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文化周刊·深度 上一版3  4下一版
让生命之花在高原盛放
“气盛言宜”的情怀与叙事
苦姜坡上打歌人
 
版面导航  
上一期
3上一篇 2021年4月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苦姜坡上打歌人

□ 杨佳燕 杨秋燕
李汝明在练习“期奔”和打歌。 杨佳燕摄

  “傈僳族人民欢歌起来了……”伴着动听的“期奔”(傈僳族传统乐器四弦琴)弹奏声,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漾濞彝族自治县漾江镇湾坡村苦姜坡村民小组的10多名男女老少一边唱,一边围圈跳起傈僳族原生态舞蹈打歌,踢、跺、闪、撞的特色舞步刚柔相济,充满活力,场面欢快热闹。如今的苦姜坡,男女老少茶余饭后经常会聚在一起打跳歌舞,歌唱幸福的生活。

  怀抱“期奔”的打歌领舞人叫李汝明,今年53岁,是苦姜坡傈僳族文艺队队长,也是云南大理州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傈僳族打歌代表性传承人。

  在李汝明的记忆里,父亲李贵生从小就背着他参加各种节庆、婚礼、春种秋收等打歌活动。“儿时,父亲会经常带着我跟随打山队去打猎,一去就是两三天。夜幕降临时,队员们都会围着篝火,烤上肉,边吃边唱打猎调,那场景至今还记忆犹新。” 李汝明说。

  耳濡目染下,李汝明自小就对傈僳族打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7岁开始就跟着爷爷、父亲学习传统傈僳族打歌和“期奔”的弹奏,会唱《生产调》《牧羊歌》等多首代表性傈僳族民歌。12岁开始学做“期奔”,13岁时已熟练掌握“期奔”制作技艺和傈僳族打歌的12种步法、多首“期奔”弹奏曲调。

  “对歌也是傈僳族打歌中的一种,可以说是傈僳族的‘脱口秀’,歌词内容都是即兴而作,可以是谈情说爱,也可为生产生活助兴。” 李汝明得意地讲到,也是因为对山歌,他赢得了幸福美满的爱情,这是他一生中最骄傲的事。

  正当李汝明打歌从艺之路春风得意之时,2005年的一次外出劳作中,他不幸发生了意外,不得不卧床休养了8年。

  2013年身体稍有好转后,执着的李汝明在重新温习打歌技艺的同时,开始学习谱曲、写词和编导,并在原有的步法上,将傈僳族弦琴弹奏与踢、跺、闪、撞等舞步巧妙结合起来,还把一些傈僳族古歌融入其中,编导出《火塘情》等代表作品,使得傈僳族打歌更具民族特色,更加丰富多彩。漾濞县、漾江镇等文化部门得知后,给予他大力支持,由他牵头组建起苦姜坡傈僳族文艺队,开设了傈僳族打歌传习所,每周定期开展传习活动。在他的努力下,苦姜坡傈僳族文艺队从14人发展到45人,并经常参加大理州和云南省组织的文艺会演,获得了各种荣誉。

  除了在村里开展传习活动外,李汝明还经常带着女儿李加丽义务加入文艺下乡惠民巡演、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等活动。这些年来,他一边坚持参加演出,一边组织打歌传承培训,带出学徒300多人,参加演出30多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我将继续身体力行地把这项技艺发展好、传承下去,让民族文化发扬光大。”李汝明说。

  两年前,漾江镇文化站要在村里选址建盖文化传习活动场所,李汝明得知后,主动将自家的一块地无偿贡献出来。经过两年的打造,一个集舞台、传习室、器材室为一体的文化传习活动场所建成了。

  这些天,李汝明正忙于组织文艺队全力以赴投入到由他创作的《嘎迟尼》(幸福跟党走)舞蹈排练中。“脱贫攻坚以来,我们苦姜坡傈僳族同胞们的生产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了感党恩,我特意编排了这个舞蹈,献给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李汝明说着,不禁又唱起《嘎迟尼》来。

  “我们要紧密团结起来,感党恩,听党话,永远跟党走;在党的领导下,我们傈僳族人民幸福又欢快……”歌声久久飘荡在山谷中,回响在黑潓江畔。

3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