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头版 4下一版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
构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需理论解读和措施跟进
第九届国家民委青年读书演讲活动展示会成功举办
 
版面导航  
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年12月2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家谈]
构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需理论解读和措施跟进

  当前,构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关注的问题主要是两个层面:一是理论上如何解读;二是实践中如何推进。

  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从理论根本上进行深度系统解读

  一是政治的解读:“中华民族共同体”是各民族的共同利益所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初期,为解决旧中国遗留的民族压迫、民族歧视的历史问题,实现各民族平等团结成为重大的历史任务。当前,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不断巩固和发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共同性已成为我国民族关系的突出特点,成为中华各民族关系的主流和方向,中华民族共同体越来越彰显出各民族在利益上的共同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历史规律的要求。

  二是文化的解读:中华文化由于各个民族的认同而有着强大的生命力,绵延不断。中国历史上无论哪个民族取得政权以后,无一例外都以统一天下为己任,都以中华文化的正统自居。当前,推动各民族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创新交融,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应成为今后关注的一个方向。

  三是历史的解读: 民族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人类社会历史的进程中,民族处于一个不断演变的历史过程。中华大地上“民族”的演化历史,恰恰是多民族向着“中华民族”融合的历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也是各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

  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有政策措施的跟进

  一是方向上的跟进。加强宣传教育,不断增强各族群众的“五个认同”,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二是政策上的跟进。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公民教育作为重要内容,强化以公民个体身份参与到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之中,让中华民族成为各民族、成为每个公民的情感依托和精神家园。强化依法治理,坚持一视同仁、一断于法,依法处理涉民族因素的案事件。

  三是措施上的跟进。民族地区的标识特色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为目标。要从地域特色入手,深入挖掘整理,提炼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内容,在此基础上归纳、树立、突出适合全国层面推广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

  (作者王珍为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统战理论教研部民族宗教教研室主任,教授)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