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新闻·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干扰新疆发展,我们坚决反对!”
杨美的小目标:解决一百位移民就业
热心人“娜姐”
藏北高原牧民的冬季生活
 
版面导航  
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年2月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民族团结进步在贵州]
杨美的小目标:解决一百位移民就业

□ 沈闵综
杨美(左)在教新员工操作缝纫机。 贵州省民宗委供图

  解决一百位移民就业

  贵州省凯里市上马石是黔东南州易地扶贫搬迁的集中安置点,地处市区,交通方便,公交可直达,社区有近万名新市民。

  杨美一家原来居住在凯里市凯棠镇凯哨村,那里常年云遮雾罩,土地贫瘠,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产业基础薄弱,当地群众主要靠外出打工谋生,属于“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地区。

  2016年4月,杨美家获得了在凯里市上马石移民安置小区一套安置房的名额。杨美和爱人来到新房,除了卧室、客厅外,厨房、卫生间、阳台一应俱全,杨美非常满意。

  2016年12月,杨美一家与其他搬迁户一起,成为上马石移民安置小区的第一批住户,在新家欢欢喜喜过了个新年。

  2017年4月,凯里市人社局和凯里市生态移民局共同组织易地扶贫搬迁就业培训,杨美是其中的学员之一,在基本掌握了缝纫机操作、打板、裁剪、缝制等制作服装的技术后,她萌生开一家制衣厂自己创业的想法。

  办理证照、购买设备、招募工人……说干就干,经过2个月的筹备,2018年7月,她的制衣厂在凯里市上马石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小区开业。杨美摇身一变,从一名普通的农民,成为凯里市上马石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小区兴美宏杨制衣厂的女厂长。

  制衣厂招聘的员工,大多是易地扶贫搬迁户。年轻工人每月保底收入1680元,实行计件工资,中午免费提供午餐。手工艺品车间工人年龄大多六十岁以上,她们将材料带回家中缝制,一天可以挣到五六十元贴补家用。

  如今,在凯里市民宗局等单位帮扶下,对于未来,杨美又有了新打算,她和一名女工合作成立了妹旺刺绣农民专业合作社,找了五六十名绣娘做手工刺绣,根据订单生产。

  “我正在尝试把苗族传统文化元素和现代服饰相结合,在传承中创新,努力实现民族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杨美说,今年她给自己定了一个小目标,解决100位移民的就业。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