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理论周刊·论坛 上一版3  4下一版
推动文旅融合 助力乡村振兴
构建城市民族工作话语体系的五个维度
推进云南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的几点思考
 
版面导航  
上一期
3上一篇 2021年4月2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推进云南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的几点思考

□ 张志远

  《云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的核心要义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十四五”时期要推动实现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达到新水平目标。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开好局、起好步,对于云南实现“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意义重大。

  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云南要在建设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上不断取得新进展的嘱托,立足边疆、民族、山区、美丽的新省情,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特征,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紧紧抓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推动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奋力开创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社会和谐、边境安宁的新局面。

  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

  讲好习近平总书记的云南情和边疆情。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以及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宣传好习近平总书记在昭通鲁甸、大理古生村、腾冲司莫拉佤族村等地考察时,始终牵挂民族团结与边疆稳定、始终牵挂各族群众的故事;讲好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管党治党、爱民为民、心系边疆的故事。

  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纳入干部教育、国民教育和社会教育全过程。把民族团结誓词碑、召存信等重要事件、人物及文物等列入党员干部学习培训、国民教育、社会教育和宣传思想工作内容,深入总结提炼并大力宣传以“县际互帮、东西互助、城乡互联、干群互系、村组互包”为内容的“宾弄赛嗨”民族团结互帮互助模式等有益经验。

  实现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常态化。继承和发扬各族干部群众守土固边、团结向党的光荣传统,建设或改建一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馆、主题公园等,创建命名一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基地,让民族团结进步理念入脑入心,使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光荣传统代代相传。

  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紧紧围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主题,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活动,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推动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

  加大支持力度。完善沿边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边境经济合作区、跨境经济合作区布局,加快边疆民族地区开放发展。大力扶持民族医药等特色产业发展。深入推进兴边富民行动,加快边境地区口岸城市、中心集镇和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开创固边富边强边新局面。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民族地区交通、水利、能源、信息、物流等基础设施,推进饮水、住房等民生设施升级。

  加强民生保障。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提升就业、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水平。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提升基层治理能力,不断增强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加快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要以爱国固边、固土守边为目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做大做精优势产业,大力发展边境贸易,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优化宜居环境,提升乡村治理能力,实现发展有支撑、民生有改善、素质有提升、团结有保障、守边有动力,努力在党建引领、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进步、生态宜居等方面作出示范。

  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

  健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机制。探索推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联盟”创新做法,形成一批类型多样、各具特色、具有标杆性的创建联盟。积极争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和教育基地,实行州、县(市)、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联创,加大重点行业、窗口单位、基层单位、旅游景区、新经济组织等创建力度,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覆盖全领域全行业。在中心乡镇、重要历史遗址遗迹、文化场所等地,建设一批党的民族政策、民族团结、中华文化传承讲习所。持续实施民族团结保障工程,牢牢守好民族团结生命线。做好民族团结进步评选表彰工作,选树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先进个人。

  扎实推进“互联网+民族团结”。引导各族干部群众自觉维护民族团结。不仅用傣族章哈、布朗族弹唱、基诺族奇科等传统表现方式,还要用说唱等现代方式;不仅用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平台,还要用互联网、微电影等新兴媒体平台。例如,西双版纳城市形象宣传片《让我听懂你的语言》邀请56个民族的代表参与拍摄,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做好城市民族工作。加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完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工作站运行机制,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提供均等化服务。积极开展民族团结示范家庭评选、民族团结百家宴、民族大舞台等具有社区特色、群众参与性强的民族团结主题活动,进一步凝聚各族群众守望相助、共建共享美好家园的共识。建立完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流出地和流入地协作机制,让城市更好地接纳少数民族,让少数民族更好地融入城市。打造“中华民族一家亲”系列实践教育活动平台,深化“结对子”“手拉手”“心连心”等多层次多领域多样化的民族联谊活动,广泛开展群众喜闻乐见、促进民族团结的文体活动,创造各民族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

  (作者单位:中共西双版纳州委党校)

  

3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