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民族团结进步创建 上一版3  4下一版
海西州出台“民族团结进步+”融合推进方案
拓展各族师生交往交流交融新空间
四川以两个载体建设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工程
创新思路 丰富内涵 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
 
版面导航  
上一期
下一篇4 2021年1月2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海西州出台“民族团结进步+”融合推进方案
明确八项重点任务

  

  为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出台“民族团结进步+”融合推进方案,确定民族团结进步+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市域社会治理等八项重点任务,推动新时代海西州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全面深入持久开展。

  党的建设+民族团结进步。开展“分层次、多形式、全覆盖”的干部培训,加强对民族理论政策及法律法规的学习教育,增强广大干部做好民族工作的责任担当。把懂不懂民族工作、会不会搞民族团结作为考察领导干部的重要内容,大力提拔重用在民族工作中善谋划、重实干、敢担当的好干部。实施村干部“建队提能”工程等“海西先锋”六项工程,为推进新时代海西州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建立完善组织部门培训、对口支援培训、藏汉“双语”培训等培训体系,着力培养各族干部人才队伍。

  民族团结进步+精神文明建设。深化群众性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和精神文明创建,广泛开展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梦、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依托创建“十一进”活动,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倡导民族团结、文明礼貌、和睦友善、守望相助的文明之风。以中小学生为主体,持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民族团结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引导各族学生从小树牢“三个离不开”思想、不断增强“五个认同”。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网络”活动,强化网络文明引导,抓好精神文明网络阵地建设。广泛开展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社区、文明校园、文明家庭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提高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在文明单位考核测评中赋分比重,引导广大干部职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争当民族团结进步排头兵。

  民族团结进步+市域社会治理。以防范化解市域社会治理中的重大风险为着力点,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工作法治化水平,强化科技信息支撑,创新宣传教育方式,不断创新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与市域社会治理融合推进方式手段。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维护国家政治安全”“民族团结进步+安全风险防控”“民族团结进步+矛盾纠纷化解”“民族团结进步+提供公共服务”四大行动。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市域社会治理共同体。

  民族团结进步+扶贫工作。坚持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与扶志扶智结合起来,把各族群众智慧和力量凝聚到促进民族团结、共建美好家园上来。扎实开展脱贫攻坚“补针点睛”专项行动,合力推进社会扶贫,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探索建立监测预警、解决相对贫困等扶贫长效机制,帮助困难群众致富增收,开展城镇贫困人口摸底排查,探索解决城镇贫困人口脱贫的路径方法。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科学规划培育富民产业,大力发展特色农牧业,培育适合乡村发展的新业态,加强县级扶贫产业园带动作用,持续实施科技创新和电商体系建设,推动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高脱贫致富质量。

  民族团结进步+乡村振兴。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和“三农三牧”政策,扎实推进脱贫攻坚“九大巩固行动”,常态化开展“回头看”,保障各民族一道步入全面小康。以农牧区为主阵地,尊重农牧民主体地位,培育民族特色乡村产业,加强乡村生态环境保护,繁荣发展乡村文化旅游,加强乡村综合治理,促进农牧区农牧业高质量发展,走具有海西特色的乡村振兴道路,着力建设“三生三美”融合发展的现代化农牧区,提升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民族团结进步+生态环保。以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为契机,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与生态文明建设有机融合,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生态保护意识。深刻汲取海西州木里矿区惨痛教训,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路子,真正把“绿水青山”转变为“金山银山”,走顺应时代发展潮流、适合海西实际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道路,形成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的持久动力。

  民族团结进步+文化旅游。充分运用文化馆、博物馆、文化活动室等公共文化场所,通过各类媒体、文化作品、公益广告等方式,开展民族团结进步主题宣传活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增强各族群众的“五个认同”。大力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搭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文化平台,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实施“旅游+”战略,建设丝绸之路特色文化旅游区。以“文化+旅游+”为产业突破口,打造一批旅游精品线路,举办一批旅游文化节会活动,推出一批展示海西自然风光和文化内涵的形象标识,打造青海乃至全国的重点文化旅游品牌。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景区活动,培育旅游市场主体,形成类型多样、特色鲜明的中华民族文化旅游产品体系,将景区打造成展示民族团结进步的窗口。

  民族团结进步+民生福祉。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重点实施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行动、现代教育发展行动、“健康海西”推进行动、社会保障水平提升行动和促进就业创业行动,不断增进人民福祉,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嵌入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等公共服务制度体系,体现在服务群众、引领发展的实践中,不断满足各族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以实实在在的创建举措,争取人心、凝聚民心。

  (海西州创建办供稿)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