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宗教周刊·人文 上一版3
大足石刻千手观音背后的故事
融佛道文化于一体的峨眉武术
青海瞿昙寺首获完整准确数字壁画档案
 
版面导航  
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年4月2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融佛道文化于一体的峨眉武术

□ 本报记者 吴艳
峨眉山市第二届峨眉武术传承大会在峨眉山大佛禅院举行。 峨眉武术联合总会供图
武术爱好者在峨眉武术联合总会前空地练功。 峨眉武术联合总会供图

  

  峨眉武术是起源于四川峨眉山地区,并广泛流传于整个四川乃至西南地区的武术的总称。战国时,“白猿道人”被尊为峨眉武术的始祖,他模仿峨眉山间猿猴的动作创制“峨眉通臂拳”,至今仍在民间流传。明代为峨眉武术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的峨眉武术更加注重功与技、内与外的结合,并逐渐发展成熟。峨眉武术流传至今,门派已经多达80多个,包括成百上千的拳种、拳路。2008年,峨眉武术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天下功夫汇峨眉”: 峨眉武术的融合性特色

  峨眉武术,与相传为禅宗始祖达摩传授的少林武术、明初高道张三丰所创的武当武术,并称为中华武术三大流派。峨眉武术吸收、融合道教与佛教文化,创造出一套动静结合、内外兼修的练功方法,这种方法与各种拳术、器械结合在一起,与外地传入的武术融为一体,最终形成庞杂体系。所谓“天下功夫汇峨眉”,正说明了峨眉武术融合性的特色。

  历史上的峨眉山,道教和佛教共存。如今,峨眉山依然保留有许多道教遗迹,比如,传说为道教秘藏经典的“七宝台”、相传为道教信奉的远古仙人——天真皇人向轩辕黄帝授道之处的“宋皇台”。四川是道教发祥地之一,峨眉山周围地区有众多道教胜地,比如张道陵创立天师道的鹤鸣山、道教四大名山之一的青城山。

  峨眉山又是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佛教徒认为其为普贤菩萨显化道场。早在公元1世纪中叶,佛教就传入峨眉山。东晋僧肇建黑水寺,是为峨眉山佛寺之始。唐宋时,峨眉山佛教逐渐兴盛。到明末时,山中佛寺遍布,清代曾多达70多座。

  峨眉山佛道并存,峨眉武术吸收、融合道教与佛教文化也就不难理解。

  南宋末年,佛教临济宗僧人、峨眉山金顶光相寺白云禅师创编“峨眉十二庄”,这是现存最早、并有文字记载的流传至今的峨眉武术,也为峨眉武术理论的系统化奠定了基础。白云禅师本是道士,后来转入佛门。他深通道教养生、吐纳功法,兼通岐黄之术,所以“峨眉十二庄”集佛、道、医、武术精华于一体。所谓“庄”,意即“四通八达的道路”,顾名思义,也就是12节修习的功法。“峨眉十二庄”依据道教《黄庭内外景经》《太上清静经》《阴符经》创造发挥,《黄庭内外景经》更是练功的纲领;其功法的名称和技术都包含有道教养生功夫,比如12节功法的名称为“天地之心、龙鹤风云、大小幽明”。“峨眉十二庄”中所述的擒拿封闭、背锁刁揉、钩弹针踢、吞吐浮沉等道教功夫的要诀,直到今天仍然是峨眉拳系中各分支流派的传世秘诀。相传白云禅师所传的还有归一清静法、玄门大小丹药等功法,讲求“由道入释、佛道合一”。

  同一时期的峨眉山德源长老,在山中模仿猿猴纵跃翻蹿动作,创编出一套“峨眉猴拳”。因为武艺高强的德源长老眉毛纯白,人称“白眉道人”,故此拳又称作“白眉拳”。德源长老传下了“白眉棍术”,棍术古拙朴实,注重实用,攻防时强调欲攻先防、欲进为退,转防为攻。德源长老还把流传于峨眉山僧道间的各种拳法搜集起来,结合自身经验,编篡成《峨眉拳术》一书,从理论上对拳法实践作了系统的总结。

  清初,峨眉山湛然法师著《峨眉拳谱》云:“一树开五花,五花八叶扶,皎皎峨眉月,光辉满江湖。”当中的“五花”“八叶”指的就是峨眉武术的五大流派、八大门类。其中,黄林派、点易派、铁佛派、僧门、岳门、赵门等与佛教渊源深厚;而青城派、青牛派、杜门、洪门、化门、字门、会门则与道教关系密切。峨眉武术在后续的传承中,广泛吸收了外来的道士或僧人传入的功夫。明代高道张三丰于洪武年间(1368年-1398年)在峨眉山修道,他将武当拳法与峨眉武术糅合在一起。据清末民初《手臂录》记载,明代峨眉山的普恩禅师得“异人”传授,开创峨眉枪法,其第二代、第三代传人都是少林僧人。

