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新闻·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各地围绕铸牢中华民族
共同体意识开展培训研讨
多举措加快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
西藏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0.6岁
司蒙村:搭上政策快车,走上致富路
云南景洪推进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
 
版面导航  
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年12月2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民族团结进步在贵州]
司蒙村:搭上政策快车,走上致富路

□ 沈闵综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惠水县濛江街道司蒙村,地处被誉为“贵州第一大坝”的惠水涟江大坝。绵延数十公里的稻谷、花卉、橘树、翠竹,把涟江大坝装点得分外美丽。

  “近年来,我们搭上政策的快车,各族群众走上了增收致富的道路。”司蒙村村委会主任罗万平说,司蒙村是惠水县“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小康建设示范点之一,先后被州、县授予“安全文明村寨”“民主法制示范村”等称号。现在的司蒙村,既具“颜值”,又有“内涵”。

  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要求,司蒙村进一步提升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工作的标准和水平,扎实推进民族特色村寨民族文化、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公共服务、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城乡融合等工作。

  “10年前,这儿的土地大都杂草丛生。”罗万平说,司蒙村离惠水县城5公里,距贵阳28公里,以前,村民们为了赚钱纷纷到县城或贵阳务工,“涟江大坝土质肥沃,水渠纵横,撂荒太可惜了。”

  惠水县包括司蒙村在内的7个毛南族聚居村,极具发展高效农业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为了把资源用起来,惠水县民宗局充分利用7个毛南族村地处涟江大坝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加大土地流转力度,充分利用小微企业、妇女创业等帮扶政策,积极开展劳动就业培训,扎实推进群众创新创业就业,促进群众增收。

  司蒙村将全村80%的人家的1000多亩土地集中打包给专业公司管理,再由他们对接市场招商,把土地租给多家花卉苗木企业。

  “我是被政策吸引来的,第一年租用了10亩地种植观赏花卉,后面逐年增加,今年有17亩了。”来自福建的商人李陈强说。

  村民卢天芬以前在外务工,得知花卉基地招工,她就报了名。“我家里4亩地,每年每亩可收流转费1900元,在基地工作每月可收入2000多元。”卢天芬说。

  如今,司蒙村有27家花卉苗木企业入驻。仅2019年,基地产值就突破一亿元。通过以岗代训,每天有200多名村民在各基地务工,实现人均年收入2.8万元。

  据统计,惠水县7个毛南族村8800多名劳动力中,已有4000多人从事第二、第三产业,剩余的劳动力大多是半工半农。

  花卉苗木不仅让村民的“钱袋子”鼓起来,也美化了村容村貌,吸引了许多游客。

  惠水县民宗局副局长朱荣顺介绍,近年来,惠水县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2000多万元,着力推进贵惠大道、涟江两岸7个毛南族聚居村寨的建设,硬化村级道路、修建路灯、建设村级文化广场等,改善了村寨的生产生活条件。

  “高效的现代农业、宜居的生态环境、独特的民族文化,给老百姓带来全新的生活体验。”罗万平说,司蒙村采取“公司+基地+旅行社”的方式,已与贵阳7家旅行社签订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游协议。涟江大坝上,毛南族特色农家乐已发展到20多户。

  早年,罗群与丈夫在外务工,4年前回到家乡,修建了新房,开设了“群兴农家乐饭庄”。“我们赶上了好时候,享受到党和国家的好政策,走上了致富路。”罗群说。

  如今,惠水县7个毛南族聚居行政村农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9000元,高于全县、全州、全省平均水平。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