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理论周刊·论坛 上一版3  4下一版
围绕主线,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保护好传承好海南传统农耕文化
强化举措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
加快数字乡村建设 助力乡村振兴
 
版面导航  
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年5月1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强化举措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

□ 马楠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强化举措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对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作出了具体部署。强化举措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是党中央、国务院从全局出发,顺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进入新阶段的新要求,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我们要科学研判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态势,巩固西部大开发取得的成果,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实现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

  始终坚持消费对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经济发展正在从以往过于依赖投资和出口拉动向更多依靠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转变。中国不断拓展的内需和消费市场,将释放巨大需求和消费动力。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制定实施西部大开发、精准扶贫等重大战略,推动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健康稳定发展,西部地区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721.55亿元增加至2020年的213291.77亿元,增幅达294.60%。在党的坚强领导下,经过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西部地区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消除绝对贫困的任务已经完成。但近年受世界经济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强,单边主义、保护主义蔓延等因素影响,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市场空间受到挤压,脱贫攻坚成果的巩固与拓展受到挑战。对此,西部地区必须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战略部署,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进一步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充分挖掘国内市场潜力,依托西部地区文化、生态、自然资源等特色禀赋比较优势,推动消费性服务业稳定发展,巩固西部大开发取得的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拓宽西部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渠道,从需求侧为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提供市场空间和前进动力。

  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进程中,服务业规模持续扩大,产业增加值占比由1978年的19.85%增加至2020年的51.29%;就业人数不断增加,由1978年的1056.08万人增加至2019年的8556.70万人。从整体层面来看,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具有较为显著的服务化转型特征,但面临服务业劳动生产效率相对较低、服务业资本积累薄弱、技术性人才供给不足等问题。对此,必须依靠创新,顺应产业结构服务化转型趋势,依托生产性服务的中间投入性、知识技术密集性、报酬递增性、区域流动与共享性等特点,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与仓储、生产性专业技术、人力资源培训、网络建设与信息传输、电子商务等生产性服务业,有效推动生产性服务与非生产性服务、现代制造业深度融合,提升产业自主创新发展能力,引导产业类型由资源密集型、劳动力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转变。要从供给侧增强西部地区产业对国内国际市场需求的适配性,提升生产效率,助推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现代化发展。

  重视以医疗保健、教育文化等为代表的公共性服务业发展。民生是最大的政治。民之所盼,政之所向。保障和改善民生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持续深入实施,西部地区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改善,在衣食住行等物质类商品需求不断得到满足的同时,发展型和享受型服务类商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这对西部地区发展以医疗保健、教育文化等为代表的与民生密切相关的公共性服务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西部地区推动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产业更好发展,也需要实现人力资本的稳定积累和有效供给,而公共性服务业是培养人力资本的重要载体,因此要促进公共性服务业健康发展,激发人才活力。总之,要从整体层面实现公共性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协同发展,为产业结构提档升级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

  

  【作者单位:中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湖北全面小康建设研究院。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民族山区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促进小农户衔接现代农业机制研究》(项目号20CMZ028)阶段性成果。】

3上一篇  下一篇4