

  ……

  倾心帮扶暖人心,精准发力结硕果。

  经过接续奋斗,武陵山片区历史性告别绝对贫困,“三保障”和饮水安全存量问题得到全部解决,包括通村公路、高铁、机场、宽带、有线电视等在内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公共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实现了脱贫攻坚与区域经济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的多赢。

  如今,行走在武陵山片区,经常可以听到群众发自肺腑的感慨:脱贫攻坚、精准扶贫,改变了我们的命运。

派驻联络员,

积极做好沟通协调工作

  为更好地开展武陵山片区联络和扶贫攻坚工作,自2012年起,国家民委创新工作举措,在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中率先建立联络员派驻机制,向武陵山片区派驻联络员,从事调查研究、沟通协调、开展帮扶、总结扶贫典型经验、帮助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等工作。

   作为国家民委派驻武陵山片区的首批联络员之一,中央民族大学发展规划处副处长张英,曾在湖南省洪江市任副市长(挂职)。在洪江市制订城市发展规划过程中,她的理论素养、政策把握等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一个好的发展规划,对促进地方持续稳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张英说。

   据统计,2012年至2019年,国家民委从机关和直属单位选拔优秀司处级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8批共计610人次,派驻武陵山片区各县(市、区),以及有关地(州、市)任联络员。为帮助联络员迅速投入工作状态、更好履职尽责,国家民委每年都会举办一期派驻武陵山片区联络员培训班,邀请有关部委负责人、专家学者,围绕民族政策、精准扶贫、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等内容授课。

   联络员中有许多来自委属高校的专业技术人才。他们发挥所在院校的人才、专业优势,搭建产学研联合发展平台,加快推动智力成果转化,助力脱贫攻坚。大连民族大学“阮成江博士团”培育油茶良种就是其中的典型。

   “油茶之乡”贵州省玉屏侗族自治县,有着500多年栽培和开发利用油茶的历史。但多年来,油茶含油量低、产量不稳定、缺乏本地良种等难题,一直困扰着当地群众。2014年4月,大连民族大学根据相关专家的研究背景,选派阮成江教授带领专家团队赴玉屏寻求解决方案。

   连续几年,团队成员顶着烈日、冒着风雨在野外调查,先后完成了良种培育和优良无性筛选成果、油茶轻基质芽砧苗嫁接技术、油茶炭疽病和油茶象虫害防控技术等。目前,团队选育的油茶优良无性系已繁育优质苗木420万株,其中120万株已在武陵山片区的贵州思南、碧江、平塘及湖南会同等地示范种植。

   据介绍,一户农民种植5亩以上油茶,就有望实现稳稳地脱贫致富,而油茶盛果期可达七八十年,一代脱贫可福及子孙几代人。“我家的老油茶林,以前每亩地只能产3公斤油,自从使用了优良油菜种质后,每亩地最高可以产茶油50公斤。”玉屏县朱家场镇鱼塘村村民姚元说。

   “国家民委派驻玉屏的联络员,找准了我们在脱贫攻坚中的精准扶贫发力点,提高了老百姓种植油茶林的积极性。”玉屏县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地已将油茶产业定位为全县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力争在2020年全县实现油茶面积25万亩,油茶籽产量1000万公斤,产值2亿元。

   “不当主人,不当客人,当好公仆。”8年来,联络员们按照国家民委党组的统一部署,深入田间地头,了解群众所需、所求,不仅撰写了大量高质量的调研报告,而且着眼于提升群众发展的内生动力,进行了有益探索:

   中南民族大学在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网络销售平台建设等方面提供智力支持,扩大了湖北鹤峰县的电商渠道;

   西北民族大学组织博士团队,积极支持贵州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白山羊产业发展;

   北方民族大学帮助湖南省新宁县推进旅游扶贫,开展科技培训,提高了贫困户脱贫致富能力;

   ……

   打好脱贫攻坚战,关键在人,在人的观念、能力、干劲。国家民委机关各部门、直属各单位利用自身优势,多次举办面向武陵山片区的干部人才培训班、专题研讨班,仅2019年就举办各类培训班28期,培训干部人才1500人次,提升了片区基层干部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的能力水平。

