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新闻·教育 上一版3  4下一版
培养民族团结进步的火种
加强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改革
讲好长征故事 传承红色基因
詹校长挂职记
 
版面导航  
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年2月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政策解读]
加强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改革

□ 本报记者 丛蓉

  近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印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指导意见》。

  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有哪些新举措?如何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如何推动各类人才“帽子”、人才称号回归荣誉、回归学术的本质?教育部日前举行新闻发布会,就相关问题作出回答。

  把高校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师风建设作为首要任务

  针对当前高校教师队伍仍存在个别教师思想政治意识淡薄、师德失范、教书育人能力亟待提升的情形,《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指导意见》把高校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师风建设作为首要任务。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任友群表示,把高校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师风建设作为首要任务,要突出5个抓手。第一,强化高校教师“四史”教育。明确制度化要求,在一定周期内做到全员全覆盖,引导广大教师厚植信念情怀。第二,推进常态化师德培育涵养。将各类师德规范纳入新教师岗前培训和在职教师全员培训必修内容,达到一定的学时、考核合格方可取得高校教师资格并且上岗任教。第三,落实师德第一标准。将师德师风作为教师招聘引进、职称评审、岗位聘用、导师遴选、评优奖励、聘期考核、项目申报等的首要要求和第一标准。第四,严肃师德问题查处。建立健全师德违规通报曝光机制,依托政法机关建立的全国性侵违法犯罪信息库,严把教师职业入口关。第五,完善教师思政工作组织管理体系。充分发挥高校党委教师工作部在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和师德师风建设中的统筹作用,加强思想政治引领。

  把推进高校人事制度改革作为突破口

  坚持正确的人才使用导向是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和核心抓手,是教师队伍永葆创新活力的核心密码。《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指导意见》提出,把推进高校人事制度改革作为突破口。

  任友群表示,要推进4项改革。第一,完善高校教师聘用机制。高校根据有关规定和办学实际需要,自主制定教师聘用条件,自主公开招聘教师。第二,加快高校教师编制岗位管理改革。实施岗位聘期制管理,进一步探索准聘与长聘相结合等管理方式,落实和完善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聘用机制。第三,推进高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完善教师职称评审标准,分类设置评价指标。完善同行专家评价机制,推进代表性成果评价。第四,推进高校薪酬制度改革。落实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收入分配政策,探索建立高校薪酬水平调查比较制度,健全完善高校工资水平决定和正常增长机制。完善高校内部收入分配激励机制,充分发挥收入分配政策激励导向作用。

  把细化落实教师评价改革作为关键路径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完善高校教师职称制度的需求日益迫切。

  《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指导意见》提出,把细化落实教师评价改革作为关键路径,以破“五唯”为导向,注重凭能力、实绩和贡献来评价教师。

  破“五唯”之后,评价标准怎么立?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司刘冬梅介绍,根据《关于深化高等学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这次改革也提出了4个方面的举措。一是强化师德和教育教学的要求。把好思想政治关,强化教师思想政治要求,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职称评审的首要条件。突出教书育人实绩,把教育教学职责作为评价教师的基本要求,提高教学业绩和教学研究在职称评审中所占的比重。二是突出质量导向。探索将项目报告、技术报告等高水平的成果作为代表性成果,突出评价成果质量、原创价值、社会发展的实际贡献以及支撑人才培养的贡献等情况。对于做出重大贡献的,以及高校里面招聘引进的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在坚持严把质量和程序的前提下,还可以制定较为灵活的评价标准。三是实行分类评价。按照教学为主型、教学科研型等岗位类型,根据不同的学科领域、不同的研究类型、不同的专业门类,建立分类评价标准,有针对性地评价不同类别教师的实绩、贡献、能力。尊重人才个性化和多样化的特点,避免“一把尺子量到底”。四是强调同行评议。完善同行专家评议机制,鼓励采取个人述职、面试答辩、同行评议、实践操作、业绩展示等多种灵活评价的方式,探索引入外部专家和第三方机构,引导评审专家负责任地提供客观公正的专业评议意见。在规范评审专家的评审行为方面,建立评审专家的诚信记录、履职尽责评价责任追究等相关制度,尽可能地提高职称评价的科学性、专业性和针对性。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