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理论周刊·论坛 上一版3  4下一版
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示范高地
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
引领新疆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产业扶贫的泾源经验
 
版面导航  
上一期
3上一篇 2020年12月2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产业扶贫的泾源经验

□ 杨荣斌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泾源县结合实际,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以草畜养殖、中蜂养殖、旅游业为主导产业,多管齐下,促进脱贫攻坚和产业培育有机融合,激发了贫困群众内生动力,有力促进了贫困群众收入持续稳定增长。2019年4月,泾源县脱贫摘帽。笔者通过调查研究发现,泾源产业扶贫工作经验大体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结合地区实际,明确发展路径。在精准扶贫过程中,泾源县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及时调整发展思路,确定扶贫主导产业,取得显著成效。例如,推行“2+3”养殖模式发展草畜产业,帮助建档立卡贫困户每户饲养5头牛,全县安格斯肉牛存栏1.8万头,占固原市总量的81.8%,草畜养殖、饲草配送和屠宰加工环节全链条全循环融合发展;推行“1+10”养殖模式发展中蜂产业,全县中蜂养殖规模达到3万箱,累计发展蜂农1521户,生产加工优质蜂蜜30万公斤,实现产值3000万元,农民增收的“甜蜜事业”越酿越甜;发展乡村旅游,以旅带农、兴旅富民,带动3000多户农户参与旅游服务,户均增收3800余元,旅游社会综合收入年均递增11.5%,旅游业成为拉动老百姓脱贫致富的“幸福引擎”。

  加大信贷投入,解决融资难题。泾源县把金融扶贫作为重要杠杆,注重加大脱贫主导产业信贷资金投入。结合脱贫攻坚产业发展,推出“草畜贷”“中蜂贷”“旅游贷”等信贷产品,助推特色产业发展,有效解决了贫困户发展产业融资难题,积极推进脱贫主导产业提质增效。

  加强基础建设,提供坚实保障。泾源县健全三级畜牧兽医服务体系,狠抓动物防疫检疫,强化执法监督,使动物防疫为草畜产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建立乡级蜜蜂疫病监测点,全面加强蜜蜂疫病防控,做好蜂场日常卫生和蜂群保健;整合项目资金,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和民居改造、“厕所革命”,助力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创新联动机制,提升“造血”功能。泾源县采取以强带弱的发展模式,鼓励草畜养殖大户、示范户通过“一拖X”“传帮带”等方式普及标准化养殖技术,引导贫困户向养殖大户、示范户学习,增强发展能力;推行“1+10”(1户示范户带动10户中蜂养殖户)、“大手连骨干拉小手”(大户+技术员+贫困户)模式,帮扶1400户养蜂户发展中蜂养殖产业;坚持企业大户领办与农民个人自办结合,带动130余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从事旅游产业,并依托旅游项目带动3000余名群众参与项目建设,人均年增收3000余元。联动机制坚定了贫困户发展产业的信心和决心,实现了扶贫由“输血”型向“造血”型的转变。

  建立风险补偿机制,防范产业扶贫风险。泾源县投入资金成立融资担保公司,整合资金建立信保资金池和扶贫小额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养殖的中蜂全部投保,为发展草畜产业的养殖户争取优惠保险政策,有效降低扶贫产业投入风险,消除贫困户发展产业的后顾之忧。

  坚持市场引领,打造自身品牌。泾源对草畜产业确立“优质+高端”的产业定位,大力推广优质品牌,打造纯种安格斯母牛繁育基地和供应基地;成立泾源县中华蜜蜂产业协会,联接市场和蜂农,“泾源蜂蜜”地理标志、“六盘山土蜂蜜”地理商标通过国家认证;举办六盘山山花节、香水花海花朝节等具有鲜明特色的旅游节庆活动,打造泾源旅游品牌。

  加强技术培训,提供技术保障。泾源县建立由乡镇畜牧兽医技术员、村级防疫改良员及养殖专业村(场)技术人员组成的基层一线技术服务队伍,并聘请专家破解技术难题,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保障;建立县、乡级旅游人才培训基地,面向群众广泛开展技能培训,增强旅游扶贫“造血”功能;围绕中蜂“春繁、夏管”标准化、规范化养殖,实现技术应用全覆盖。泾源县始终遵循授之以渔的原则,为群众发展各类产业提供有力技术支撑,引导产业扶贫走精细化、标准化之路。

  深化交流合作,助力产业发展。泾源县与农牧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建立“投母收犊”机制,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回购牛犊,让养殖户得实惠,坚定了群众发展肉牛养殖产业的信心;深化与中国农科院蜜蜂研究所等单位在国家蜂产业技术体系方面的合作,聘请专家培训县、乡技术人员。

  汇聚各方力量,创新产业扶贫方式。泾源县积极构建前端有市场营销、后端有技术支撑,上端有政府掌舵、下端有农企响应的产业发展格局,充分释放了产业扶贫的巨大潜力。

  

  (作者单位:北方民族大学民族学学院)

3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