  峨眉武术在融合传统武术技艺的基础上,将佛教与道教的内在精神气质和外在表现形式融合在动作当中。峨眉武术动作“似快而慢,快慢相间,似柔而刚,刚柔相济”,融会了道教内家功夫的心法;峨眉武术注重“导引养生”,受到道教经典《周易参同契》和《太平经》中“内视反观法”的影响。“峨眉盘破门武术”在套路、打法方面都贯穿了道教天人合一、动静结合的理念。峨眉武术“僧门”是北少林武术的传承,属于佛门功夫,其代表拳路——龙虎鹤蛇豹“五拳”,与少林拳谱的宗旨如出一辙,但是其对于技法的要求——“八母法”,则讲究阴阳辨析,突出阴阳转化,融会了道教思想。

  明嘉靖年间(1522年-1566年),峨眉山碧云、静云二位道长创“八盘掌”,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峨眉山大坪寺僧人创编“浪子燕青拳”,清末仙峰寺太空法师和紫芝洞清虚道长合创“峨眉子午门武术”……明代抗倭英雄唐顺之在观摩峨眉武术之后,写下《峨眉道人拳歌》,生动描述了当时峨眉武术的高超技艺,其中写道:“浮屠善幻多技能,少林拳法世希有。道人更自出新奇,乃是深山白猿授。”峨眉武术对佛门和道门功夫的吸收、融合,成就了其博大精深的武术体系。

  继承与弘扬:

  为峨眉武术爱好者建立修行习武的家园

  2010年,作为峨眉武术传承保护单位的峨眉山佛教协会发起成立了峨眉武术联合总会,以峨眉山大佛禅院为基地建立了峨眉武术宗祠、陈列室、研究培训机构及演武堂,为天下峨眉武术爱好者建立了一个修行习武的家园。峨眉武术国家级传承人王超担任联合会总教练,联合会常年开办武术养生班、青少年武术寒暑假班、周末班,学习内容包括:武德教育、峨眉武术传统拳术、器械套路、养生功法,散打、搏击、太极、推手等。

  2017年11月,“峨眉武术发源地”揭幕仪式在峨眉山中峰寺举行。2019年1月,峨眉武术联合总会第二次会议在大佛禅院举行。会议选举满霖法师为新一届会长,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峨眉山佛教协会会长永寿法师任荣誉会长。满霖介绍,总会将继续做好峨眉武术文化研究,在各寺院普及峨眉武术知识及基本技法,组建峨眉武术联合总会表演团,加强对外交流,在佛学院增设武术课,继续开展面向社会的武术传承培训。

  满霖说:“实战武术和传统套路武术存在很大区别。传统套路武术更注重内在的精气神与外在功法的结合,锻练身心,修身养性。出家人练功,不愿意比个输赢,更注重的是身心的修炼。峨眉武术集艺术、技击、医术、哲学为一体,是东方文化的瑰宝,是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凝结了中华民族的高度智慧和文化内涵,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将其继承和发扬光大。”

  2019年6月,第八届世界传统武术锦标赛开赛,来自46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00支队伍、6000余位运动员汇聚峨眉。7月,由峨眉武术联合总会组织的第二期“峨眉武术养生行”活动举行。

  2019年,峨眉武术成功入选全国50个优秀保护实践案例,峨眉山大佛禅院被列为峨眉武术体验基地。满霖说,总会将充分利用峨眉山大佛禅院省级“非遗”体验基地这个研究、学习峨眉武术的平台,继续开展好“青少年武术培训”“中老年养生功法培训”“峨眉武术养生行”和峨眉武术文化研究、交流等活动,为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峨眉武术作出积极贡献。

  2021年4月,一场峨眉武术汇报展示活动在峨眉山大佛禅院举行。来自峨眉武术联合总会今年开班的青少年武术班上的70多名“武小子”轮番上阵,峨眉枪、峨眉刺、峨眉棍、峨眉猴棍、九节鞭、太极拳、自选剑、自选枪等纷纷亮相展示,队员们或手握兵器、或赤手空拳,一招一式有板有眼。举办方介绍,活动旨在向青少年普及中华传统文化,把峨眉武术这一“非遗”传承好。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