志智双扶,

切实助力片区脱贫攻坚

活跃在湖北恩施大峡谷景区的“背篓哥”刘成松,曾是一名“吃了上顿没下顿”的贫困户。近年来,随着武陵山片区区域旅游产业协作发展,刘成松彻底摆脱贫困,过上了好日子,还攒下数十万元存款。他说:“我们这些人,都是依靠旅游才有了好活路。”

   产业扶贫,是带动贫困群众脱贫增收、逐步实现稳定脱贫的治本之策。

   武陵山片区山奇水秀,夏无酷暑、冬无极寒,有着相似的生态条件和资源禀赋。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生活在这里的土家、苗、侗、瑶、羌、仡佬、汉等民族,形成了各具特色、多元一体的文化格局——它们是发展旅游业得天独厚的优势。

   乡村旅游扶贫,是长期有效精准扶贫的方法之一,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之一。2016年1月,国家有关部门与片区四省市人民政府签署了《推进武陵山片区旅游减贫致富与协同发展合作协议》,致力于探索连片特困地区旅游扶贫、区域旅游合作的新路子。

   几年来,国家开发银行支持湖南建设大湘西地区文化生态旅游融合发展精品线路,完成精品线路授信29.4亿元,累计发放贷款14.2亿元,大湘西精品旅游网初具效应;发放4.4亿元支持重庆酉阳桃花源、秀山川河盖等旅游项目,通过旅游产业推动当地完善基础设施,创造就业岗位,促进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以少数民族特色村镇建设为抓手,国家民委多举措推动片区文化生态旅游深度融合,助力精准脱贫。如今,武陵山片区已经有140个国家民委命名挂牌的“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在保护和发展优秀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同时,又为乡亲们带来了收入。仅恩施一地就有40万各族群众依靠“旅游饭”成功脱贫,旅游业成为片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和引擎。

   产业打基础,增收门路广。贵州的山茶油、贡米、空心李、食用菌,湖南的姜糖、黄金茶、金香柚、柴火豆腐,湖北的山药、花生酥、葛根粉、富硒茶……通过不懈努力,武陵山片区绿色农业等特色优势产业蓬勃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体系不断优化。

   精准扶贫,重在精准,因势利导。近年来,随着片区交通、网络等基础设施的完善,重庆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依托地处四省市交界处的地理优势,把电子商务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来培育打造,不断加大对本地电商行业的建设。今年6月,秀山县成功举办“武陵山电商扶贫产品看样订货会暨直播带货周活动”,充分发挥线上“村头”、线下武陵山消费扶贫交易中心的电商产业优势,助力武陵山区脱贫攻坚。

   数据显示,近5年秀山县通过电商实现了农特产品销售额超过40.7亿元,电商产业链覆盖了全县100%的贫困村、80%的贫困户,电商扶贫效益惠及1万余贫困人口。仅2019年,秀山县电商网络零售额28亿元,农特产品及其加工品销售额13亿元,其中通过抱团营销,实现本地农特产品及其加工品销售额5.95亿元、武陵山区其余43个贫困区县农特产品及其加工品销售额2.95亿元。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在各成员单位和片区四省市各级党委、政府的共同努力下,武陵山片区深入开展精神扶贫,注重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进一步消除了长期存在的“等、靠、要”思想,持续激发了片区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

   国家民委在加大项目资金支持的同时,把发动各族群众凝心聚力奔小康作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重要内容,既注重物质帮扶,也注重精神扶贫,引导贫困群众移风易俗,为脱贫攻坚后有机衔接乡村振兴战略打下了很好的社会基础;

   国家民委指导委属高校在安排各项招生计划时,向武陵山片区所在省(市)倾斜;

   教育部实施职业教育东西协作计划,推动山东、广东、宁波、大连等东部省市,对口援助片区开展职业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

   ……

   敢于担当作为,勇于奋斗实干。

   国家民委高度重视武陵山片区试点联系工作,从出台政策文件到抓好沟通协调,从加大资金支持到推动干部人才队伍建设,从建设少数民族特色村镇到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一系列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帮扶举措,开创了武陵山片区扶贫工作的新局面,也让片区脱贫攻坚成为新时期“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生动写照。

   发展凝聚人心,实干圆梦小康。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片区四省市各族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无论是“衣食无忧、和平恬静”的“桃花源梦”,亦或是“小康”这个千百年来人们孜孜以求的梦想,终将变成现实。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